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资源库) > 统计分析 > 运行分析
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08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1-05-2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运行分析
点击率
2021年一季度全市工信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1-05-27 11:47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工作稳步落实,各项指标向稳向好。工信经济呈现“位次趋进、基础趋实、态势向好、结构更优”特征,但稳增长压力依然存在。

一、工信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一)主要指标位次趋进。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8.4%,对GDP贡献率达34%,拉动最大;两年平均增长6.5%,高于近3年年均增速(5%左右),位列全省第10。工业投资115亿元 ,增长34.7%,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4、提升1位;两年平均增长7.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2月营收2030亿元、增长53.0%,两年平均增速超20%。

(二)经济增长基础趋实。

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区县、行业、企业增长面分别达到100%、97.3%、75.3%,处历史高位。其中,余杭区(43.8%)、桐庐县(42.4%)、西湖区(41.1%)增速超过40%;汽车制造业增长92.6%,拉动明显;微观主体活力增强。规上企业6016家,净增300家,新增777家实现总产值112亿元,增长148%,贡献率达7.2%。龙头企业持续引领。海康、阿里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发挥压舱石作用;规上工业大型企业产值两年平均增长6.9%,快于小微企业4.7个百分点。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总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32个,增加111个;5亿元以上143个,增加70个。

(三)经济发展态势向好。

工业出口强势回升。受专用设备(增长149.6%)、医药(85.2%)带动,规上工业企业出口增长32.3%,两年平均增长6.6%。企业运行质效提高。规上工业从业人数增长6.5%,营收两年平均增长11%,利润两年平均增长73.8%,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先行指标走势乐观。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5.9%,信息软件业用电量增长27.7%;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4.1%,连续1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预期向好。

(四)经济调整结构更优。

三大产业占比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64.7%、47.4%、41.2%,分别提高6.3、6.6、4.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快于工业。制造业投资97亿元,增长42.6%,两年平均增长10.1%,快于全部工业(增长34.7%、两年平均7.8%)。集成电路跨越发展。在经贸摩擦和芯片短缺压力推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48亿元,增长74.3%,士兰微、矽力杰、万高等龙头企业均实现翻番。

二、当前工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处于复苏后期,但随着低基数效应减退,复苏的边际效应会逐步趋缓,预计工业生产呈现高开稳走,逐步回归正常水平的走势。初步测算,二季度我市增加值将逐月小幅回落,下半年基本稳定在合理水平,全年可完成6%的增长目标。据前期调研和问卷调查,我市工业企业以下三方面的压力较为突出:

(一)行业企业明显分化,局部领域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传统产业修复较慢。一季度,十七大传统制造业产值增速低于面上2.6个百分点,其中,服装(8.2%)、纺织(19.6%)、化纤(12.8%)三个行业就拉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6个百分点。二是小微企业依然承压。3月,全市小微制造业企业PMI为49.3%,处于临界点以下,低于全部制造业4.8个百分点。1-2月,规上工业小型企业亏损面38.2%,高于大型企业7.8个百分点。

(二)经营成本快速上升,企业增收难度加大。

1-2月,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7.6%。一是原料价格上涨。原油等大宗商品涨价,我市工业产品以下游为主,成本传导困难,呈“高进低出”。监测显示,65.6%的企业表示原料价格上涨,较2019年提高34.3个百分点。二是运费汇率波动。据调查,美东线运费超5000美金/FEU,是去年的2倍,欧洲线超9000美金/FEU,是去年等4倍;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7.2左右下降到6.5左右,结汇损失较大。

(三)高端要素缺口明显,转型升级压力不减。

制造业的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仍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一是结构性缺工。55.2%的通信电子企业缺乏技术人才,1/3的医药制造、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人才,集成电路更是上演“抢人大战”。二是部分产业“缺芯”。智能网联汽车芯片需求上升,我市三家车企芯片均来自恩智浦、瑞萨等国际企业,海外半导体企业停工减产导致芯片短缺加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有效针对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方向,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抓手,以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促进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创新。一是做强做优“产业大脑”。推进优势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实现产业侧和企业侧、生长端和消费端数据融通,为政府提供精准决策,为企业提供数智赋能。二是大力培育“未来工厂”。以组织型制造、智能化制造为方向,培育五类工厂,全面推进建立共享车间、共享员工机制,打破生产组织关系原有格局,促进生产力全面布局,强化梯队培育,努力打造全省、全国标杆。三是构建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结合“十个字”产业,在“新设施”“新技术”“新应用”上抢占先机,谋划未来“新产业”,持续推进制造业质量、动力、效率变革。

(二)以产业链提升工程为契机,推进“锻长补短”。

围绕“防风险”和“提能级”,全面落实链长工作制。一是协同创新、技术攻关。积极申报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急用先行项目,力争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二是产业招商、集聚优化。围绕“3+4+2+X”的产业链体系,全面推进“堵点”“卡点”的产业链招商,完善配套。三是强化对接,做优生态。建设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推进“三个100”(百场产业链对接会、百场好产品推广会、百项区域精准合作)重点工程。

(三)以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巩固经济发展动能。

优化企业服务,狠抓培大育小,为工信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动能。一是紧盯“小升规”。一季度,但年新入库企业产值增长148%,高于面上113.1个百分点,拉动明显,要持续抓好企业入库。二是紧盯“大集团”。推进58家“鲲鹏企业”、28家“雄鹰企业”战略合作,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集团项目回归、数据回归。三是紧盯“优服务”。常态化落实局领导走访百强企业,开展结合运行监测、产业链提升、杭商回归企业月度走访,深化亲清直播间”“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企服务网格员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问题解决实效。

