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5-00242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5〕135号 | 成文日期 | 2025-10-11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关联类型 | ![]() |
| 点击率 |
王其委员: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四次会议提交的288号提案《关于加快培育“灯塔工厂”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积极吸纳,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杭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到“未来工厂”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杭州大力推动“智改数转网联、上云用数赋智”,推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进一步变革,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杭州获评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县)”。2023年,杭州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杭州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工信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城市案例。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杭州已经形成了覆盖大中小企业、部省市三级标杆荣誉的智能制造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国家层面已累计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12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7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15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13个。省级层面累计获评省级未来工厂23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3家,均居全省首位。市级层面累计评定“链主工厂”14家、“智能工厂”70家、“数字化车间”138家。
如您的提案中所述,“灯塔工厂”是城市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培育“灯塔工厂”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因此我们在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项目、构建智能制造梯度培育体系时对于“灯塔工厂”的相关标准亦有学习借鉴,对国内获评“灯塔工厂”的优秀标杆企业亦有调研交流。
二、主要做法
(一)关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方面。
2019年9月,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并予以资金补助。
2021年2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深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培育支撑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工厂”,形成“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鼓励标杆引领,全市每年认定不超过5家“链主工厂”、20家“智能工厂”、50家“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2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同时,在三级“未来工厂”的培育和评定过程中,对关键设备国产化率、数控化率、联网率和供应链本地化采购金额占比等指标作出明确要求。
2025年,市发改委牵头编制《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并由市政府印发。方案提出要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一批行业赋能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的标杆案例,推进杭甬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实施以“1024计划”为核心的集群建设方案,夯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培育基石。
(二)关于“加大创新投入,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方面。
一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杭州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深化工业视觉、工业机器人、决策优化为代表的“老三样”产品在生产执行、供应链协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赋能,如兆丰机电搭建智能刀具监控系统,利用机理分析、信号融合等方法,实现刀具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智慧监控与告警,每年节省刀具成本800万元。同时积极依托人工智能领域深厚底蕴,积极探索底座模型、数据治理方案、大模型智能体“新三样”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对制造业的赋能。如海康观澜大模型与DeepSeek“双模”协同,打造集“视频理解、时空建模和轻量化部署”于一体的大模型一体化平台,已在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实时监控、工业质检等场景广泛应用,其对异形元器件、微小焊点缺陷的识别能力远超传统方案,检出率提高10%,误检率降低50%。二是打造数字工程服务赋能生态。杭州依托“软件名城”建设和软信产业基础,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打造全国制造业数字工程服务产业高地,通过数字化改造,既推进了企业的数字化,也发展了杭州的数字工程服务商产业。鼓励数字工程服务商围绕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培育一批具有较深知识积累和优质服务能力的行业型服务商、场景型服务商。围绕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搭建供需图谱,推动龙头企业联合工业软件企业开发数字化专用工具,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成立“杭州市数字工程服务商联盟”,汇聚350家成员单位,将打造全市数字化服务商交流沟通的桥梁。三是创新“链主+”“特派员+”等协作模式。将“1+N”(“1”即链主工厂,“N”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改造作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海康威视、新华三、吉利集团等链主企业的领跑优势,推动链主企业加强转型能力输出与业务协同,引领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如吉利集团搭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协同云平台,建立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协同体系,帮助供应链企业数字化改造,平台已经连接16家杭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带动企业供应链协同发展。借鉴农业农村领域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制定了《杭州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方案(2024—2026年)》,聚焦企业痛点和需求,从高校院所等单位选派具有数改能力和经验的科技人员,以个人或者团队形式派驻企业,开展会诊和技术指导,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选派55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个人/团队)驻企开展保姆式专家服务。
(三)关于“强化内培外引,加快打造示范标杆项目”方面。
一是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2024年,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打造“领航级-卓越级-先进级-基础级”的智能工厂体系。杭州市认真学习工信部智能工厂体系相关标准,同时结合省级未来工厂建设导则,打造部省市三级贯通的智能制造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向上攀登”的样板。如前所述,杭州已累计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12家、省级未来工厂23家、市级“链主工厂”14家,基本涵盖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在各行业形成了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优秀标杆案例。二是鼓励示范引领和交流互鉴。在需求侧,持续组织开展“未来工厂开放日”系列活动,鼓励“未来工厂”评定企业踊跃展示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典型场景的数字化改造成效,交流建设经验,分享建设成果。在供给侧,首创“钉钉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走进阿里,近距离体验钉钉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等领域的便捷应用。三是充分激活名校大厂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沉睡”资源,发挥头部平台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引领作用,搭建好全新的“产学研用”交流互动平台,推动原创技术与制造业需求应用的精准对接,鼓励行业标杆企业先行先试。如浙大滨江研究院的非侵入式用电负荷管理系统,可基于智能终端数据采集分析和隐患模型识别,对用电设备开展实时运行状态智能分析,目前已在制造业企业成功落地。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杭州将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根本路径,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以“人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健全智能制造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数字化转型普及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增量扩面,支持企业通过平台、产业链、服务商等多种路径获得转型服务。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环节全面集成和高度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企业开展经营数据、生产数据、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数据采集,加快应用数据分析提升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准营销等业务能力。
二是开展数字化转型示范推广行动。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智能制造梯队培育机制,以人工智能为主线,打造杭州市“AI工厂”四级培育体系。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平台机构联合大模型企业、信息软件企业,形成垂类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推广案例。
三是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撑强化行动。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培育产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发挥平台带动效应,助力多领域、行业级、通用型产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迭代完善数字化服务商选树和引育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深耕行业的专业软件开发商、自动化集成商和平台服务商,探索孵化一批提供工业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服务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对照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心创建标准,加快培育一批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评估咨询、方案开发、项目实施、供需对接、设施联通、数字共享、人才培训、政策宣贯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心。
感谢您对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登录我局门户网站(http://jxj.hangzhou.gov.cn),了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特此答复!
联系人:杭州市经信局产业数字化推进处 王萧诚
联系电话:85257044 传真:8525703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5年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