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13-21693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13-04-03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专项规划 |
点击率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强化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8号)精神,市经信委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区、县(市)经信部门以及专家的意见建议,制定了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制造服务业,拓展装备制造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全面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水平,加快推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并重,重点推进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力度。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和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突出组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行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育“专、精、特”专业化优势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突出重点领域发展。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未来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带动作用强的核心领域,以点带面,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突出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2015年,初步建成产业链完善、创新体系完整、公共服务体系完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产业规模继续壮大。2015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超过6000亿元,装备制造服务业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2.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30家。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参与制订一批国家甚至国际行业标准;提升数字控制等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产业的应用水平。
3.组织结构更趋合理。2015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达到10家,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更趋完善,形成一批为重大装备配套的专业化零部件企业。
4.空间布局持续优化。2015年,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园区)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销售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比重达到70%,以国家、省级开发区(园区)为主阵地,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为重要配套基地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二、创新发展路线图
(一)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路线图
以《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目录》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成套装备、智能装备、装备制造服务业、轨道交通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
1.智能装备制造。以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6万立方米以上大型(特大型)空分成套设备、深冷成套设备、大中型化工成套设备;积极发展冶金、乙烯等化工装置驱动用汽轮机、高效能燃气轮机等;积极推进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配套对流锅炉、辐射锅炉、气化炉和空分设备的研制开发。以杭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单元,重型、复合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型冲压设备等;大力发展高速磨、磨铣复合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高速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机等与模具相关的机床产品;以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提升发展电力、冶金、石化、医药、食品、建材等行业高性能自动化控制成套系统和检测装备,积极引进和发展智能电网关键控制技术及装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一体化控制系统、石化行业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面向医药等精细化工管理及一体化控制系统。
2.清洁能源装备。依托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马集团等重点发展大型水轮发电设备、海洋潮汐能利用的设备和高压和特高压线缆、变压器等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高性能电力产品;积极发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以及风力发电机叶片、齿轮箱、轴承、逆变控制器、蓄电池等相关设备和备件。重点发展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空气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防治等大型环保设备,江河、湖泊、海洋和大气环保监测设备等。
3.装备制造服务业。鼓励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对制造过程前端和后端的各个环节开展工程承包、设备租赁、专业维修、贸易、物流等专业服务活动。推广“服务外包”、“联合设计”、“模块化制造”、“售后服务集成”等新型业务模式,鼓励装备企业实现从提供单一产品的制造型企业向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企业发展。依托杭州杭氧化医工程有限公司在空分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自动化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杭州汽轮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汽轮机核心设备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浙江西子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在余热发电与能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浙江众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轨道交通与环保等领域的领先优势,积极引导大企业集团采取研发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与设备成套、专业售后服务等综合制造服务业发展模式,积极向制造服务业领域拓展。鼓励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终端产品的大型企业向“单机制造→系统集成→工程承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方向转变。生产基础部件的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围绕生产制造的前端与后端,发展“专特精”的制造型服务业。
4.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发挥拥有整车生产资质企业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形成以东风裕隆、青年莲花、广汽吉奥、众泰汽车、东风日产柴为主,爱知工程、中汽商用等专用车、改装车企业为辅的发展格局。优先发展乘用车、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发展载货汽车及专用车、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汽车悬架系统、变速器、汽车仪表、电子传感器、驱动防滑系统、电子巡航控制系统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产品。以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众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大有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体,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充换电站及相应支持平台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
5.轨道交通装备。以浙江南车轨道车辆产业园、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低地板城轨车辆等整车装备和动力总成关键件,投资开发城轨车辆维修和组装、关键技术产品等项目,依托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和电气技术的领先优势,重点发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轨基于通信的行车控制系统(CBTC)、城轨综合自动化系统(IAS)、轨道交通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等综合监控、信号通讯装备。依托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等加快发展高性能盾构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等产品。
