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1-25416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1〕098号 | 成文日期 | 2021-11-26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点击率 |
致公党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数字化,推动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51号)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1.“5G+工业互联网”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功能丰富。近年来,杭州市充分发挥之江实验室、阿里云和中控等各方优势,倾力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其中“1+N”中的“1”,即1个核心平台(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双跨”平台,“1+N”中的“N”,即N个专业性子平台如:蒲惠离散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传化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平台、涂鸦智能家居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明度智慧生物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建水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在算力支撑、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全市制造业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建设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7个,占全省近1/2,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6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个,分别占全省1/4和1/3,为5G进一步丰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支撑。二是网络通信基础扎实。杭州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规模及质量方面一直全国领跑,作为全国首批5个5G商用试点城市之一,正积极打造“中国5G第一城”,5G建设进度及规模属于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8月,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2.4万个,核心主城区、县域核心城区以及主要园区精品网络全覆盖,在工信部的5G移动网络测试中信号质量排名全国第一。IPv6规模实验和推广进展顺利,拥有新华三、华为杭研所等高端专业科研机构,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管理等终端产品国际领先,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标识解析发展提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万物互联的基础,目前,杭州市分别拥有迈迪信息、川山甲两个二级节点,虽然在一、二级节点的数量上远不如兄弟省市,但在具体应用方面,迈迪信息积极布局机械资源整合和机械产品后服务工作,建设了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注册量已达8190万,在工业装备领域稳居全国第一,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良好标的物。四是工控安全保障有力。杭州拥有国内第一个工控安全实验室——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以中控、阿里云、安恒、木链为代表的专业企业,可以为制造业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提供拟态防御、安全网关、工控安全基线核查、物联网安全分析等体系化的安全防御。其中,中控、木链入选工信部2020年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安全方向),杭州工控安全力量的矩阵式发展,为“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筑起安全屏障。
2.“5G+工业互联网”生态集聚效应明显
一是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集聚。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落地临平区。小镇以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为两大“引擎”,致力于建设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平台。截至目前,已打造出秒优大数据科技服装智能制造平台、环思云联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智塑科技注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个垂直行业级平台;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落户萧山区,成为我省首个承载工业互联网人才汇聚、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在萧山成立,致力于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加速培育萧山制造新动能,助力打造产业数字化第一区,蓝卓杭州、黑湖科技,一隅千象等企业已首批入驻。此外,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浙江分中心、富士康工业互联华东运行中心相继落户,创新平台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二是高层级行业大脑试点建设加速。目前,杭州市正积极鼓励支持平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第三方数字工程服务机构等,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探索打通基于产业的要素链、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推动产业上下游高效对接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争取在智能家居、生物医药、化工、建材等数字化基础较好的行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推进建设一批杭州行业大脑试点,全力争取上升为全省“产业大脑”试点。产业大脑(行业大脑)的试点建设,将会在杭州积聚一批服务于特定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撑力量,形成产业数字化,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高地。三是高等级会议活动相继落户。近年来,杭州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等系列品牌活动,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永久落户杭州,中国·数栖大会、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等活动精彩纷呈,为互联网企业、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和制造业企业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深化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
3.“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日渐丰富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探索“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如移动与新华三集团在共同进行了“5G+工业互联网”室内方案的测试验证,通过5G云化小站体现出的高带宽、低时延和泛连接技术优势,突破了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的落地瓶颈,为高度模块化、柔性的生产系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通信保障,使5G+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的数字车间成为可能。移动与杭汽轮合作打造的5G三维扫描建模检测系统,通过5G网络,将实施探测到的三维模型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快速处理比对,确定实体三维模型是否和原始理论模型保持一致,同时向工厂实时反馈结果,在实现产品全量检测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质量信息数据库。二是“5G+工业互联网”释放叠加效应和巨大潜力。5G技术具有低时延、大带宽、边缘计算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相较于传统的网络技术,5G网络可支持多设备同时联网,消除了原先信道拥堵的工业应用弊端。同时,5G﹢边缘计算可将时延缩短至毫秒级,并在边缘侧提供强大的算力。老板电器作为省内第一批“未来工厂”,创新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建设1个数据中心+N个协作平台,实时接收全球线上/线下订单,并基于客户需求,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方案,有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杭叉集团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自动识别客户的需求,成功实现不同颜色和型号的叉车在同一个流水线上柔性装配,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既有的生产产能。三是“未来工厂”建设为“5G+工业互联网”赋予新内涵。杭州市“未来工厂”建设体系中,对“聚能工厂”的建设要求就是要形成拥有大规模、分布式、多品种制造能力的企业形态,形成涵盖生产组织、产品设计、订单导入、品质控制、金融物流服务等为一体的生态型组织,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通过串联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生产制造节点,将供应链当企业来运营,将企业当车间来运营,实现对上下游供应链的赋能穿透,这是典型可以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如网易严选、杭萧钢构等,通过整合全国的生产制造能力,实现针对巨量订单的快速化、柔性化反应,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关于“打造示范样板,发挥引领作用”方面。
目前,杭州进一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步伐,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围绕“三个一批”组织开展“百千万”工程,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即实施一批企业级集成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等攻关项目;推进一批装备和产线升级、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推广项目;普及一批业务上云、工业APP、标识编码等基础性应用,着力构建示范引领有标杆、工业互联有基础、产数融合有活力的数字化生态。同时,围绕部、省两级制造业数字化重点部署,组织推进各类试点示范项目的培育和创建。截至2020年底,全市被评为部、省两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的项目分别为7项、15项;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认定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5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其中认定14个。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2021年度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录,均为全省入围数量最多的地区。
