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5-0022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5〕119号 成文日期 2025-10-11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关联类型
点击率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萧山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发布时间:2025-10-11 14:53      浏览次数:

王婷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国视谷”建设,促进视觉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优化“中国视谷”建设机制、企业引育、重大布局、宣传展示、要素保障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已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市投促局、滨江区政府、萧山区政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资源汇聚,提升协同效能的建议

1.吸收采纳情况。一是完善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建立“部省共建、市级统筹、区级协同、园区落地”的推进机制,萧山、滨江两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协调机制,明确工作机构、职责分工和运行制度,加快落实园区产业导入、建设发展等具体工作,形成“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工作体系。二是加强市级统筹和区域协同。编制印发《“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中国视谷”建设顶层设计。组织召开“中国视谷”建设推进会议,研究解决“中国视谷”建设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整合全市资源,创新建立“萧山打造空间,共同导入产业”的萧滨合作模式,共同推进项目招引、企业联动和生态构建,成功推动德施曼、矽力杰、云豹智能等项目入驻。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推动在全国工业文化大会上作“中国视谷”建设经验介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中国视谷”名园推介。推动“中国视谷”纳入全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标志性成果、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全省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

2.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发展布局。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布局建设省级存储产业基地,谋划储备重点产业项目,争取申报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二是持续向上争取要素资源。跟踪掌握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评估要求,早谋划早准备,力争在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评估考核中走在前列。三是持续整合全市资源。按照“一园窗口,双核引领”的发展布局,持续向“窗口园区”导入视觉智能项目和人才,加快打造一流的“窗口园区”。

二、关于强化链主带动,增强产业势能的建议

1.吸收采纳情况。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利用“中国视谷”产业发展优势和“萧滨一体化”合作基础,围绕“十百千万”目标,布局打造“中国视谷”芯机联动社区、存储产业基地两大特色园区。其中,芯机联动社区规划用地1155亩,主要承接低功耗、高附加值的AI专用芯片、GPU、DPU、存储芯片、传感芯片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存储产业基地规划用地225亩,主要为算力硬件、存储硬件和智能终端等的生产提供支撑。二是强化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发挥“中国视谷”产业基金优势,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项目和行业头部企业,推动企业和项目在“窗口园区”集聚。园区设立以来,累计招引重大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约26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8.7%。三是举办赛事活动,浓厚产业发展氛围。举办“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央视《对话·创新中国行》栏目播出“中国视谷-领跑先进制造”专题节目;《朝闻天下》栏目走进窗口园区,报道先临三维、云尖信息等“中国视谷”新质生产力。

2.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续加强链主企业培育。推动有条件的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更多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攻关任务。二是加快产业政策兑现。利用市级智能物联产业政策,为包括视觉智能产业在内的智能物联链主企业兑现产业政策,推动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发挥更大带动作用。三是持续浓厚产业发展氛围。聚焦视觉智能产业主题,组织举办首届“湘湖论剑”活动。利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机遇,加强“中国视谷”品牌宣传,持续扩大“中国视谷”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关于集聚创新要素,释放发展潜能的建议

1.吸收采纳情况。一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建立由高校、科创平台共同参与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学科联建、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推动科创平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景,高校人才参与科创平台重大科研攻关。支持高校与科创平台联合开展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支持科创平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芯片设计、数实融合、感算控融合等视觉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绘制视觉智能人才图谱,引进有关院士团队。通过“政企共投”“拨投结合”等方式,吸引视觉智能人才项目落地“窗口园区”,首批已吸引扶持16个项目。

2.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续擦亮视谷科创人才IP。启动“院士岛”“侠客岛”双岛联动的湘湖湖区科创人才综合体建设,打造面向创业型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的人才集聚平台。二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聚焦建设青年向往型产业社区,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提高服务视觉智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三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利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供给和需求双向联动,推动在城市治理、生产制造、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拓展视觉智能应用场景。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产业处陈启鹏