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082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5-27

2021年一季度全市工信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 2021-05-27 11:47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工作稳步落实,各项指标向稳向好。工信经济呈现“位次趋进、基础趋实、态势向好、结构更优”特征,但稳增长压力依然存在。

一、工信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一)主要指标位次趋进。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8.4%,对GDP贡献率达34%,拉动最大;两年平均增长6.5%,高于近3年年均增速(5%左右),位列全省第10。工业投资115亿元 ,增长34.7%,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4、提升1位;两年平均增长7.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2月营收2030亿元、增长53.0%,两年平均增速超20%。

(二)经济增长基础趋实。

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区县、行业、企业增长面分别达到100%、97.3%、75.3%,处历史高位。其中,余杭区(43.8%)、桐庐县(42.4%)、西湖区(41.1%)增速超过40%;汽车制造业增长92.6%,拉动明显;微观主体活力增强。规上企业6016家,净增300家,新增777家实现总产值112亿元,增长148%,贡献率达7.2%。龙头企业持续引领。海康、阿里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发挥压舱石作用;规上工业大型企业产值两年平均增长6.9%,快于小微企业4.7个百分点。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总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32个,增加111个;5亿元以上143个,增加70个。

(三)经济发展态势向好。

工业出口强势回升。受专用设备(增长149.6%)、医药(85.2%)带动,规上工业企业出口增长32.3%,两年平均增长6.6%。企业运行质效提高。规上工业从业人数增长6.5%,营收两年平均增长11%,利润两年平均增长73.8%,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先行指标走势乐观。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5.9%,信息软件业用电量增长27.7%;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4.1%,连续1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预期向好。

(四)经济调整结构更优。

三大产业占比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64.7%、47.4%、41.2%,分别提高6.3、6.6、4.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快于工业。制造业投资97亿元,增长42.6%,两年平均增长10.1%,快于全部工业(增长34.7%、两年平均7.8%)。集成电路跨越发展。在经贸摩擦和芯片短缺压力推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48亿元,增长74.3%,士兰微、矽力杰、万高等龙头企业均实现翻番。

二、当前工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处于复苏后期,但随着低基数效应减退,复苏的边际效应会逐步趋缓,预计工业生产呈现高开稳走,逐步回归正常水平的走势。初步测算,二季度我市增加值将逐月小幅回落,下半年基本稳定在合理水平,全年可完成6%的增长目标。据前期调研和问卷调查,我市工业企业以下三方面的压力较为突出:

(一)行业企业明显分化,局部领域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传统产业修复较慢。一季度,十七大传统制造业产值增速低于面上2.6个百分点,其中,服装(8.2%)、纺织(19.6%)、化纤(12.8%)三个行业就拉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6个百分点。二是小微企业依然承压。3月,全市小微制造业企业PMI为49.3%,处于临界点以下,低于全部制造业4.8个百分点。1-2月,规上工业小型企业亏损面38.2%,高于大型企业7.8个百分点。

(二)经营成本快速上升,企业增收难度加大。

1-2月,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7.6%。一是原料价格上涨。原油等大宗商品涨价,我市工业产品以下游为主,成本传导困难,呈“高进低出”。监测显示,65.6%的企业表示原料价格上涨,较2019年提高34.3个百分点。二是运费汇率波动。据调查,美东线运费超5000美金/FEU,是去年的2倍,欧洲线超9000美金/FEU,是去年等4倍;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7.2左右下降到6.5左右,结汇损失较大。

(三)高端要素缺口明显,转型升级压力不减。

制造业的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仍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一是结构性缺工。55.2%的通信电子企业缺乏技术人才,1/3的医药制造、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人才,集成电路更是上演“抢人大战”。二是部分产业“缺芯”。智能网联汽车芯片需求上升,我市三家车企芯片均来自恩智浦、瑞萨等国际企业,海外半导体企业停工减产导致芯片短缺加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有效针对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方向,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抓手,以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促进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创新。一是做强做优“产业大脑”。推进优势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实现产业侧和企业侧、生长端和消费端数据融通,为政府提供精准决策,为企业提供数智赋能。二是大力培育“未来工厂”。以组织型制造、智能化制造为方向,培育五类工厂,全面推进建立共享车间、共享员工机制,打破生产组织关系原有格局,促进生产力全面布局,强化梯队培育,努力打造全省、全国标杆。三是构建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结合“十个字”产业,在“新设施”“新技术”“新应用”上抢占先机,谋划未来“新产业”,持续推进制造业质量、动力、效率变革。

(二)以产业链提升工程为契机,推进“锻长补短”。

围绕“防风险”和“提能级”,全面落实链长工作制。一是协同创新、技术攻关。积极申报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急用先行项目,力争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二是产业招商、集聚优化。围绕“3+4+2+X”的产业链体系,全面推进“堵点”“卡点”的产业链招商,完善配套。三是强化对接,做优生态。建设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推进“三个100”(百场产业链对接会、百场好产品推广会、百项区域精准合作)重点工程。

(三)以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巩固经济发展动能。

优化企业服务,狠抓培大育小,为工信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动能。一是紧盯“小升规”。一季度,但年新入库企业产值增长148%,高于面上113.1个百分点,拉动明显,要持续抓好企业入库。二是紧盯“大集团”。推进58家“鲲鹏企业”、28家“雄鹰企业”战略合作,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集团项目回归、数据回归。三是紧盯“优服务”。常态化落实局领导走访百强企业,开展结合运行监测、产业链提升、杭商回归企业月度走访,深化亲清直播间”“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企服务网格员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问题解决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