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资源库) > 统计分析 > 运行分析
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0-2287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0-10-28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运行分析
点击率
三季度工信经济运行情况及下阶段工作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0-10-28 14:54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坚持“头雁”标准,科学主动作为,抓“六稳”、促“六保”、拓“六新”,统筹推进工业专班攻坚,在逆周期中“双引擎”协同发力,工业经济逐步回归正常轨道,在全省争先创优中不断进位,但对照全年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下阶段,须进一步巩固回升成果,力争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取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济高分报表。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

今年以来,我市规上工业“V型回升、半年回正、稳中有进”,实现工业增加值2575亿元,增长2.5%;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升14.1和2.4个百分点。对照年度6%的增幅目标,差距3.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11个地市第3、仅次于舟山(69.5%)和衢州(3.2%),近年来首次进入全省前三。

(二)工业投资。

前三季度,全市共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在全省11个地市位列第6位,为近6个月最好位次。对照年度15%的增幅目标,差距11.8个百分点。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952亿元,增长11.5%,较一季度(6.1%)、上半年(10.5%)分别回升5.4和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对照17%的年度增幅目标,差距5.5个百分点。

二、 工信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销衔接持续向好。

一是企业产能利用率继续提升。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517家企业三季度平均产能利用率(79.5%),较二季度继续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56.3%,较二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二是产销率首超100%。9月份销售产值增长6.9%,较上月提高3.5个百分点;当月产销率102.4%,年内首次超过100%,较去年同月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拓市场、去库存初显成效。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6.7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97.5天,分别较上半年减少1.1天、2.6天。

(二)经济效益不断改善。

一是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改善。1-8月,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5.3%,较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营收利润率7.4%,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两大行业是利润增长的主力军。计算机通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1%和115.1%,合计对全市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超过120%。三是亏损进一步好转。亏损面为29.5%,下降5.2个百分点,其中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汽车制造业亏损面下降明显。

(三)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44亿元、1259亿元、994亿元,分别增长7.1%、9.5%和8.4%,均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3.9%、48.9%、38.6%,分别较上半年提高1.6、2.9、0.2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7.6%,较上半年提升2.8个百分点;1-8月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增长10.3%,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受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叠加国产替代步伐的提速,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增长17.4%;受“两新一重”建设带动,变压器、光缆、内燃叉车产量分别增长9.3%、19.4%和37.9%;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趋势加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1.1%。

(四)先行指标向好态势显现。

一是PMI指数整体回升。9月杭州制造业PMI为54.5%,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杭州制造业经济总体持续恢复向好,且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二是工业用电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288亿千瓦时,-8.5%)、制造业用电量(266亿千瓦时、-7.9%),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2.7和4.5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回升幅度快于全部工业。三是工业品价格指数持续抬升。双循环格局的构建使得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循环纵深推进,下半年价格指数持续上行。9月,杭州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降幅较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3.5%,降幅较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三、 下一步工作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复苏,企业发展信心积蓄增强,下一步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科学施策、积极完善“争先创优”机制,在“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全年赢”。

(一)坚定不移抓指标压落实。

一是充分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对照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数字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年度目标任务,逐月通报区、县(市)完成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二是高效发挥专班工作机制。继续抓好“双引擎”专班赛马机制,抓监测、破难题、强服务,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三是总结推广“最佳实践”“最佳案例”。总结高新区“强基、补链、赋能”和萧山区“以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为突破,拓展产业发展新蓝海”案例经验,探索解决全市域内共性难题。

