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资源库) > 统计分析 > 运行分析
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30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1-08-18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运行分析
点击率
上半年全市工信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1-08-18 12:10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工信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修复、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后劲增强”特征,但各项指标“稳增长”和“争先创优”压力加大。

一、工信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一)主要指标平稳增长。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888亿元,同比增长14.5%,较一季度回落13.9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GDP增速(12.7%);其中,6月当月增加值355亿元,增长3.7%。两年平均增速为7.1%,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超过近3年年均增速(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06亿元,增长16.7%,较一季度回落11.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6.7%,与一季度持平;两年平均增速13.6%,超过去年全年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9.3%,列全省第7;两年平均增长11.3%,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二)发展态势逐步修复。

行业增长面超九成。上半年,37个行业大类中,除造纸纸制品业、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业外,35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94.6%。企业增长面超七成。601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4298家实现正增长,企业增长面达到71.4%,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70%以上水平。传统产业逐步修复。十七大传统制造业扭转一季度颓势,增加值增长15.6%,快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零部件(57.2%)、文体用品(36.4%)增加值增速超过30%。新进企业活力显现。782家新入库企业实现产值270亿元,实现翻番,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0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数字经济发挥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83亿元、总量列第1位;增长19.1%,快于全市规上工业4.6个百分点,龙头企业营收均实现较快增长。三大产业占比提升。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等“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6%、22.1%和18.1%,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66.1%、48.8%、43.5%,占比均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八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210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6.9%,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四)运行质效有所改善。

利润总额有所提高。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1亿元,增长27.9%,两年平均增长11.4%。行业盈利面超九成。全市31个制造业大类中,除石油煤炭加工、仪器仪表制造外,其他行业均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到93.5%;其中,专用设备(61.0%)、电气机械(46.9%)提升较快。成本费用有效控制。上半年,规上工业百元营收成本和四项费用为92.2元,减少0.4元;其中,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医药等行业成本下降较为明显。

(五)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产销预期向稳向好。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9.0%,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9.6%。上半年,杭州制造业PMI均值为53.2%,处于扩张区,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9和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25.5%)、工业企业技改投资(21.4%)均高于工业投资(19.3%),且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4.9%),投资结构持续向好。项目落地进度加快。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地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96个,增长5.0%;涉及投资规模1697亿元,增长14.2%。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12个,增加3个;涉及总投资316亿元,增长55.3%。重点产业投资额增长较快。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行业投资额总量、增幅居前。

二、影响当前工信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去年基数影响。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市企业抢抓复工复产窗口期,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3。今年除检测试剂和仪器外,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红利消失,出口下滑明显,将持续对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部分造成拖累。

(二)原料价格影响。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持续涨价。6月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8%,购进价格上涨12.8%,“剪刀差”为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看,九大类原材料价格同比全部上涨,黑色金属(30.6%)、有色金属(30.6%)、化工原料类(19.7%)尤为突出。出厂价格看,加工工业(3.3%)、耐用消费品类(1.2%)、食品类(1.1%)衣着类(1.2%)涨价仅在1-3%左右。舟山、宁波等地石化、钢铁企业产值随价格大幅上涨,但我市的服饰、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传导困难。我市产业基础工业较少,分布多在下游,难以传导至产品销售价格。调查显示,我市82.6%的企业表示原料涨价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甚至有企业因此减产停产。

(二)资源要素约束影响。

一是资金周转。5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增长6.1%,较去年底提高4.7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库存增大、资金回笼偏慢。二是用工短缺。调查显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其岗位特殊性,“机器换人”程度低,二季度用工需求较一季度有一定程度上升,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资上涨(占45.4%)、招工难(37.0%)、员工流失率高(22.8%)。三是发展空间。部分企业表示审批仍未到位,希望加快审批进度。

