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19-22565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19-05-14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点击率 |
民建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提出的《关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支持民营企业创办高质量小微企业园的建议》(第316号)提案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小微企业园发展的基本情况
小微企业园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各类主体开发建设,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定位明确,配套设施齐全,运营管理规范,公共服务健全,入园成本合理的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平台。
我市自2005年启动小微园区建设工作以来,先后实施了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众创空间、孵化器、文创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小微企业园、双创基地、特色小镇等专项建设行动,全市小微园区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量大面广类型多。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部门备案的各类小微园区510个,总建筑面积2580.1万平方米。其中,制造业为主小微企业园(主要为原工业功能区)14个,总建筑面积713.49万平方米;孵化器168个,总建筑面积322.2万平方米;众创空间216个,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文创园区52个,总建筑面积1194.2万平方米;电商园区9个,总建筑面积47.9万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园40个,总建筑面积79.2万平方米;留学生创业园11个,总建筑面积186.1万平方米。其中符合省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对小微企业园定义的有203家,包括制造业园区14个;孵化器109个;文创园区49个;电商园9个;大学生创业园13个;留学生创业园9个。
二是产城融合程度高。我市小微企业园中近七成为民营资本投资,小微企业园的类型与各区、县(市)的产业发展导向紧密关联,是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城区以文创、科创园区居多,如西湖区将上世纪70年代已关停多年的转塘双流水泥厂改造成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成为国际创意企业争相入驻的创意高地;县(市)则以制造业园区为主,如桐庐县在全面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基础上,统筹推进开发区电子机械产业园、江南镇智能制造产业园、分水制笔模具城、横村针织孵化园等小微企业园建设。
三是市场化特征显著。我市小微企业园无论从投资主体或是运营方式,都体现了强烈的市场导向。如杭州湾信息港,管理机构虽为国有性质,但内部运作机制则完全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对所属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奖优罚劣;又如建德“航空智慧谷”,由温州的置信集团与建德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园区建设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赋予开发建设方一定的优惠政策,园区运营管理和对外招商由置信集团负责。此外,还有诸如元谷、尚坤、汇林、颐高、创立方等龙头企业或专业运营机构开发建设的园区,市场化运作机制较为成熟。
四是公共服务属性凸显。我市部分园区已逐步由“通用公共服务”向“深度生产服务”转变,即从提供低层次的物理空间、物业管理和基本的公共服务向提供深层次的精准服务、贴心服务、个性化服务转变,将服务供给作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筹码。如余杭区医智汇创新工场,建有医疗诊断领域完备的全要素科研技术平台以及生物制品保税查验一体化通关平台,可为科研机构、团队、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孵化及产业生态资源分享服务。
总体而言,我市小微企业园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与城市有机更新相辅相成,具有明显的城市特征。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园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民营企业创办的小微企业园,正如你们所指出的,仍面临土地制约因素突出、审批难突出、政策落实、公平竞争、融资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下步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
二、我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目标任务
根据省里提出的“打造升级版小微企业园”要求,遵循“量质并举,建设与提升并重”原则,我市拟通过三年时间,按照“五个一批”(即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创优一批、培育一批)的路径,累计建成和提升各类小微企业园300个,引导推动1万家以上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培育“小升规”企业1200家以上,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全覆盖的小微企业园发展格局,力争成为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的路径引领者和示范标杆地,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堡垒。
改造一批制造业园区。重点对各地乡镇(街道)零散工业园区、老旧工业区、原工业功能区等实施标准化改造,重点解决小微企业缺配套、缺要素、缺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力争到2022年实现区、县(市)中心镇制造业小微园区改造全覆盖。
提升一批城区型园区。重点围绕产业定位、设施配套、运营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对城区生产性服务和“双创类”小微企业园的引导提升,每年提升园区不少于30个。
新建一批数字化园区。按照“区分对待、分层推进”原则,制定数字化园区建设方案,统一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成“数字化园区”100个以上。
创建一批示范性园区。建立完善小微企业园备案登记、审核认定、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制度,打造一批高绩效的示范园区。力争到2022年,全市创建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0个,省级示范基地20个。
培育一批专业运营机构。充分发挥专业运营机构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让更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到2022年,力争培育10家以上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本土化小微企业园专业运营机构。
三、下步促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需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精神以及最近在湖州召开的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现场推进会要求,在全面分解落实今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围绕“五个一批”路径通道,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出台政策措施,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全省小微企业园现场推进会精神,要求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园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市政策初稿已基本完成,你们提出的关于用地保障、审批保障、政策扶持、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基本上都在该政策中有明确的意见。该政策秉持小微企业园“准公共属性”原则,国有民营一视同仁,立足点是将政府的各类政策资源赋能给小微企业园运营机构,让他们有充分的“获得感”,从而返哺入园企业,真正让小微企业低成本经营、高质量发展。下步,将尽快提交市政府研究讨论。
(二)开展入园调查,摸清园区家底。鉴于目前小微企业园数量多、分布广且70%以上为民营性质的特点,下一步拟结合各部门现有备案名单,开展存量小微企业园发展现状调查及诊断,通过小微企业园备案审核及入园调查相结合,全面摸清全市小微企业园数量、规模、产业、配套、管理等情况,为推进“五个一批”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施绩效评价,分类分档管理。结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研究推进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实施分类分档管理及差别化政策供给。根据省里部署要求,今年率先在建德市(全省第一批20个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财政专项激励县市之一)先行先试,明年在总结完善试点工作基础上再逐步拓展至全市范围。
(四)建设“园区大脑”,提升运营水平。对照省“园区大脑”系统建设标准要求,以“分类施策、管用实用”为原则,大力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大脑”系统在小微企业园的推广应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争取推动10个以上小微企业园使用“园区大脑”系统,打造5个以上示范性数字化园区。
(五)培育运营机构,推广典型样本。围绕小微企业园专业运营、园区项目招引、数字化园区建设等内容,全年组织3场以上小微企业园运营机构专题培训,通过讲课辅导、经验介绍、实地考察等形式提高各园区的运营质效。结合小微企业园星级评定工作,梳理一批运营规范、口碑良好、成效明显的本地专业运营管理机构,适时向社会发布推荐。
(六)结合“走亲连心”,推动服务入园。认真组织开展“百园万企”专项服务行动,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园“一对一”的服务专员制度,组建多种类型的服务团队,主动走进小微企业园,开展政策宣贯、银企融资对接、创业培训辅导、管理咨询、税务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等实用管用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全省小微企业园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作用,加强供需对接和信息研判,切实增强小微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其创业创新的活力。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小微企业园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予以关注和支持,为我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联系人:市经信局产业园区处王来生。
联系电话:85257063。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