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13-21701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13-04-03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专项规划 |
点击率 |
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创新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科技有效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品牌建设的必要支撑,是实现由“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创新强市”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着力提升“杭州设计”品牌,在充分调研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本行动计划。计划期限为三年(2013-2015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设计人才职业化、设计资源协同化”的理念,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针对薄弱环节,明确工业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设计人才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培育和设计品牌提升四条路线图,整合政产学研资各类资源,立足杭州,服务全省,辐射全国。通过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等手段,推进杭州工业设计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末,工业设计产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水平。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1家,培育省级工业设计基地1家以上,市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园区)10家以上。发展重点工业设计机构(企业)30家以上,认定100家市级以上工业企业设计中心。培育和引进2000名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才,获得国际及国内设计奖项数超200项。设计专利授权总量年增长率不低于10%;年工业设计业务收入增长20%,三年拉动制造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积极筹建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杭州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初步形成省、市、区(县、市)联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辐射影响面广,带动效应强的工业设计产业新格局,打响“杭州设计”的品牌,力争成为“中国工业设计之都”。
二、创新发展路线图
(一)人才创业创新路线图
发展路径。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设计人员自主创业。加大对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尽快突破行业的发展瓶颈。通过培养一批、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式,形成从教育、发现和引进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打造工业设计人才高地。
具体措施。大力促进在杭高校设计类院系升级,积极争取在拟建的浙江艺术大学内设立浙江设计学院。高校设计专业学生数年均增长15%以上,至2015年实现8000人的学生在校规模。开展大学生实训计划、356培训工程和设计师职业培训,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实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内外优秀工业设计大师。学习广东经验,开展高级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的评选工作。每年选送一批优秀工业设计人才赴国外著名院校和设计培训机构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鼓励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享受有关工商注册、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设立工业设计孵化器。加大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支持海外高层次工业设计人才来杭州创新创业。开展工业设计产业联盟试点,在合作机制、经营模式、应用推广上开拓创新。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工业设计发展瓶颈问题。积极开展workshop创新设计营,邀请海外设计团队与本地企业对接,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线图
发展路径。加快建设研发创新、人力资源、对外交流与合作、快速成型、专利数据库、材料数据库、在线交易等各种平台,为整个工业设计产业链提供服务。以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为依托,形成市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园区)、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的完整发展路径。
具体措施。加强协同创新,扶持建设好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面向区域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科技部中国意大利设计中心杭州分中心、杭州先临三维科技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杭州分中心等平台建设。整合工业设计产业链各类资源,积极筹建杭州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扶持圣鸿工业设计创意园创建国家级的工业示范园区,并以其为核心,杭州和达创意设计园、杭州经纬国际创意广场、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等市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园区)为依托,完善基地(园区)建设,形成“一核多点”的建设新格局。
(三)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路线图
发展路径。通过培育专业性的工业设计企业及在重点企业中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实现设计产业化和产业设计化。
具体措施。实施工业设计“大企业培育计划”、“瞪羚计划”和“青蓝计划”,扶持瑞德、飞鱼、凸凹、博乐、源骏、品物流形等专业性工业设计公司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培育成为国家级或省级优秀工业设计企业。将工业设计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体系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对经认定的工业设计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融资上市。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中推荐或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工业设计中心进行主辅分离工作,大力发展设计服务业。
(四)品牌形象提升路线图
发展路径。通过各种形式的评选、论坛等活动,打造杭州设计的品牌形象。政府与社会力量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大赛,形成互为补充、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杭州工业设计品牌形象力争在国际化、专业化及产业带动性方面取得新突破。
具体措施。积极引进“红点”博物馆、“红点”产业园等项目,提高国际化水平。打响杭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在全国的知名度。积极鼓励工业设计人员参加“IDEA”、“红点”、“iF”等国际知名工业设计奖项以及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和“普达海杯”工业设计大赛。举办杭州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大赛,进一步提升杭州作为“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影响力。开展杭州市工业设计精英人物、精典案例评选工作,对获奖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市级工业设计精英人物,优先推荐其参加“浙江省设计大师”等评选。重视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支持设立保护知识产权协调机构。办好《杭州设计》内刊、杭州工业设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继续与德国、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城市的工业设计机构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三、主要对策与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人员、资金和工作任务目标,形成部门合力,扎实、有效地落实工业设计创新发展。
(二)加大政策驱动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逐年加大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动态管理,重点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基地(园区)、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优秀设计人才、获奖作品等方面。加大对政府采购工业设计成果(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同等优先。
(三)实施三级共建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争取国家工业设计政策试点,争取省、市、区(县、市)三级形成合力,积极建设各类型的工业设计基地(园区)。充分发挥市、区(县、市)的积极性和各级工业设计协会的桥梁、联系和纽带作用。
(四)完善市场化运作
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推动政产学研资形成合力。建立规范、有序竞争的工业设计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五)强化绩效考核
建立工业设计产业运行统计监测体系。建立符合工业设计产业特点的动态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政策扶持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