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5-0023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5〕120号 成文日期 2025-10-11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关联类型
点击率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余杭18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发布时间:2025-10-11 14:56      浏览次数:

周苗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打造AI时代产业数智化人才高地的建议》(余杭1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与支持。经认真研究,对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市经信局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持续优化产业人才工作机制、引育体系、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有效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在政策支持方面。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省、市人才计划。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AI时代风口产业,出台专项政策,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国家、省、市卓越工程师梯度培育体系,累计认定卓越工程师超600名。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个省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系列化能力提升培训,目前已汇聚工程师超1400名,有效服务企业超3000家次。

三是在产教融合方面。引导在杭高职院校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领域设置匹配专业,培育输出杭州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参与办学,鼓励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校企高层次人才双向有序流动,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任“科技副总”,企业专家到高校任“产业教授”。

四是在生态建设方面。通过打造“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家软件名城”等产业地标,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平台,源源不断吸引人才来杭创新创业。通过举办“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会,打造引才“金名片”,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加快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一是稳步推进产业人才队伍培育。紧扣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卓越工程师培育支持力度。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输送一批转型升级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不断深化产业人才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和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好公共平台在产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服务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校企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持续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

三是切实做好产业人才服务保障。创新产业人才服务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优化人才认定审核流程,助力解决困难问题,全面提升产业人才在杭干事创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组织人事处胡旭鸣

联系电话:85257155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5年9月22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5-00230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5〕120号

发布日期

2025-10-1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余杭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10-11 14:56

浏览次数:

周苗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打造AI时代产业数智化人才高地的建议》(余杭1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与支持。经认真研究,对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市经信局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持续优化产业人才工作机制、引育体系、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有效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在政策支持方面。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省、市人才计划。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AI时代风口产业,出台专项政策,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国家、省、市卓越工程师梯度培育体系,累计认定卓越工程师超600名。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个省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系列化能力提升培训,目前已汇聚工程师超1400名,有效服务企业超3000家次。

三是在产教融合方面。引导在杭高职院校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领域设置匹配专业,培育输出杭州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参与办学,鼓励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校企高层次人才双向有序流动,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任“科技副总”,企业专家到高校任“产业教授”。

四是在生态建设方面。通过打造“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家软件名城”等产业地标,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平台,源源不断吸引人才来杭创新创业。通过举办“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会,打造引才“金名片”,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加快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一是稳步推进产业人才队伍培育。紧扣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卓越工程师培育支持力度。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输送一批转型升级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不断深化产业人才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和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好公共平台在产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服务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校企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持续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

三是切实做好产业人才服务保障。创新产业人才服务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优化人才认定审核流程,助力解决困难问题,全面提升产业人才在杭干事创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组织人事处胡旭鸣

联系电话:85257155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