(二)持之以恒抓企业稳生产。

一是加强龙头企业监测预警。建立与龙头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鲲鹏”“雄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的“一对一”定期调研服务机制,积极做好波动预警、提供个性化“直通车”服务,及时处置企业资金、产品、技术、项目、人才等风险隐患、解决苗头性问题,形成政企两端同心同向发力格局。二是壮大规上企业队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更加需要广大优质小微企业加快做大做强,为规上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四季度要从税务工商比对摸排、加大奖励力度、解除企业“升规增负”顾虑等方面加大“小升规”工作力度,推进企业年底之前顺利入规。三是做好企业精准服务。以“走亲连心三服务”,驻企服务网格员、“亲清直播间”为抓手,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形成解决问题闭环;加快建立城市大脑“经济驾驶舱”,探索建设“亲清在线”服务中心,提升政策兑现效率;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减负政策,尽快快梳理“放水养鱼”行动计划的670家企业名单,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三)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是经济逆周期调节的关键手段。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两新一重”领域,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智能安防、汽车制造行业统筹各区县、各平台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优化招商政策,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项目超1000个。二是狠抓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当前工业投资增速已超过规上工业增速,但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仍未由负转正,应进一步发挥好制造业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梳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名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县联动合力推动技改投资实现由点到面裂变。二是紧盯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围绕全年稳投资稳增长目标,根据5张清单(已签约但未供地、已供地但未开工、已开工但未竣工、已竣工但未投产、已投产但未达产)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跟踪推进。针对进度偏慢的重点项目,全面摸排走访、深入调研、解决问题矛盾,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早日投产达产,为工业增长作出贡献。

(四)千方百计拓市场促消费。

一是加强针对性跟踪服务。调研梳理“高库存企业名单”“滞销产品目录”,摸排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加强对接,帮助企业通过“指定产品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云直播”“云购物”等渠道,拓展市场走出困境。二是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对接淘宝、抖音等平台,实施线上促销;对接“老字号”“品字标”等优质企业,通过工业旅游、工厂店促销等形式带动线下消费;对接老旧小区改造、地铁、高铁、亚运会等项目,提高杭州本土汽车、电梯、建材、电线电缆等采购比重。三是巩固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与杭州海关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出口比重较高企业的监测和服务;帮助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开拓新兴市场、加强风险保障支持、降低出口信保费用,全面助力企业扩大出口。

(五)全力以赴调整产业链供应链。

当前,疫情期间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隐忧仍存。应借此契机,加速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一是强化本地配套。加强“产品供应清单”“采购需求清单”对接,以“杭产杭销”“同准先行”政策提高本地化配套比例。二是强化风险防控。将“产业链断链风险清单”合理归类成“同准替代”“降准替代”“国际替代”“暂无替代”,分类解决,强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通过“以企引企”精准招引、拓链补链。三是强化协同攻关。针对“暂无替代”零部件,推进“链长制”和政企产业链协同攻关。

索引号

002489452/2020-22872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10-28

三季度工信经济运行情况及下阶段工作

发布日期: 2020-10-28 14:54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坚持“头雁”标准,科学主动作为,抓“六稳”、促“六保”、拓“六新”,统筹推进工业专班攻坚,在逆周期中“双引擎”协同发力,工业经济逐步回归正常轨道,在全省争先创优中不断进位,但对照全年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下阶段,须进一步巩固回升成果,力争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取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济高分报表。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

今年以来,我市规上工业“V型回升、半年回正、稳中有进”,实现工业增加值2575亿元,增长2.5%;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升14.1和2.4个百分点。对照年度6%的增幅目标,差距3.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11个地市第3、仅次于舟山(69.5%)和衢州(3.2%),近年来首次进入全省前三。

(二)工业投资。

前三季度,全市共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在全省11个地市位列第6位,为近6个月最好位次。对照年度15%的增幅目标,差距11.8个百分点。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952亿元,增长11.5%,较一季度(6.1%)、上半年(10.5%)分别回升5.4和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对照17%的年度增幅目标,差距5.5个百分点。

二、 工信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销衔接持续向好。

一是企业产能利用率继续提升。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517家企业三季度平均产能利用率(79.5%),较二季度继续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56.3%,较二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二是产销率首超100%。9月份销售产值增长6.9%,较上月提高3.5个百分点;当月产销率102.4%,年内首次超过100%,较去年同月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拓市场、去库存初显成效。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6.7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97.5天,分别较上半年减少1.1天、2.6天。

(二)经济效益不断改善。

一是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改善。1-8月,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5.3%,较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营收利润率7.4%,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两大行业是利润增长的主力军。计算机通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1%和115.1%,合计对全市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超过120%。三是亏损进一步好转。亏损面为29.5%,下降5.2个百分点,其中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汽车制造业亏损面下降明显。