(四)外贸出口不确定因素影响。

一是国际物流运力紧张欧洲线运价已经突破9500美元,地东地西线运价已经突破五位数,美东、美西线运价分别达7500美元和5600美元,部分产品运费占货物价格的1/3以上。二是出口风险加大。印度、土耳其等地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印度一季度出险率高达4.5%,部分出口企业表示谨慎接单。三是汇率风险仍存。出口运力紧张运费上涨,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达6.47元,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四是横向竞争压力大。如海兴电力将工厂搬迁至巴西,出口同比下降40%。五是外贸新业态虹吸力强。目前省内已有金华、温州、湖州、绍兴、台州五个市场采购试点,试点均享受免征不退的税收优惠,且有专项财政扶持。

(五)重点产业影响。

烟草受指标调控影响当月出现负增长,累计增长0.9%,若中烟达到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全市增加值增速将提高1.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增加值增速从2015年的35.6%放缓至目前的15.9%,对全市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从超50%下降至上半年的19%左右,若增速维持至30%,全市增速将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6月17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表决通过禁止美国电信网络使用5家公司的电信及视频监控设备,海康、大华均在列,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医药产业集采影响。带量采购利好原料药,而我市赛诺菲、中美华东、默沙东等药企均为成品药,上半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5.5%,近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累计对全市贡献率仅为3%左右,若达到平均增速,全市增加值将提高0.7个百分点左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双引擎,深化企业培育服务和数字化改革等主要方面,在做好上半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持续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第一城”。

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紧绑招商之弦,紧盯企业需求,加强与部门与区县的联动,推进产业和指标进度。深化政企战略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地。重点办好云栖大会(今年将对标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近10万规模)和“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二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重点应用场景开放和供需对接,全年开放场景不少于100个。围绕视觉智能、智能计算、智能芯片等产业,积极推进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其中,2021年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不少于15个。三是打造全国“5G标杆城市”。积极推动亚运场馆通信网络建设,落实三个圈层5G基站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快互联网交换中心早期生态建设,开展“双千兆”城市评估工作。四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以“1+N”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为重点,分行业、分能级、分领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链主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网络协同、共享制造等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的“杭州场景”。

(二)持续推进“新制造业计划”。

一是强化政策落地见效。结合全市生物医药新政、“未来工厂”认定细则等政策出台,广泛开展政策宣贯,细化政策执行,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二是加速产业项目引育。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招引,深化实施上市公司募投回杭行动。完善“五张清单”推进机制,实施工业投资“百项千亿”行动。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标志性产业链断供风险防范,从解决卡脖子和进口替代入手,继续完善“揭榜挂帅”项目制度,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打造好产业备份系统。四是深化杭产品市场拓展。持续通过2B、2C、2G三端发力,不断开展线上直播、线下展销,通过百场对接会推广会精准合作等专题活动,拓宽杭产品营销渠道。

(三)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培育。

一是完善“小升规”培育监测。充实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按月进行监测分析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培育企业上规进度。二是实施“冠军”培育提升。全年力争新增市级“冠军”培育企业150家、省级“隐形冠军”10家和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三是营造民企发展氛围。抓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宣贯解读,制订印发《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2021年度市级部门重点任务,推动区、县(市)政府加快建立或调整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四是开展管理对标提升。贯彻落实《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市级相关政策,建立企业管理提升培育库。

(四)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一是进一步梳理“经济智理”主线。继续向市级经济部门、区县市和企业征集场景,形成“经济智理”主线下的场景清单,持续深化产业雷达、企业画像、资源超市、数字园区和招商助手等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企业一套表、现状一张图、评价一把尺、服务一张网”的经济决策和企业服务闭环。二是高质量完成省厅揭榜挂帅项目。对接省经信厅、指导区县市,全面完成场景和分行业产业大脑的揭榜挂帅任务。加快推动形成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分级分权限的经济数据主题库。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应用。围绕“未来工厂”培育建设目标,做好“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企业的培育建设工作,征集发布一批“云端工厂”名单,推进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