6.基础部件制造。依托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提升电力、冶金、石化、医药、建材、船舶、海洋工程等行业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成套系统技术和装置的自主开发水平,促进我市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联合,扩大自动控制系统在轻工、食品机械等行业关键设备中的应用。重点发展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推进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积极发展科学测试仪器仪表、数字电视和新一代通信产品等专用测试仪器,重点发展新型液压、气动元器件,高技术、高精度精密轴承,精密模具、特种泵阀、新型密封件等高端机电产品和机电基础件。改进生产组织形式,改进关键工艺和生产方式,推广精益化管理和精准设计制造技术,促进节能节材减排和清洁化生产,形成规模化、集成化、精准化、生态化的工艺结构与制造能力。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系统、先进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改造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重大项目推进路线图
重点围绕引进关键技术与设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成果产业化、节能减排、企业信息化等环节,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加强与央字头、国字号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1.投资类项目。重点支持长安福特马自达乘用车项目、东风裕隆二期项目、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透平总装公司建设及相关技术改造项目、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新增年产6000万Ah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改项目、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大型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等。
2.研发类项目。重点扶持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抽水蓄能电站可逆式机组的设计与制造、水轮机水力设计和水力性能研究、转轮叶片先进制造技术及模型试验等科技项目;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低温容器公司八万及以上等级的空分设备研制;浙江浙大网新众合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设备总承包项目。
(三)重点企业培育路线图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专、精、特”专业化优势企业,提升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夯实杭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的基础。
(四)公共平台建设路线图
以现有高校、研究院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骨干企业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加强省市合作以及与长三角地区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搭建行业技术中心、专业检测机构、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区域共性创新平台,引进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国内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构建针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体系。依托浙大、浙工大、中科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研发工作并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依托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工程总承包战略联盟,以项目为载体,联合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攻坚核心技术,通过产业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核心关键装备制造实力,积极发展关联产业,共同开拓市场。优先支持在重点产业中由产学研合作组建的技术平台,承担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通过国际合作、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和人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高端加工设备建立公共制造平台为其它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积极支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临江工业园区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园、临安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平台建设。
三、主要对策与举措
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结构,促进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做强做大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
(一)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把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组织开展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认定工作,凡被认定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可享受有关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二)支持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向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拓展,对新获得总集成总承包资质,或新获得具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资格的国际认证给予奖励。对实施总集成总承包项目的制造业企业给予奖励;对有实际效果的诸如区域治理、环境调整、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业自动化等特定领域的一般总集成总承包项目给予财政支持。
(三)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及相关专项,重点支持系统成套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国内首台(套)及重大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奖励力度;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我市企业使用杭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四)支持本地企业加快产业发展
对符合相关要求的本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体系,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以此加大本地产品采购力度。加快完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建设,鼓励本地制造企业采购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零部件,根据本地配套额度给予一定比例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取得汽车整车、专用车和改装车资质,鼓励本地企业积极获取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总装备部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对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
(五)支持企业研究院建设
按照省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船舶产业、智能纺织印染装备、包装机械、节能环保等领域创新发展综合试点工作要求,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积极申报企业研究院项目,并对入选企业按照规定,市、县(区)给予政策配套,引导企业创建企业研究院的运营模式,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六)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的投标工作,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支持。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中标境外大项目,参照中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给予财政资助。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提高生产管理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大力支持本地企业为世界500强企业配套服务,以此推动本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七)支持各类平台建设
鼓励和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市场拓展等各类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给予财政支持。为优化产业集聚平台,鼓励工业功能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给予财政支持。鼓励企业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对产业联盟有关企业联合攻坚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协同创新给予财政奖励;对产业联盟相关企业联合参与招投标项目,参照中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给予财政资助。建立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的机制,采用购买服务的方法,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工作。
(八)优化分配人才房支持企业发展
优化人才房分配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制造企业规模化经营,对企业每年缴纳税收达到一定额度,给予人才配套房指标分配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投资达到一定额度,或高速成长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人才配套房指标分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