(三)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44亿元、1259亿元、994亿元,分别增长7.1%、9.5%和8.4%,均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3.9%、48.9%、38.6%,分别较上半年提高1.6、2.9、0.2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7.6%,较上半年提升2.8个百分点;1-8月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增长10.3%,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受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叠加国产替代步伐的提速,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增长17.4%;受“两新一重”建设带动,变压器、光缆、内燃叉车产量分别增长9.3%、19.4%和37.9%;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趋势加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1.1%。

(四)先行指标向好态势显现。

一是PMI指数整体回升。9月杭州制造业PMI为54.5%,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杭州制造业经济总体持续恢复向好,且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二是工业用电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288亿千瓦时,-8.5%)、制造业用电量(266亿千瓦时、-7.9%),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2.7和4.5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回升幅度快于全部工业。三是工业品价格指数持续抬升。双循环格局的构建使得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循环纵深推进,下半年价格指数持续上行。9月,杭州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降幅较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3.5%,降幅较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三、 下一步工作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复苏,企业发展信心积蓄增强,下一步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科学施策、积极完善“争先创优”机制,在“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全年赢”。

(一)坚定不移抓指标压落实。

一是充分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对照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数字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年度目标任务,逐月通报区、县(市)完成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二是高效发挥专班工作机制。继续抓好“双引擎”专班赛马机制,抓监测、破难题、强服务,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三是总结推广“最佳实践”“最佳案例”。总结高新区“强基、补链、赋能”和萧山区“以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为突破,拓展产业发展新蓝海”案例经验,探索解决全市域内共性难题。

(二)持之以恒抓企业稳生产。

一是加强龙头企业监测预警。建立与龙头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鲲鹏”“雄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的“一对一”定期调研服务机制,积极做好波动预警、提供个性化“直通车”服务,及时处置企业资金、产品、技术、项目、人才等风险隐患、解决苗头性问题,形成政企两端同心同向发力格局。二是壮大规上企业队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更加需要广大优质小微企业加快做大做强,为规上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四季度要从税务工商比对摸排、加大奖励力度、解除企业“升规增负”顾虑等方面加大“小升规”工作力度,推进企业年底之前顺利入规。三是做好企业精准服务。以“走亲连心三服务”,驻企服务网格员、“亲清直播间”为抓手,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形成解决问题闭环;加快建立城市大脑“经济驾驶舱”,探索建设“亲清在线”服务中心,提升政策兑现效率;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减负政策,尽快快梳理“放水养鱼”行动计划的670家企业名单,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三)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是经济逆周期调节的关键手段。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两新一重”领域,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智能安防、汽车制造行业统筹各区县、各平台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优化招商政策,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项目超1000个。二是狠抓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当前工业投资增速已超过规上工业增速,但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仍未由负转正,应进一步发挥好制造业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梳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名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县联动合力推动技改投资实现由点到面裂变。二是紧盯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围绕全年稳投资稳增长目标,根据5张清单(已签约但未供地、已供地但未开工、已开工但未竣工、已竣工但未投产、已投产但未达产)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跟踪推进。针对进度偏慢的重点项目,全面摸排走访、深入调研、解决问题矛盾,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早日投产达产,为工业增长作出贡献。

(四)千方百计拓市场促消费。

一是加强针对性跟踪服务。调研梳理“高库存企业名单”“滞销产品目录”,摸排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加强对接,帮助企业通过“指定产品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云直播”“云购物”等渠道,拓展市场走出困境。二是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对接淘宝、抖音等平台,实施线上促销;对接“老字号”“品字标”等优质企业,通过工业旅游、工厂店促销等形式带动线下消费;对接老旧小区改造、地铁、高铁、亚运会等项目,提高杭州本土汽车、电梯、建材、电线电缆等采购比重。三是巩固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与杭州海关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出口比重较高企业的监测和服务;帮助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开拓新兴市场、加强风险保障支持、降低出口信保费用,全面助力企业扩大出口。

(五)全力以赴调整产业链供应链。

当前,疫情期间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隐忧仍存。应借此契机,加速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一是强化本地配套。加强“产品供应清单”“采购需求清单”对接,以“杭产杭销”“同准先行”政策提高本地化配套比例。二是强化风险防控。将“产业链断链风险清单”合理归类成“同准替代”“降准替代”“国际替代”“暂无替代”,分类解决,强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通过“以企引企”精准招引、拓链补链。三是强化协同攻关。针对“暂无替代”零部件,推进“链长制”和政企产业链协同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