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306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8-18

上半年全市工信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 2021-08-18 12:10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工信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修复、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后劲增强”特征,但各项指标“稳增长”和“争先创优”压力加大。

一、工信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一)主要指标平稳增长。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888亿元,同比增长14.5%,较一季度回落13.9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GDP增速(12.7%);其中,6月当月增加值355亿元,增长3.7%。两年平均增速为7.1%,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超过近3年年均增速(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06亿元,增长16.7%,较一季度回落11.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6.7%,与一季度持平;两年平均增速13.6%,超过去年全年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9.3%,列全省第7;两年平均增长11.3%,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二)发展态势逐步修复。

行业增长面超九成。上半年,37个行业大类中,除造纸纸制品业、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业外,35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94.6%。企业增长面超七成。601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4298家实现正增长,企业增长面达到71.4%,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70%以上水平。传统产业逐步修复。十七大传统制造业扭转一季度颓势,增加值增长15.6%,快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零部件(57.2%)、文体用品(36.4%)增加值增速超过30%。新进企业活力显现。782家新入库企业实现产值270亿元,实现翻番,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0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数字经济发挥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83亿元、总量列第1位;增长19.1%,快于全市规上工业4.6个百分点,龙头企业营收均实现较快增长。三大产业占比提升。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等“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6%、22.1%和18.1%,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66.1%、48.8%、43.5%,占比均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八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210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6.9%,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四)运行质效有所改善。

利润总额有所提高。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1亿元,增长27.9%,两年平均增长11.4%。行业盈利面超九成。全市31个制造业大类中,除石油煤炭加工、仪器仪表制造外,其他行业均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到93.5%;其中,专用设备(61.0%)、电气机械(46.9%)提升较快。成本费用有效控制。上半年,规上工业百元营收成本和四项费用为92.2元,减少0.4元;其中,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医药等行业成本下降较为明显。

(五)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产销预期向稳向好。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9.0%,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9.6%。上半年,杭州制造业PMI均值为53.2%,处于扩张区,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9和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25.5%)、工业企业技改投资(21.4%)均高于工业投资(19.3%),且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4.9%),投资结构持续向好。项目落地进度加快。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地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96个,增长5.0%;涉及投资规模1697亿元,增长14.2%。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12个,增加3个;涉及总投资316亿元,增长55.3%。重点产业投资额增长较快。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行业投资额总量、增幅居前。

二、影响当前工信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去年基数影响。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市企业抢抓复工复产窗口期,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3。今年除检测试剂和仪器外,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红利消失,出口下滑明显,将持续对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部分造成拖累。

(二)原料价格影响。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持续涨价。6月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8%,购进价格上涨12.8%,“剪刀差”为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看,九大类原材料价格同比全部上涨,黑色金属(30.6%)、有色金属(30.6%)、化工原料类(19.7%)尤为突出。出厂价格看,加工工业(3.3%)、耐用消费品类(1.2%)、食品类(1.1%)衣着类(1.2%)涨价仅在1-3%左右。舟山、宁波等地石化、钢铁企业产值随价格大幅上涨,但我市的服饰、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传导困难。我市产业基础工业较少,分布多在下游,难以传导至产品销售价格。调查显示,我市82.6%的企业表示原料涨价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甚至有企业因此减产停产。

(二)资源要素约束影响。

一是资金周转。5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增长6.1%,较去年底提高4.7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库存增大、资金回笼偏慢。二是用工短缺。调查显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其岗位特殊性,“机器换人”程度低,二季度用工需求较一季度有一定程度上升,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资上涨(占45.4%)、招工难(37.0%)、员工流失率高(22.8%)。三是发展空间。部分企业表示审批仍未到位,希望加快审批进度。

