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43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1〕082号 发布时间 2021-11-26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66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1-11-26 17:26      浏览次数:

沈少春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持续推进杭州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杭州市经信局主办,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杭州市发改委、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杭州市委组织部、杭州市亚组委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经济工作及成效

(一)数字经济工作

2018年10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了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出台了《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对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级各相关单位和区县市积极行动,努力推动各自领域的数字经济工作,围绕提案关心的硬科技、知识产权、数字经济人才等方面,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以“三化融合”专项考核为抓手,推动目标落实。由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牵头抓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考核目标制定与考核实施工作,在全市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二是推动数字经济硬核技术研发攻关。市科技局牵头数字经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研发,实施重大创新项目39项,下达财政资助6300万元,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248项。 三是推动智能亚运。面向社会征集“智能亚运”重点项目解决方案,共计收到187份解决方案,评选了解决方案“最佳奖”。推动人工智能等黑科技与亚运重点场景深度融合,推动智能驾驶、导航导览等亮点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落地。四是推动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举办高价值知识产权智能产品创新创意大赛,累计培育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90家。推动知识产权运营,2020年,专利质押72.03亿元,商标质押13.17亿元。五是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建设。制定 “人才生态37条”及补充意见,全面部署数字经济人才工作。优化调整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将年纳税5亿元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纳入认定目录,累计审核通过经营管理类人才6800余人,其中数字经济类人才5200余人。

(二)数字经济发展成效

数字经济不仅是杭州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而且还是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百姓民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面升级的助推器。据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深圳、北京位列前三。新华三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20)》,杭州以89.1分在148个城市中排名第五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杭州、上海总指数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名。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杭州与上海以83分和74分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在省经信厅、省统计局发布的《2019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杭州以 141.9分继续高居榜首,高出第二名54分,全省区、县(市)得分100分以上(第一梯队)共六个,杭州滨江区、余杭区、西湖区、下城区、江干区分居前五位。

二、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案清晰指出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虽有先发优势但与国内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虽已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主引擎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三是虽贵为国内首提数字经济的城市但后续有影响力的活动不多。除上述问题外,杭州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三个挑战,这些挑战也直接影响和制约杭州未来数字经济发展高度,具体如下:

(一)高增长下的挑战。自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数字经济统计以来,除2020年1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外,其他季度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然而,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扩大,增幅已逐步放缓,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幅已从上年的20%以上下降到15.1%,2020年,增幅进一步下滑至13.3%。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重点产业中诸如电子商务、视频安防等产业已经过了产业增长爆发期,增速逐步放缓。

(二)产业深度融合的挑战。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在消费端和技术端发展较快,但与制造业流程的结合应用不够紧密,同时深耕于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偏少,对制造业精准化、智能化改造能力需要提升。

(三)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挑战。在产业布局方面,余杭区、滨江区、西湖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70%以上,和其他区县市差距拉大,不平衡现象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信息软件产业增加值占总量70%以上,电子制造业“硬”支撑相对不足。

三、下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浓厚发展氛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发挥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功能。抓好顶层设计,编制好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持续实施“三化融合”专项考核,明确发展目标,压实工作责任。牵头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在有优势的产业率先建设产业大脑,在有条件和有意愿的企业引导建设未来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施《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2020-2022)》,设立浙江(杭州)知识产权诉调中心,与市中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向基层下放专利行政执法权,建设海外维权政策库、企业库、专家库,成立知识产权联盟。

(二)努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继续做强电子商务、信息软件、云计算、数字安防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硬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区块链、航天航空等未来产业。紧扣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链布局,针对关键产业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环节,研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招引和培育,加快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集聚,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紧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加大产业链缺失环节招商力度,推动一批强链补链项目落地。

(三)深入推动数字融合创新。持续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数字车间”和“未来工厂”,大力发展柔性制造、敏捷制造、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鼓励数字工程服务机构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支持大型企业立足行业共性需求,在自身产业链中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实现能力输出。推进智能亚运建设,打造“新型应用场景”示范。运用数字科技,建设数字亚运村;打造智能亚运一站通。

(四)大力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在线教育、在线文娱、在线健身、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实施新零售示范工程,加快湖滨、武林等商业圈数字化、商业街区智能化改造,培育网红经济。全力推进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建设全球智能物流枢纽,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B2B2C业务,做强新电商拓展国际市场。

(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以“数字长三角”为纽带,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数字经济重点区域和先进城市的协同联动及优势互补,全力推动各类数据资源和创新资源向杭州汇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在科创人才、高端制造、金融服务、高水平开放、公共服务等合作领域深化服务借力上海工作,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引领赋能杭州湾经济区建设。

再次感谢您对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数字经济处刘玉军,电话:8525713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