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13-2170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13-04-03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专项规划
点击率
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
来源:杭州市工业经济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4-03 05:41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强市”、“实业兴市”战略部署,根据《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共性技术开发、产业链整合、协同攻关、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等手段,实现“十二五”期间杭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计划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为民惠民,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智慧杭州”的战略决策,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以创新企业为主体,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全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力争达到5%以上。进一步巩固通信、集成电路、数字家庭、物联网、安防监控、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形成一批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产业基地和园区。培育4-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电子制造业企业。

二、创新发展路线图

(一)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

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主攻方向,以发展行业优势产品和技术为抓手,以支持国产芯片和整机产品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在新一代网络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制造、光纤光缆、智能技术、汽车电子、安防监控、3D技术、3G/4G终端设备、计算机、数字电视、物联网、光伏太阳能、LED等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

(二)重大项目推进路线图

通过大项目、大平台、大基地的建设,带动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到2015年,全市将投入70亿元的资金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各级各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大项目按时竣工投产。

1.投资类项目。2013年前要重点支持万马集团《年产350000台∕架通信网络配线设备生产线(搬迁)扩建项目》、海康威视《监控智能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技术改造项目;2014-2015年间重点支持浙江大立科技《年产6000套红外热成像设备改扩建项目》、浙江富春江光电科技《平面光波导分路器芯片及晶圆生产项目》、杭州东冠瑞鑫科技《鲜藻机生产线建设》等技术改造项目,36个项目三年内总共投入达30.6亿元。

2.技术创新类项目。2013年前重点资助杭州电意电子《高清激光投影移动终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东方通信《数字集群无限政务专网》、士兰微电子《用于变频驱动的高集成度智能功率模块的研发和产业化》等57个总投资9.2亿元的技术创新项目。2014年至2015年期间重点扶持杭州华三通信《新一代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新型高效率MOSFET芯片研发与产业化》、海康威视《高清视频综合信息光传输设备》等52个总投资达29.64亿元技术创新项目。

3.市场开拓类。继续办好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杭州)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支持企业参加广州国际照明展、深圳国际LED展、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深圳激光红外展、北京安防展览会、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中国国际燃气展、太阳能光伏展、中国国际全印展等重大品牌展览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市场渠道。

4.公共平台建设类。加快推进“宽带杭州”、“智慧杭州”、“智慧家庭”等大平台建设,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领域,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大力扶持士兰微电子《MEMS微传感器产品和工艺研发平台》等技术平台、海康威视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万马集团等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大立科技等省级技术中心、杭州炬华科技等市级技术中心的建设。

(三)人才创新路线图

1.高端领军人才。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引进通信、集成电路、智能技术、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紧缺高端人才。

2.中层管理与技术骨干。举办公共性管理与技术类培训班,重点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每年组织举办培训不少于10期,3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

3.行业新进员工。面向企业新进员工,坚持“订单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就业”的原则,实施信息化人才实训工程。每年组织举办实训200期左右,实训8000人以上,3年实训2万人以上。通过以上的政策引领与资金导向,力争促进企业每年累计培训各类电子信息产业人才5万人次以上。

(四)重点企业培育路线图

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各个行业培育一批“专、精、特”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提升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杭州发展高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全力推进协同创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引导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二)完善投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引导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按照市工业和科技资金统筹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具有较强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发展势头好、亟需扩大再生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的扶持。

(三)推进企业合作创新,加强产业合作交流

针对电子制造业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等特点,结合杭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特色,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积极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收集、资金融通等服务,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跨国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市场响应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四)加快园区创新发展,推进要素集聚集约

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高端化、国际化、集聚化、特色化,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推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化基地创新资源整合,加快产业集聚,建设从核心器件到分立器件完整的产业链。积极推进国家通信产业园(滨江)、国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国家光纤光缆产业园(富阳)、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园(西湖)、国家物联网产业园(滨江)的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索引号

