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13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1〕088号 成文日期 2021-05-28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8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1-05-28 20:45      浏览次数:

章晓钫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杭州市以推动5G+智能制造融合,促进工业制造业升级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市制造业智能制造发展基础现状

(一)两化融合全省领先。

根据2021年2月省经信厅发布的《2020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杭州以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撑,成为全省两化融合转型发展的引领 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08.96,自2013年首次公布评估报告以来连续8年稳居全省第一。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家网信办4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自2018年跃居全国首位后,连续三年继续领跑全国。

(二)工业互联网赋能优势明显。

近年来,杭州市充分发挥之江实验室、阿里云和中控等各方优势,倾力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其中“1+N”中的“1”核心平台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两年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双跨”平台,“1+N”中的“N”专业性子平台如蒲惠离散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传化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平台、涂鸦智能家居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明度智慧生物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建水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N个专业性平台,在算力支撑、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全市制造业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

(三)标杆示范引领有力。

截至目前,全市分别17个、75个项目入围国家和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1个平台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56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14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名单;6家企业被评为省首批“未来工厂”,6家企业进入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4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数,均位列全省各地市排名首位。

(四)产业数字化质效明显。

2020年,根据省经信厅“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快报数据,杭州在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和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等三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43.9万元/亩,同比增长4.77%;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达10.5万元/亩,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97.1万元/亩,同比增长8.71%。另外,衡量全社会劳动力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指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杭州已达到36.2万元/人·年,比上年提升1万元/人·年。

(五)创新应用不断涌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产品迭代、模式创新和场景应用创新步伐加快。如大胜达成立了5G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在智能仓储系统中,将AGV小车的反应速度从50毫秒降至20毫秒;在原纸筒码管理系统中,视觉识别检测技术快速应用于物资出入库登记、印刷品质的自动识别检测等场景,生产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老板电器作为省内第一批“未来工厂”,创新应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建设1个数据中心+N个协作平台,实现实时接收全球线上/线下订单,并基于客户需求,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方案,有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杭叉集团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自动识别客户的需求,成功实现不同颜色和型号的叉车在同一个流水线上柔性装配,极大提升了企业既有的生产产能。

(六)跨界融合步伐加快。

杭州凭借互联网发展优势已成为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前沿高地。网易严选国内首创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在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的基础上,从选品到质检,通过收集分析消费大数据,反向对工厂的设计和标准提出要求,创立了“制造直连消费者用户”的全新电商模式;杭萧钢构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打造的“万郡绿建”B2B交易平台,致力于从产品展示、选型选样、价格比对到订单获取、合同签订、款项收付、到货验收,为绿色建筑建材全行业用户打造多线路、全品类、全方位的一站式高效便捷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打造的“迅犀智造”利用数字化、可视化的管理模式和“物联网+AI”的技术,实现对服装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服务中小企业,降低供应链难度,实现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双重优势的叠加与放大,成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典范,其平均交货时间缩短75%,库存降低30%,用水量减少50%。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围绕“三个一批”组织开展“百千万”工程,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实施一批企业级集成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等攻关项目;推进一批装备和产线升级、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推广项目;普及一批业务上云、工业APP、标识编码等基础性应用,着力构建示范引领有标杆、工业互联有基础、产数融合有活力的数字化生态。

(二)组织开展三大试点示范。围绕部、省两级制造业数字化重点部署,组织推进各类试点示范项目的培育和创建。截至2020年底,全市被评为部、省两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的项目分别为7项、15项;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认定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5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其中认定14个。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2021年度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录,均为全省入围数量最多的地区;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项;入围省级“未来工厂”认定企业名单6个,占全省50%,入围培育企业名单6个。今年开始,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全市将每年认定一批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的5G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市本级财政给予每个项目100万元奖励,认定的示范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20个。

(三)培育壮大数字化工程服务能力。一是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大力发展云工程、云服务产业,分行业分领域培育、引进、认定一批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为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服务融合创新服务于制造业提供平台基础支撑;二是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制造业骨干企业、传统软件企业、5G通信运行商剥离重组制造业数字化业务,不断深化各领域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数字工程服务;三是推进工程服务区域合作,借力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化工程服务能力输出。目前,全市集聚各类工程服务机构400余家,以酷家乐、涂鸦、迈迪等为代表新一代数字工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全市分两批公布了市级工程服务机构名单111家,67家机构入围省级工程服务机构名录。

(四)组织开展数字化宣传推介活动。一是推出数字化系列讲堂,组织千家规模的企业直播频道,围绕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产业链协同等热点,连续推出5期数字化讲堂,累计收看5230人次,点赞数10万+;二是组织召开杭叉、大华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现场会,面向全市推介“5G+工业互联网”杭州案例;三是围绕“1+N”体系建设,举办工业互联网生态合作沙龙,组织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及部分“1+N”生态企业、5G通信运营商分享发展心得,推进交流合作;四是推动数字工程服务输出,组织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数字工程服务机构赴温州、黄石、恩施、长春等地开展数字工程服务合作交流。