(四)外贸出口不确定因素影响。

一是国际物流运力紧张欧洲线运价已经突破9500美元,地东地西线运价已经突破五位数,美东、美西线运价分别达7500美元和5600美元,部分产品运费占货物价格的1/3以上。二是出口风险加大。印度、土耳其等地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印度一季度出险率高达4.5%,部分出口企业表示谨慎接单。三是汇率风险仍存。出口运力紧张运费上涨,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达6.47元,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四是横向竞争压力大。如海兴电力将工厂搬迁至巴西,出口同比下降40%。五是外贸新业态虹吸力强。目前省内已有金华、温州、湖州、绍兴、台州五个市场采购试点,试点均享受免征不退的税收优惠,且有专项财政扶持。

(五)重点产业影响。

烟草受指标调控影响当月出现负增长,累计增长0.9%,若中烟达到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全市增加值增速将提高1.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增加值增速从2015年的35.6%放缓至目前的15.9%,对全市规上工业的贡献率从超50%下降至上半年的19%左右,若增速维持至30%,全市增速将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6月17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表决通过禁止美国电信网络使用5家公司的电信及视频监控设备,海康、大华均在列,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医药产业集采影响。带量采购利好原料药,而我市赛诺菲、中美华东、默沙东等药企均为成品药,上半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5.5%,近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累计对全市贡献率仅为3%左右,若达到平均增速,全市增加值将提高0.7个百分点左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双引擎,深化企业培育服务和数字化改革等主要方面,在做好上半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持续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第一城”。

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紧绑招商之弦,紧盯企业需求,加强与部门与区县的联动,推进产业和指标进度。深化政企战略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地。重点办好云栖大会(今年将对标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近10万规模)和“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二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重点应用场景开放和供需对接,全年开放场景不少于100个。围绕视觉智能、智能计算、智能芯片等产业,积极推进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其中,2021年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不少于15个。三是打造全国“5G标杆城市”。积极推动亚运场馆通信网络建设,落实三个圈层5G基站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快互联网交换中心早期生态建设,开展“双千兆”城市评估工作。四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以“1+N”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为重点,分行业、分能级、分领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链主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网络协同、共享制造等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的“杭州场景”。

(二)持续推进“新制造业计划”。

一是强化政策落地见效。结合全市生物医药新政、“未来工厂”认定细则等政策出台,广泛开展政策宣贯,细化政策执行,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二是加速产业项目引育。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招引,深化实施上市公司募投回杭行动。完善“五张清单”推进机制,实施工业投资“百项千亿”行动。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标志性产业链断供风险防范,从解决卡脖子和进口替代入手,继续完善“揭榜挂帅”项目制度,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打造好产业备份系统。四是深化杭产品市场拓展。持续通过2B、2C、2G三端发力,不断开展线上直播、线下展销,通过百场对接会推广会精准合作等专题活动,拓宽杭产品营销渠道。

(三)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培育。

一是完善“小升规”培育监测。充实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按月进行监测分析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培育企业上规进度。二是实施“冠军”培育提升。全年力争新增市级“冠军”培育企业150家、省级“隐形冠军”10家和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三是营造民企发展氛围。抓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宣贯解读,制订印发《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2021年度市级部门重点任务,推动区、县(市)政府加快建立或调整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四是开展管理对标提升。贯彻落实《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市级相关政策,建立企业管理提升培育库。

(四)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一是进一步梳理“经济智理”主线。继续向市级经济部门、区县市和企业征集场景,形成“经济智理”主线下的场景清单,持续深化产业雷达、企业画像、资源超市、数字园区和招商助手等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企业一套表、现状一张图、评价一把尺、服务一张网”的经济决策和企业服务闭环。二是高质量完成省厅揭榜挂帅项目。对接省经信厅、指导区县市,全面完成场景和分行业产业大脑的揭榜挂帅任务。加快推动形成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分级分权限的经济数据主题库。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应用。围绕“未来工厂”培育建设目标,做好“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企业的培育建设工作,征集发布一批“云端工厂”名单,推进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