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13-21695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13-04-03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专项规划 |
点击率 |
食品饮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健康的产品,食品饮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强市”发展战略,结合杭州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计划期限为2013年-2015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做优杭州食品饮料产业为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杭州市食品饮料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食品饮料产业销售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利税总额达到 35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利润达到 85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
2.企业培育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的食品饮料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或国际化大型企业10家。
3.创新目标。力争到2015年,食品饮料科技研发经费占行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2.5%,申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专利100项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30项以上、国内先进水平成果70项以上,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突破一批急需开发、市场前景好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食品企业和产业集群。
4.对农林牧渔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15年,杭州食品饮料产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3:1,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5.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普遍推行良好操作规范(GMP),普遍建立食品饮料诚信管理体系(CMS), 30家食品饮料生产企业通过国家诚信管理体系评价。
二、创新发展路线图
(一)共性与关键技术路线图
以开发安全、健康、营养食品为自主创新的重点,加强食品原材料质量控制,提升食品品质与营养,重点研究生物工程技术、新型分离技术、现代包装技术、节能干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对传统的饮料、米面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等风味保持技术、货架期延长技术、工艺流程标准化等传统食品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推进食品质量与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
1.饮料制造业。果蔬饮品低营养损耗的制备技术,保健醋饮料、茶饮料、食用菌饮料、运动饮料新产品的制备技术,天然矿物质水的净化技术,膜过滤技术、超高温灭菌技术、冷杀菌技术、中温灌装和稳定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2.乳品加工业。全营养型婴儿配方奶粉、学生饮用奶、功能性和生物菌剂乳饮料的制备技术,喷雾造粒技术与设备的开发研究。
3.肉类加工业。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的涂膜或气调保鲜技术,新型混合肉的整合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杭州传统特色畜禽制品(如杭州酱鸭等)的高新技术组合改进与优化加工技术,腌腊肉制品的抗氧化与保色防腐技术,畜禽的血、骨、脂、皮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研究。
4.果蔬贮运加工业。果蔬的低温蒸汽杀菌和冷杀菌技术,气调保鲜与贮运技术,有益菌和优势菌群的生物腌制加工技术,蔬菜农残的消降技术与装备,高品质低盐无防腐剂保脆性的灭菌技术与装备,蔬菜的浓缩汁、速冻与脱水低能耗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果蔬皮渣的综合利用与果蔬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
5.食品添加剂和发酵制造业。低热量脂肪替代品和甜味剂制备技术,新颖香精香料、甜味剂和乳化剂的制备技术,生物酶催化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绿色制造技术,连续化反应和产物分离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高活力新型酶制剂制备技术,生物酶固定化技术,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发酵利用技术,酒渣制备酵母抽提物及饲用酵母的利用技术等研究开发。
6.粮油加工业。粮油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与装备技术,粮油防陈化与变质的贮运保鲜技术,麦谷的除杂精制及制粉技术与装备,专用面粉、营养强化粉、功能性植物油脂产品的制备技术,变性淀粉、多元醇和功能性蛋白的精深加工技术,糠麸、胚芽、豆渣、油菜籽饼粕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
7.水产加工业。水产品的保活保鲜技术及设备,休闲、即食放便鱼虾制品的深加工技术,千岛湖有机鱼头和甲鱼罐头的罐装低F值高效杀菌技术,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8.茶叶加工业。新颖茶制食品制作技术,茶制品中茶色香味的保持技术,超微保鲜茶粉、浓缩鲜茶汁、鲜汁速溶茶以及茶叶功能性成分分离提取的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
9.保健(功能性)食品制造业。含肠道益生素类产品(如含酪蛋白一磷肽复合物的功能饮料)、改善骨健康和强度的产品(如乳碱性蛋白强化的乳制品)、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免疫调节产品及功能性寡糖、寡肽产品的制备技术,含明确特殊功效因子(如β-葡聚糖等)的新资源利用技术,药食同源滋补品的配伍与制剂技术,蜂产品、花粉和昆虫的超微粉碎与功能成分释放技术,保健功能学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发。
10.食品包装业。聚L-乳酸和生物多糖等可降解环保型包装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可食性包装膜制备技术,可预测产品货架期限的智能包装材料和选择性渗透呼吸包装材料的开发研究。
(二)重大项目路线图
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生产设施,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力争到2015年,食品行业中的饮料、方便面、乳制品、肉制品、冷饮冷食制品等重点产业中再建产业化生产线50条。
(三)产业发展路线图
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扶持中亚机械等食品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大幅提升食品设备精确度、稳定性、成套性和自动化程度,关键设备自主率提高到50%以上。营造环境,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有国际水平的食品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在杭高等院校加强基础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强,骨干企业做大,特色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生产经营,并引导进入园区生产。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强专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发展,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积极引导和推动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健康食品,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食品工业企业群体。
三、主要对策与举措
(一)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规划引导
加快食品饮料产业创新发展,在对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支持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技改步伐,提高传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水平,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
重点扶持食品工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食品质量安全的投入;政府认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企业创建的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机构;获得国家食品诚信评价和达标食品GMP标准企业。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食品饮料产业研发投入,争取更多更好的关键技术列入政府科技攻关计划,大力推进食品饮料产业的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型食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饮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杭州食品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科技资源,广泛开展食品工业科技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高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能力。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重点骨干企业人才用房给于倾斜,逐步允许有条件的企业自建人才公寓。营造吸引人才的发展环境和创业条件,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资源。
(三)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种养殖、收购、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应用。逐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关键信息的采集、管理。加快推进食品饮料生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发挥网络营销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增强产业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杭州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合理规划食品工业引导农业生产,鼓励食品生产企业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公司+基地+农户”或投资入股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食品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发展优质、专用、安全的加工原料供给基地,如建立奶源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提高农业资源的转化增值能力。政府搭建平台鼓励重点骨干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强专联合”拉长产业链,加快行业发展。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区域性传统中小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培育或创新地域性资源品牌。同时鼓励和支持“娃哈哈”、“贝因美”、“农夫山泉”、“祐康”等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大力挖掘致中和酒、知味观名点、徐同泰酱油、西湖藕粉、西湖龙井、秋梅倒笃菜等杭州老字号食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传统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杭州食品饮料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六)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包括产地环境和产前适用安全农业投入品、产中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产后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在内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QS、GMP、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七)推进持续发展战略,倡导节能减排风尚
引导食品企业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帮助协调食品饮料行业排污费收取不合理等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形成创新环境优,促进食品饮料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