(五)组织开展前沿谋划。围绕打造新一轮工业革命关键支撑和构建“双循环”战略枢纽,组织开展两大前沿谋划。一是围绕构建资源集聚、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组织编制《杭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二是围绕构建“市场快速响应、资源全网利用、要素动态配置、业务高效协同、能力开放共享”的组织型制造新体系,加快推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

(六)深入开展数字化调查摸底。利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县(市)组织发动、企业网上填报、部分企业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普查及诊断,建立制造业数字化“一企一档”,初步摸清数字化改造家底。

三、下一步工作总体考虑

(一)总体思路

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以深化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为重点,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未来工厂”培育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领先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

(二)推进“5G+智能制造融合”工作思路

1.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化应用七大新模式新场景应用。对智能仓储、智能排产、智能仓储等有切实应用场景需求的行业或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开展“5G+智能制造”试点。二是切实转变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方式。鼓励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等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大力发展模块化、订阅式的数字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部署快、集成灵活、升级方便的“云上”产品和服务(SaaS)。三是大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施供应链协同改造、推进大企业实现优质的制造资源和生产制造能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开放共享,推进龙头企业根据业务需求,以“5G”技术为切入点,实施覆盖供应链的整体智能制造改造,推进中小企业“车间化转型”,进一步融入大企业生态链,从而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2.启动实施“未来工厂”试点示范。

一是建设一批平台型“聚能工厂”。以打造巨量网络“订单”的承接能力为目标,支持平台型企业、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组织全球优质制造资源,依托“5G”技术,构建具有大规模、分布式、多品种制造能力的“聚能工厂”,打造承接巨量订单的能力。二是探索一批轻量化的“云端工厂”。以创造巨量订单流量为目标,探索引导电商平台店铺、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实验室、网红营销组织、创新孵化器等市场主体,通过购买“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等先进制造能力的形式,转化为新制造主体,实现“杭州制造全国造全球造,杭州制造卖全国卖全球”新格局。三是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围绕省市标志性产业链,以“雄鹰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鼓励平台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对链上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全覆盖,实施“1+N”形式的技术改造,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是打造示范型“智能工厂”。以打造智能化标杆为目标,深化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场景应用,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突出的标杆型“智能工厂”。五是发展效率型“数字化车间”。面向重点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装备和产线数字化,加强计划、制造、品控、仓储等应用系统集成,强化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的“数字化车间”。

3.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

一是扩大服务新供给。支持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市工业企业开放算力算法、基础接口等运行环境。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鼓励各类开发者开发一批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打造十万级的工业算法库、知识库、模型库“云市场”。支持深化“1+N”生态型平台体系建设。二是培育平台新主体。在基础化工、水泥建材、生物医药、纺织化纤、数字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利用现有工业互联网头部平台力量,蓄力升级为省产业大脑试点,实现各类数据的有序归集和共享应用;面向能源管理、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质管控、危化品监管等特定产业链环节,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培育建设“云端工厂”,支持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等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三是构筑发展新环境。支持余杭、萧山提升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滨江智造供给小镇、长三角(萧山)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等平台能级,面向全球精准招引一批工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安全等服务商。支持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富联华东运营中心实施伙伴富集行动,建设集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支持鼓励在杭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

4.培育壮大数字工程服务支撑。

一是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工程服务企业、5G通信运营商、标识解析平台企业、工控安全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等各领域企业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市场,支持各类型服务机构在行业中树立具有标志性的工业互联网品牌优势。二是谋划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上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企业反映的诸如“不同供应商之间容易形成数据孤岛”“SaaS服务宣传与落地效果不对称”等痛点问题,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难点问题;三是实施2.0版数字化工程服务提升发展计划,深化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支撑企业间的“大手拉小手”活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持续征集发布数字化工程服务推荐目录;四是继续高水平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大赛”等会议赛事活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服务商、5G通信运营商、技术工程服务机构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落地杭州,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持续加码。

5.创新推动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

聚焦五类“未来工厂”,培育发展“样板园区、赋能工场、智造工场”三类新空间。一是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市1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中加快培育一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等级“样板园区”,重点支撑“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培育发展。二是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都市型产业园区,聚焦“两业”融合,培育一批主体活跃、空间集约、业态创新的“赋能工场”,重点支撑“云端工厂”集聚发展,形成都市型工业新空间。三是围绕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和城镇工业功能区,深化“低散乱”企业整治,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5G)数字化标准厂房建设,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围绕智能制造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支撑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和“车间化”转型。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产业数字化推进处黄若飚,电话:8525717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7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130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1〕088号

