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1-25452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1〕063号 | 成文日期 | 2021-11-26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点击率 |
民进市委员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提案《提升我市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针对我市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短板,贵委建议从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龙头领军企业和产业平台、着力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围绕“五个着力点”,现就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有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落实上级任务,部署年度工作要点。
为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拳头产品和高端品牌,夯实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杭州的历史使命,在全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中体现省会城市应有担当,市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了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工作方法与主要途径以及政策措施与推进机制。制定了《杭州市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产业链“链长”、“一链一团”的服务范围、职责。制定了《2021年杭州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工作要点》,梳理了8大类20项重点任务,明确了任务目标、节点要求,分解落实到处室。
(二)全面推进链长制建立运行。
一是完成了“一链一团”组建,九条产业链均实行“双链长”领衔,市级部门、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联盟)协同、专家参与,明确了组成人员,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二是建立了“链长例会”制。各产业链链长牵头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谋划协调产业链工作;局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各产业链链长工作汇报;重大事项提交“总链长”“副总链长”协调研究。三是启动了经信局局领导联系走访重点工信企业活动。以产业链链长制联系企业为主,开展工信领域百强企业走访活动,做好企业跟踪监测、指导服务、产业链协同以及杭商回归等相关工作,形成走访情况一企一档。
(三)全面梳理编制“一链一方案,五图五清单”。
围绕“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编制一链一方案,全面系统梳理五图五清单,建立“产业链图谱”和“产业链清单”2套台账,明确产品替代、细分产业、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推广应用重点方向,落实“同准”“降准”“国际”和“攻关”四类替代。目前,视觉智能、生物医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智能装备均提前完成了提升方案、产业链体系图谱以及清单梳理编制工作;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提前完成了提升方案的编制,五图五清单正在抓紧编制、修改和完善中,将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现代纺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衣’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梳理了“衣”字产业发展头部企业、“衣”字产业发展项目推进、“衣”字产业发展政策、“衣”字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四张清单。
(四)全领域推进产业链对接合作。
一是搭建杭州市优质产品线上申报对接平台。以企业码平台为应用支撑,推进企业码“码上优品”应用场景开发,实现杭产品“码上申报”,供需“码上对接合作”。二是制定《2021年度产业链对接工作计划》、《产业链“三百”行动任务分解方案》等,明确工作要求和任务分解,推动实施产业链“三百”行动。三是开展产业链相关对接会,组织了杭州至芯半导体、巨星科技与亚组委对接会,化工(新材料)产业数字化改造专场对接会,区域产业精准合作对接会,芯机联动对接会等。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做长做宽,做强做壮”的目标,结合“五个着力点”建议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可替代技术产品供应链重组畅链、标志性产业链项目引育补链、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技术攻关稳链、产业链协同创新强链、产业链首台套推广拓链”等工作方法、途径,进一步做好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融合的工作,切实打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攻坚战。
(一)抓项目谋划,强化创新攻关。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工业投资项目化、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推动增量项目、强链补链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产。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按领域分批落实“四基”储备项目。力争2021年全市“152”项目总数不低于70个、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40%。市技改、产业数字化等专项资金用于标志性产业链比例不低于50%。
2.加强科技攻关补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自主可控,积极协同市科技局等部门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替代科技攻关项目,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急用先行项目和协同创新项目,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占全省比重不低于20%。全年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以上,全方位推进企业创新工作。
3.加大精准合作引育力度。协同市投促局等部门,围绕百亿项目、千亿企业、万亿产业,紧盯工业大区、龙头企业,以杭商回归为重点,通过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招引、已落户外资企业招引、开展国际并购、利用精准合作平台招引、运用大数据大活动精准招引等手段,突出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动总部、投资、研发和高附加值配套项目回归。积极落实“一局长一项目”工作,全年招引(实施)投资 1 亿元以上的项目 70 个以上,储备一批5亿元以上大项目。
(二)抓链主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强化龙头企业梯队。
4.深入实施企业培育行动。全年新增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20家;实施制造业“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推进“雏鹰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不断提高供应链本地化配套比例。力争全年新培育“单项冠军”企业5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链主工厂”10家。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企业28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
(三)抓共同体建设,强化协同合作。
5.培育10家企业共同体。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组建工作,重点围绕九大产业链,全年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0个,截至2021年底,累计达到30个。推动共同体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推进一批供应链协作配套项目,加强关键环节掌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
6.组织百场产业链对接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雄鹰企业、鲲鹏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重点企业梳理产品需求清单、配套供应清单,技术攻克清单同时叠加标志性产业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全年组织推进“芯机联动”“车智融合”“整零对接”“云端对接”“医企对接”等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百场产业链对接会”。
7.开展百场产品推广会。以创新产品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链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提升工程,加大对“卡脖子”技术和重点领域新产品的应用推广,围绕2C、2B、2G三端发力,全年组织开展“百场产品推广会”,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30个以上。
8.促成百项区域精准合作。发挥区县作用,形成全市聚焦产业链“卡脖子”合力攻关氛围。对上依托部省协调机制,对内顺畅经信系统沟通解难通道,对外发挥G60科创走廊和杭州都市圈产业协同作用,促成“百项区域精准合作”,分类破解产业链堵点、卡点。
(四)抓政银企对接,强化金融支撑。
9.发挥千亿产业基金作用。在1000亿元规模产业母基金建立的基础上,根据标志性产业链需求,积极推动设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成电路等产业链专项子基金,争取更多省市产业资金投资我市产业链项目,支撑产业链提升。
10.加强政银企协同合作。加强与浙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机构工作协同,全年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实现龙头企业服务全覆盖,实现制造业企业授信总额新增50亿元以上。
(五)抓要素保障,强化产业链生态建设。
11.健全产业链要素保障。对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求,从研发端、制造端、营销端、服务端等各个环节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对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领域重点项目的用地、用能、污染物排放指标等问题,及时专题协调,给予积极支持。在用地保障上,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不低于1万亩,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不低于30%。
感谢贵委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运行处陈颉权,电话8525719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