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13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1〕093号 成文日期 2021-05-28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萧3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1-05-28 20:51      浏览次数:

邵建明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重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此件由市经信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改委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制造业依然是杭州发展的重点

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杭州经济的主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市化和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兴市立县”之本、财政税收之本、民生保障之本。正如200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所指出:“在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仍然需要工业支撑。即便像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全省三产最发达的城市,工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在全省工作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杭州经济的顶梁柱。制造业发展得好,杭州经济就会根深叶茂;制造业不景气,杭州经济就会步履艰难。我们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紧扣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努力探索后工业化时代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相比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况,杭州工业经济无论是规模总量、发展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差强人意,投入不足、转型不快、效益偏低、成本高企等难题有待全面破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于2019年做出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重大决策,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聚力“六倍增”发展目标,深化创新驱动、转型提升,有效推进产业提档、平台提能、企业提质,形成了“稳增长、高质效”的良好发展态势。“新制造业计划”实施短短一年,成效十分明显:一是工业经济扭转颓势。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年平均增长4.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4%。二是发展后劲增强,全市累计完成工业用地出让1.15万亩,实现工业投资增速6.9%,较2018年度提升18.2个百分点,为6年来最佳成绩。三是“两化融合”加速,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90%,较2018年度提升30个百分点。四是创新驱动加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34.4%,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5.3%。五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市上市企业218家,稳居全国第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39家,连续18年蝉联全国第1;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数量居全国第3、全省第1;实现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197.1万元/亩,位列全省第1。六是营商环境持续转优,创新“驻企服务网格员”工作机制,创新设立“亲清在线”平台上线政策330条,兑付资金76亿元;推进惠企政策落地,累计完成减负降本736.5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实现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79.7万元,比全省低3.2元、比全国低4.4元。

二、正确认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制造业发展仍有不少突出短板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与深圳、苏州、南京等兄弟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二是政府有形之手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扶持仍然不足,如在产业基金建设方面大大落后于上海、深圳、成都、合肥等城市;三是受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和“洼地效应”影响以及我市发展空间制约,企业外迁趋势没有根本性转变;四是布局散、规模小、能级低的乡镇工业功能区仍然普遍存在,集聚了超1000家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的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占地近5万亩,如何提质增效仍待破题。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层面须准确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准确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加快发展都市型制造业。杭州正在高水平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制造业仍是城市经济的基本盘和城市发展的压舱石,没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决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高产出、集约化用地的都市型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二是准确把握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关系,加快发展智能型制造业。杭州明确提出要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要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协同发展,坚持把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演进,持续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三是准确把握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加快发展融合型制造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比重提高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的过程,不是由于制造业衰退引起的,而是服务业发展更快形成的,是制造业持续发展、服务业水涨船高的过程。这也符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醒我们要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强化服务型制造培育,通过服务创新推动制造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四是准确把握制造业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型制造业。绿色是杭州发展的底色,生态是制造业发展的底线。必须深刻认识制造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不断实现二者互促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杭州要紧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生产,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更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先进制造体系。

三、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企业获得感

您在建议中提出四点具体建议,很有针对性,代表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家的心声,契合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结合您的这几条建议,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定期召开“双引擎”发展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市领导牵头担任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对口联系聚能工厂培育企业工作机制,推动打造独具杭州特色的万千亿级产业地标和未来化企业形态。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制造业,全面落实“新制造业计划”和“未来工厂”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二要强化要素支撑。深化“以亩均论英雄”“以减排论英雄”改革,切实提升对制造业发展的项目倾斜、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土地保障方面,要持续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按照保障类和竞争类6:4的比例要求,加快工业用地做地、收储、出让工作,确保全年工业用地出让不少于10000亩,工业用地出让占比不低于30%。要扎实开展工业用地全域治理,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量用地有机更新和低效用地盘活提升,有效破解用地成本高企、空间规划限制、二级市场混乱等问题,今年完成存量“三块地”盘活任务12万亩。要探索建立工业用地资金池,重点用于新增用地开发、存量用地提升和产业平台打造,为产业提升、企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资金支持方面,要全面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确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速高于平均增速,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无抵押的信用担保,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要加快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加强与头部机构、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市级产业投资公司和千亿规模的创新引领母基金。

三要加强主动服务。深入推进“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等活动,完善驻企服务网格员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帮扶解困闭环机制,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已出台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惠企政策,各区县(市)要加快落地对应配套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推产业升级,促进地方发展。比如,从今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相当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这一国家制度性安排,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预计全年可以为全市企业新增减税超30亿元,直接拉低制造业行业税负率3个百分点,我们必须用足用好,促进制造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四要强化氛围营造。深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构建良好的制造业发展生态,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杭商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广泛宣传坚守实业、创造辉煌的优秀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崇尚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非常感谢您对杭州制造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

联系人:产业转型升级处沈毅,电话:8525715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7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1-25134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1〕093号