发布日期

2021-05-28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5-28 20:45

浏览次数:

章晓钫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杭州市以推动5G+智能制造融合,促进工业制造业升级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市制造业智能制造发展基础现状

(一)两化融合全省领先。

根据2021年2月省经信厅发布的《2020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杭州以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撑,成为全省两化融合转型发展的引领 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08.96,自2013年首次公布评估报告以来连续8年稳居全省第一。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家网信办4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自2018年跃居全国首位后,连续三年继续领跑全国。

(二)工业互联网赋能优势明显。

近年来,杭州市充分发挥之江实验室、阿里云和中控等各方优势,倾力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其中“1+N”中的“1”核心平台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两年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双跨”平台,“1+N”中的“N”专业性子平台如蒲惠离散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传化智能物流工业互联网平台、涂鸦智能家居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明度智慧生物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建水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N个专业性平台,在算力支撑、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全市制造业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

(三)标杆示范引领有力。

截至目前,全市分别17个、75个项目入围国家和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1个平台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56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14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名单;6家企业被评为省首批“未来工厂”,6家企业进入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4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数,均位列全省各地市排名首位。

(四)产业数字化质效明显。

2020年,根据省经信厅“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快报数据,杭州在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和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等三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43.9万元/亩,同比增长4.77%;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达10.5万元/亩,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97.1万元/亩,同比增长8.71%。另外,衡量全社会劳动力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指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杭州已达到36.2万元/人·年,比上年提升1万元/人·年。

(五)创新应用不断涌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产品迭代、模式创新和场景应用创新步伐加快。如大胜达成立了5G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在智能仓储系统中,将AGV小车的反应速度从50毫秒降至20毫秒;在原纸筒码管理系统中,视觉识别检测技术快速应用于物资出入库登记、印刷品质的自动识别检测等场景,生产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老板电器作为省内第一批“未来工厂”,创新应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建设1个数据中心+N个协作平台,实现实时接收全球线上/线下订单,并基于客户需求,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方案,有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杭叉集团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自动识别客户的需求,成功实现不同颜色和型号的叉车在同一个流水线上柔性装配,极大提升了企业既有的生产产能。

(六)跨界融合步伐加快。

杭州凭借互联网发展优势已成为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前沿高地。网易严选国内首创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在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的基础上,从选品到质检,通过收集分析消费大数据,反向对工厂的设计和标准提出要求,创立了“制造直连消费者用户”的全新电商模式;杭萧钢构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打造的“万郡绿建”B2B交易平台,致力于从产品展示、选型选样、价格比对到订单获取、合同签订、款项收付、到货验收,为绿色建筑建材全行业用户打造多线路、全品类、全方位的一站式高效便捷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打造的“迅犀智造”利用数字化、可视化的管理模式和“物联网+AI”的技术,实现对服装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服务中小企业,降低供应链难度,实现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双重优势的叠加与放大,成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典范,其平均交货时间缩短75%,库存降低30%,用水量减少50%。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围绕“三个一批”组织开展“百千万”工程,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实施一批企业级集成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等攻关项目;推进一批装备和产线升级、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推广项目;普及一批业务上云、工业APP、标识编码等基础性应用,着力构建示范引领有标杆、工业互联有基础、产数融合有活力的数字化生态。

(二)组织开展三大试点示范。围绕部、省两级制造业数字化重点部署,组织推进各类试点示范项目的培育和创建。截至2020年底,全市被评为部、省两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的项目分别为7项、15项;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认定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5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其中认定14个。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2021年度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录,均为全省入围数量最多的地区;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项;入围省级“未来工厂”认定企业名单6个,占全省50%,入围培育企业名单6个。今年开始,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全市将每年认定一批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的5G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市本级财政给予每个项目100万元奖励,认定的示范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20个。

(三)培育壮大数字化工程服务能力。一是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大力发展云工程、云服务产业,分行业分领域培育、引进、认定一批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为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服务融合创新服务于制造业提供平台基础支撑;二是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制造业骨干企业、传统软件企业、5G通信运行商剥离重组制造业数字化业务,不断深化各领域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数字工程服务;三是推进工程服务区域合作,借力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化工程服务能力输出。目前,全市集聚各类工程服务机构400余家,以酷家乐、涂鸦、迈迪等为代表新一代数字工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全市分两批公布了市级工程服务机构名单111家,67家机构入围省级工程服务机构名录。

(四)组织开展数字化宣传推介活动。一是推出数字化系列讲堂,组织千家规模的企业直播频道,围绕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产业链协同等热点,连续推出5期数字化讲堂,累计收看5230人次,点赞数10万+;二是组织召开杭叉、大华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现场会,面向全市推介“5G+工业互联网”杭州案例;三是围绕“1+N”体系建设,举办工业互联网生态合作沙龙,组织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及部分“1+N”生态企业、5G通信运营商分享发展心得,推进交流合作;四是推动数字工程服务输出,组织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数字工程服务机构赴温州、黄石、恩施、长春等地开展数字工程服务合作交流。