联系电话:8525702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5年9月22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5-00228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5〕119号

发布日期

2025-10-1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萧山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10-11 14:53

浏览次数:

王婷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国视谷”建设,促进视觉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优化“中国视谷”建设机制、企业引育、重大布局、宣传展示、要素保障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已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市投促局、滨江区政府、萧山区政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资源汇聚,提升协同效能的建议

1.吸收采纳情况。一是完善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建立“部省共建、市级统筹、区级协同、园区落地”的推进机制,萧山、滨江两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协调机制,明确工作机构、职责分工和运行制度,加快落实园区产业导入、建设发展等具体工作,形成“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工作体系。二是加强市级统筹和区域协同。编制印发《“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中国视谷”建设顶层设计。组织召开“中国视谷”建设推进会议,研究解决“中国视谷”建设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整合全市资源,创新建立“萧山打造空间,共同导入产业”的萧滨合作模式,共同推进项目招引、企业联动和生态构建,成功推动德施曼、矽力杰、云豹智能等项目入驻。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推动在全国工业文化大会上作“中国视谷”建设经验介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中国视谷”名园推介。推动“中国视谷”纳入全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标志性成果、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全省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

2.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发展布局。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布局建设省级存储产业基地,谋划储备重点产业项目,争取申报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二是持续向上争取要素资源。跟踪掌握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评估要求,早谋划早准备,力争在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评估考核中走在前列。三是持续整合全市资源。按照“一园窗口,双核引领”的发展布局,持续向“窗口园区”导入视觉智能项目和人才,加快打造一流的“窗口园区”。

二、关于强化链主带动,增强产业势能的建议

1.吸收采纳情况。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利用“中国视谷”产业发展优势和“萧滨一体化”合作基础,围绕“十百千万”目标,布局打造“中国视谷”芯机联动社区、存储产业基地两大特色园区。其中,芯机联动社区规划用地1155亩,主要承接低功耗、高附加值的AI专用芯片、GPU、DPU、存储芯片、传感芯片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存储产业基地规划用地225亩,主要为算力硬件、存储硬件和智能终端等的生产提供支撑。二是强化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发挥“中国视谷”产业基金优势,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项目和行业头部企业,推动企业和项目在“窗口园区”集聚。园区设立以来,累计招引重大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约26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8.7%。三是举办赛事活动,浓厚产业发展氛围。举办“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央视《对话·创新中国行》栏目播出“中国视谷-领跑先进制造”专题节目;《朝闻天下》栏目走进窗口园区,报道先临三维、云尖信息等“中国视谷”新质生产力。

2.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续加强链主企业培育。推动有条件的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更多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攻关任务。二是加快产业政策兑现。利用市级智能物联产业政策,为包括视觉智能产业在内的智能物联链主企业兑现产业政策,推动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发挥更大带动作用。三是持续浓厚产业发展氛围。聚焦视觉智能产业主题,组织举办首届“湘湖论剑”活动。利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机遇,加强“中国视谷”品牌宣传,持续扩大“中国视谷”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关于集聚创新要素,释放发展潜能的建议

1.吸收采纳情况。一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建立由高校、科创平台共同参与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学科联建、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推动科创平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景,高校人才参与科创平台重大科研攻关。支持高校与科创平台联合开展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支持科创平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芯片设计、数实融合、感算控融合等视觉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绘制视觉智能人才图谱,引进有关院士团队。通过“政企共投”“拨投结合”等方式,吸引视觉智能人才项目落地“窗口园区”,首批已吸引扶持16个项目。

2.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续擦亮视谷科创人才IP。启动“院士岛”“侠客岛”双岛联动的湘湖湖区科创人才综合体建设,打造面向创业型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的人才集聚平台。二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聚焦建设青年向往型产业社区,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提高服务视觉智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三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利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供给和需求双向联动,推动在城市治理、生产制造、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拓展视觉智能应用场景。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产业处陈启鹏

联系电话:8525702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