发布日期

2021-05-28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萧3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5-28 20:51

浏览次数:

邵建明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重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此件由市经信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改委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制造业依然是杭州发展的重点

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杭州经济的主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市化和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兴市立县”之本、财政税收之本、民生保障之本。正如200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所指出:“在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仍然需要工业支撑。即便像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全省三产最发达的城市,工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在全省工作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杭州经济的顶梁柱。制造业发展得好,杭州经济就会根深叶茂;制造业不景气,杭州经济就会步履艰难。我们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紧扣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努力探索后工业化时代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相比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况,杭州工业经济无论是规模总量、发展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差强人意,投入不足、转型不快、效益偏低、成本高企等难题有待全面破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于2019年做出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重大决策,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聚力“六倍增”发展目标,深化创新驱动、转型提升,有效推进产业提档、平台提能、企业提质,形成了“稳增长、高质效”的良好发展态势。“新制造业计划”实施短短一年,成效十分明显:一是工业经济扭转颓势。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年平均增长4.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4%。二是发展后劲增强,全市累计完成工业用地出让1.15万亩,实现工业投资增速6.9%,较2018年度提升18.2个百分点,为6年来最佳成绩。三是“两化融合”加速,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90%,较2018年度提升30个百分点。四是创新驱动加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34.4%,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5.3%。五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市上市企业218家,稳居全国第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39家,连续18年蝉联全国第1;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数量居全国第3、全省第1;实现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197.1万元/亩,位列全省第1。六是营商环境持续转优,创新“驻企服务网格员”工作机制,创新设立“亲清在线”平台上线政策330条,兑付资金76亿元;推进惠企政策落地,累计完成减负降本736.5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实现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79.7万元,比全省低3.2元、比全国低4.4元。

二、正确认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制造业发展仍有不少突出短板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与深圳、苏州、南京等兄弟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二是政府有形之手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扶持仍然不足,如在产业基金建设方面大大落后于上海、深圳、成都、合肥等城市;三是受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和“洼地效应”影响以及我市发展空间制约,企业外迁趋势没有根本性转变;四是布局散、规模小、能级低的乡镇工业功能区仍然普遍存在,集聚了超1000家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的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占地近5万亩,如何提质增效仍待破题。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层面须准确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准确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加快发展都市型制造业。杭州正在高水平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制造业仍是城市经济的基本盘和城市发展的压舱石,没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决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高产出、集约化用地的都市型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二是准确把握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关系,加快发展智能型制造业。杭州明确提出要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要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协同发展,坚持把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演进,持续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三是准确把握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加快发展融合型制造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比重提高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的过程,不是由于制造业衰退引起的,而是服务业发展更快形成的,是制造业持续发展、服务业水涨船高的过程。这也符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醒我们要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强化服务型制造培育,通过服务创新推动制造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四是准确把握制造业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型制造业。绿色是杭州发展的底色,生态是制造业发展的底线。必须深刻认识制造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不断实现二者互促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杭州要紧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生产,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更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先进制造体系。

三、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企业获得感

您在建议中提出四点具体建议,很有针对性,代表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家的心声,契合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结合您的这几条建议,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定期召开“双引擎”发展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市领导牵头担任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对口联系聚能工厂培育企业工作机制,推动打造独具杭州特色的万千亿级产业地标和未来化企业形态。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制造业,全面落实“新制造业计划”和“未来工厂”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二要强化要素支撑。深化“以亩均论英雄”“以减排论英雄”改革,切实提升对制造业发展的项目倾斜、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土地保障方面,要持续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按照保障类和竞争类6:4的比例要求,加快工业用地做地、收储、出让工作,确保全年工业用地出让不少于10000亩,工业用地出让占比不低于30%。要扎实开展工业用地全域治理,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量用地有机更新和低效用地盘活提升,有效破解用地成本高企、空间规划限制、二级市场混乱等问题,今年完成存量“三块地”盘活任务12万亩。要探索建立工业用地资金池,重点用于新增用地开发、存量用地提升和产业平台打造,为产业提升、企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资金支持方面,要全面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确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速高于平均增速,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无抵押的信用担保,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要加快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加强与头部机构、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市级产业投资公司和千亿规模的创新引领母基金。

三要加强主动服务。深入推进“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等活动,完善驻企服务网格员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帮扶解困闭环机制,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已出台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惠企政策,各区县(市)要加快落地对应配套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推产业升级,促进地方发展。比如,从今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相当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这一国家制度性安排,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预计全年可以为全市企业新增减税超30亿元,直接拉低制造业行业税负率3个百分点,我们必须用足用好,促进制造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四要强化氛围营造。深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构建良好的制造业发展生态,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杭商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广泛宣传坚守实业、创造辉煌的优秀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崇尚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非常感谢您对杭州制造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

联系人:产业转型升级处沈毅,电话:8525715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