(五)组织开展前沿谋划。围绕打造新一轮工业革命关键支撑和构建“双循环”战略枢纽,组织开展两大前沿谋划。一是围绕构建资源集聚、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组织编制《杭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二是围绕构建“市场快速响应、资源全网利用、要素动态配置、业务高效协同、能力开放共享”的组织型制造新体系,加快推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

(六)深入开展数字化调查摸底。利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县(市)组织发动、企业网上填报、部分企业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普查及诊断,建立制造业数字化“一企一档”,初步摸清数字化改造家底。

三、下一步工作总体考虑

(一)总体思路

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以深化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为重点,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未来工厂”培育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领先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

(二)推进“5G+智能制造融合”工作思路

1.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化应用七大新模式新场景应用。对智能仓储、智能排产、智能仓储等有切实应用场景需求的行业或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开展“5G+智能制造”试点。二是切实转变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方式。鼓励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等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大力发展模块化、订阅式的数字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部署快、集成灵活、升级方便的“云上”产品和服务(SaaS)。三是大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施供应链协同改造、推进大企业实现优质的制造资源和生产制造能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开放共享,推进龙头企业根据业务需求,以“5G”技术为切入点,实施覆盖供应链的整体智能制造改造,推进中小企业“车间化转型”,进一步融入大企业生态链,从而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2.启动实施“未来工厂”试点示范。

一是建设一批平台型“聚能工厂”。以打造巨量网络“订单”的承接能力为目标,支持平台型企业、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组织全球优质制造资源,依托“5G”技术,构建具有大规模、分布式、多品种制造能力的“聚能工厂”,打造承接巨量订单的能力。二是探索一批轻量化的“云端工厂”。以创造巨量订单流量为目标,探索引导电商平台店铺、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实验室、网红营销组织、创新孵化器等市场主体,通过购买“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等先进制造能力的形式,转化为新制造主体,实现“杭州制造全国造全球造,杭州制造卖全国卖全球”新格局。三是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围绕省市标志性产业链,以“雄鹰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鼓励平台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对链上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全覆盖,实施“1+N”形式的技术改造,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是打造示范型“智能工厂”。以打造智能化标杆为目标,深化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场景应用,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突出的标杆型“智能工厂”。五是发展效率型“数字化车间”。面向重点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装备和产线数字化,加强计划、制造、品控、仓储等应用系统集成,强化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的“数字化车间”。

3.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

一是扩大服务新供给。支持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市工业企业开放算力算法、基础接口等运行环境。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鼓励各类开发者开发一批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打造十万级的工业算法库、知识库、模型库“云市场”。支持深化“1+N”生态型平台体系建设。二是培育平台新主体。在基础化工、水泥建材、生物医药、纺织化纤、数字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利用现有工业互联网头部平台力量,蓄力升级为省产业大脑试点,实现各类数据的有序归集和共享应用;面向能源管理、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质管控、危化品监管等特定产业链环节,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培育建设“云端工厂”,支持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等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三是构筑发展新环境。支持余杭、萧山提升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滨江智造供给小镇、长三角(萧山)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等平台能级,面向全球精准招引一批工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安全等服务商。支持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富联华东运营中心实施伙伴富集行动,建设集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支持鼓励在杭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

4.培育壮大数字工程服务支撑。

一是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工程服务企业、5G通信运营商、标识解析平台企业、工控安全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等各领域企业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市场,支持各类型服务机构在行业中树立具有标志性的工业互联网品牌优势。二是谋划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上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企业反映的诸如“不同供应商之间容易形成数据孤岛”“SaaS服务宣传与落地效果不对称”等痛点问题,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工程服务机构、5G通信运营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难点问题;三是实施2.0版数字化工程服务提升发展计划,深化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支撑企业间的“大手拉小手”活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持续征集发布数字化工程服务推荐目录;四是继续高水平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大赛”等会议赛事活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服务商、5G通信运营商、技术工程服务机构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落地杭州,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持续加码。

5.创新推动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

聚焦五类“未来工厂”,培育发展“样板园区、赋能工场、智造工场”三类新空间。一是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市1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中加快培育一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等级“样板园区”,重点支撑“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培育发展。二是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都市型产业园区,聚焦“两业”融合,培育一批主体活跃、空间集约、业态创新的“赋能工场”,重点支撑“云端工厂”集聚发展,形成都市型工业新空间。三是围绕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和城镇工业功能区,深化“低散乱”企业整治,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5G)数字化标准厂房建设,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围绕智能制造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支撑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和“车间化”转型。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产业数字化推进处黄若飚,电话:8525717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