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11-24135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11-02-22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运行分析 |
点击率 |
为准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结合实际,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了节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工作,重点了解企业开复工、订单、用工、资金、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方面情况。调查显示我市节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总体良好,这将为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和完成全面目标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简况
开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1月份完成工业销售产值906.87亿元,同比增长19.8%;产销率为98.22%,比去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从分地区看,上城、江干、拱墅、高新区(滨江)、萧山、建德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高新区(滨江)同比增长达到36.6%。从市场结构看,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39.43亿元,同比增长22.4%;工业品内销额767.44亿元,占规上工业销售额的84.6%,比去年全年占比又提高了0.9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型看,重工业同比增长21.2%,增速快于轻工业3.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小型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大中型工业企业。
二、节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具体调查情况看,春节以后我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
开复工方面,调查显示,年初十以前开工企业占到全部企业家数的90%以上,预计其余企业在元宵节以后也将正式复工。化纤、太阳能光伏等部分行业由于安全生产或市场需要,春节基本上不停产,生产负荷较满,职工上岗和生产运行稳定。多数地区开工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如江干区对100家区内企业调查显示当前企业生产能力利用水平与上季相比上升或持平的占到八成;三分之二的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率超过70%;预计一季度企业生产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加快的占39%,持平的占50%。
订单方面,随着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回升向好,多数企业反映当前订单饱满。从行业类型看,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订单情况好于传统行业,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企业订单多数趋于饱和,部分企业已完成全年订单。从企业规模看,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订单情况要好于一般企业。如杭氧已接到了12万吨级的空分设备订单(为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制设备),正泰太阳能公司的海外订单一直供不应求,万马电缆有近4亿元的订单将在一季度交货。纺织化纤行业受原棉、粘胶等原材料价格节后快速上涨压力,部分企业反映接单难度加大。
资金方面,被调查的多数企业均反映财务状况良好,产品库存、流动资金、应收账款基本正常。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宏观银根的收紧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加之订单饱满、需要增加原料储备,企业流动资金趋紧,融资需求较强。
用工方面,调查显示,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继续存在并呈放大趋势,我市多数地区的大多数企业反映较上年相比招工用工矛盾和困难有所加大;从产业类型看,机械、纺织、服装、印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矛盾要大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如西湖区调查的15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有11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我们分析,造成企业用工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春节返乡。按照农村习俗,很多农民工至少要过完元宵节才出门打工,造成了劳动力市场暂时性的供不应求。二是目前打工的大部分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打工的目的主要是体验发达地区的生活,想法多、流动性较大。三是劳动力输出地加大了留工力度,而农民工的标准是哪里钱多去哪里,如果离家近,工资相差不大,他们宁愿选择在家乡打工或创业。四是农民工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高科技条件下技术操作的需求。
三、采取的对策措施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纷纷出新招、实招、巧招,化解突出矛盾,解决实际困难,有力地促进了节后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积极应对用工荒。针对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一线操作工紧缺的现状,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为企业和务工者搭建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尽力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难题。部分地区开始由领导带队,到火车站、汽车站及劳动力资源大省等地方开展招聘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部分企业通过重新恢复计算工龄工资、稳步提高工资待遇及福利水平、节后上班第一天发放红包等温情政策留人、招人取得明显实效;同时积极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改造等手段来减少企业用工数。
2、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针对外贸市场风险加大,出口订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不利现状,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通过在国内重点城市设立销售公司等手段加强内贸工作。企业自身不断加强各项体系、制度认证工作,着力打通产品上下游,延长产业链,提升营销等管理能力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3、着力破解融资难。针对银根紧缩,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的现状,我市各地、各部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在近期计划召开多场政银企业对接会,牵线搭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银行通过缩短还贷和回贷间周期等手段加快资金利用,促进企业融资。企业则纷纷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减低应收款,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同时积极通过银行贷款等外部融资方式来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
(经济运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