002489452/2013-21703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13-04-03

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

发布日期: 2013-04-03 05:41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强市”、“实业兴市”战略部署,根据《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共性技术开发、产业链整合、协同攻关、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等手段,实现“十二五”期间杭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计划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为民惠民,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智慧杭州”的战略决策,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以创新企业为主体,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全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力争达到5%以上。进一步巩固通信、集成电路、数字家庭、物联网、安防监控、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形成一批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产业基地和园区。培育4-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电子制造业企业。

二、创新发展路线图

(一)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

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主攻方向,以发展行业优势产品和技术为抓手,以支持国产芯片和整机产品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在新一代网络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制造、光纤光缆、智能技术、汽车电子、安防监控、3D技术、3G/4G终端设备、计算机、数字电视、物联网、光伏太阳能、LED等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

(二)重大项目推进路线图

通过大项目、大平台、大基地的建设,带动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到2015年,全市将投入70亿元的资金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各级各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大项目按时竣工投产。

1.投资类项目。2013年前要重点支持万马集团《年产350000台∕架通信网络配线设备生产线(搬迁)扩建项目》、海康威视《监控智能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技术改造项目;2014-2015年间重点支持浙江大立科技《年产6000套红外热成像设备改扩建项目》、浙江富春江光电科技《平面光波导分路器芯片及晶圆生产项目》、杭州东冠瑞鑫科技《鲜藻机生产线建设》等技术改造项目,36个项目三年内总共投入达30.6亿元。

2.技术创新类项目。2013年前重点资助杭州电意电子《高清激光投影移动终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东方通信《数字集群无限政务专网》、士兰微电子《用于变频驱动的高集成度智能功率模块的研发和产业化》等57个总投资9.2亿元的技术创新项目。2014年至2015年期间重点扶持杭州华三通信《新一代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新型高效率MOSFET芯片研发与产业化》、海康威视《高清视频综合信息光传输设备》等52个总投资达29.64亿元技术创新项目。

3.市场开拓类。继续办好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杭州)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支持企业参加广州国际照明展、深圳国际LED展、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深圳激光红外展、北京安防展览会、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中国国际燃气展、太阳能光伏展、中国国际全印展等重大品牌展览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市场渠道。

4.公共平台建设类。加快推进“宽带杭州”、“智慧杭州”、“智慧家庭”等大平台建设,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领域,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大力扶持士兰微电子《MEMS微传感器产品和工艺研发平台》等技术平台、海康威视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万马集团等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大立科技等省级技术中心、杭州炬华科技等市级技术中心的建设。

(三)人才创新路线图

1.高端领军人才。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引进通信、集成电路、智能技术、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紧缺高端人才。

2.中层管理与技术骨干。举办公共性管理与技术类培训班,重点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每年组织举办培训不少于10期,3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

3.行业新进员工。面向企业新进员工,坚持“订单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就业”的原则,实施信息化人才实训工程。每年组织举办实训200期左右,实训8000人以上,3年实训2万人以上。通过以上的政策引领与资金导向,力争促进企业每年累计培训各类电子信息产业人才5万人次以上。

(四)重点企业培育路线图

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各个行业培育一批“专、精、特”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提升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杭州发展高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全力推进协同创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引导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二)完善投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引导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按照市工业和科技资金统筹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具有较强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发展势头好、亟需扩大再生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的扶持。

(三)推进企业合作创新,加强产业合作交流

针对电子制造业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等特点,结合杭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特色,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积极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收集、资金融通等服务,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跨国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市场响应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四)加快园区创新发展,推进要素集聚集约

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高端化、国际化、集聚化、特色化,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推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化基地创新资源整合,加快产业集聚,建设从核心器件到分立器件完整的产业链。积极推进国家通信产业园(滨江)、国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国家光纤光缆产业园(富阳)、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园(西湖)、国家物联网产业园(滨江)的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