(二)关于“发挥协作效能,构建产业生态”方面。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将5G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应用,作为自身业务的主突破口,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并已逐步从单个运营商“单兵作战”,迈向了与工业互联网运营商合作发展的新阶段,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如移动携手行业内较早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汉帛国际,联合打造了哈勃智慧5G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对时尚制造行业的数字化全面赋能。同时,随着产业大脑建设的逐渐深入,全市上下积极组织开展数字化宣传推介活动,形成“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推出数字化系列讲堂,组织千家规模的企业直播频道,围绕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产业链协同等热点,连续推出5期数字化讲堂,累计收看5230人次,点赞数10万+;二是组织召开杭叉、大华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现场会,面向全市推介“5G+工业互联网”杭州案例;三是围绕“1+N”体系建设,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举办工业互联网生态合作沙龙,组织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及部分“1+N”生态企业、5G通信运营商分享“5G+工业互联网”发展心得,推进交流合作。
(三)关于“加大政策扶持,优化监管环境”方面。
今年年初,市经信局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以“组织型制造”为核心,以数据和订单“双轮”驱动,推进跨地区、跨厂区的市级“未来工厂”体系培育建设,对于经认定的“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200万元和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积极鼓励“5G+工业互联网”的成熟应用申报部省两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分别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补,项目奖补比例和金额居全省之冠。同时,自今年开始,根据《杭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市将每年认定一批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的5G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市本级财政给予每个项目100万元奖励,认定的示范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20个。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围绕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为重点,加快“未来工厂”培育建设,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和“中国5G第一城”培育良好的“5G+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
(一)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六大新模式新场景应用。对智能仓储、智能排产、智能运维、移动视觉等有切实应用场景需求的行业或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二是切实转变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方式。鼓励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等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大力发展模块化、订阅式的数字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部署快、集成灵活、升级方便的“云上”产品和服务(SaaS),大力探索“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场景。三是大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施供应链协同改造、推进大企业实现优质的制造资源和生产制造能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开放共享,推进龙头企业根据业务需求,以“5G+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通过远程运维、远程控制等手段,实施覆盖供应链的整体数字技术改造,推进中小企业“车间化转型”,进一步融入大企业生态链,从而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二)加快推进“未来工厂”培育建设。
一是建设一批平台型“聚能工厂”。以打造巨量网络“订单”的承接能力为目标,支持平台型企业、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组织全球优质制造资源,构建具有大规模、分布式、多品种制造能力的“聚能工厂”,打造承接巨量订单的能力,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二是探索一批轻量化的“云端工厂”。以创造巨量订单流量为目标,探索引导电商平台店铺、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实验室、网红营销组织、创新孵化器等市场主体,通过购买“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等先进制造能力的形式,转化为新制造主体,实现“杭州制造全国造全球造,杭州制造卖全国卖全球”新格局。三是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围绕省市标志性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鼓励平台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对链上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全覆盖,实施“1+N”形式的技术改造,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是打造示范型“智能工厂”。以打造智能化标杆为目标,深化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适用技术,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突出的标杆型“智能工厂”。五是发展效率型“数字化车间”。面向重点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装备和产线数字化,加强计划、制造、品控、仓储等应用系统集成,强化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的“数字化车间”。
(三)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
一是扩大服务新供给。支持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市工业企业开放算力算法、基础接口等运行环境。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鼓励各类开发者开发一批“5G+工业互联网”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打造十万级的工业算法库、知识库、模型库“云市场”。支持深化“1+N”生态型平台体系建设。二是培育平台新主体。在基础化工、水泥建材、生物医药、纺织化纤、数字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利用现有工业互联网头部平台力量,蓄力升级为省产业大脑试点,实现各类数据的有序归集和共享应用;面向能源管理、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质管控、危化品监管等特定产业链环节,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培育建设“云端工厂”,支持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等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三是构筑发展新环境。支持提升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滨江智造供给小镇、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等平台能级,面向全球精准招引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和工程技术服务商企业。支持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富联华东运营中心实施伙伴富集行动,建设集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支持鼓励在杭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撑。
(四)培育壮大数字工程服务支撑。
一是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工程服务企业、5G通信运营商、标识解析平台企业、工控安全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等各领域企业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市场,支持各类型服务机构在行业中树立具有标志性的“5G+工业互联网”品牌优势。二是谋划产业大脑“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上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企业反映的诸如“不同供应商之间容易形成数据孤岛”“SaaS服务宣传与落地效果不对称”等痛点问题,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难点问题;三是实施2.0版数字化工程服务提升发展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平台企业与生态支撑企业间的“大手拉小手”活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持续征集发布数字化工程服务推荐目录;四是继续高水平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大赛”等会议赛事活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服务商、5G通信运营商、技术工程服务机构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落地杭州,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提供助力。
(五)创新推动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
聚焦五类“未来工厂”,培育发展“样板园区”“赋能工场”“智造工场”三类新空间。一是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市1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中加快培育一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等级“样板园区”,重点支撑“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培育发展。二是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都市型产业园区,聚焦“两业”融合,培育一批主体活跃、空间集约、业态创新的“赋能工场”,重点支撑“云端工厂”集聚发展,形成都市型工业新空间。三是围绕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和城镇工业功能区,深化“低散乱”企业整治,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5G)数字化标准厂房建设,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围绕智能制造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支撑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和“车间化”转型。
感谢贵委对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产业数字化推进处徐恺,电话:85257096。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