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7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4〕113号 成文日期 2024-11-0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关联类型
点击率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发布时间:2024-11-07 11:39      浏览次数:

致公党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集体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视谷建设的建议》提案,经市经信局主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积极争取部省支持,持续塑造“中国视谷”品牌。一是全力争取部省支持。学习借鉴武汉“中国光谷”、合肥“中国声谷”的经验做法,努力向上争取要素资源,全面提升“中国视谷”建设能级。2022年10月,在乌镇物联网峰会上,“中国视谷”建设正式纳入工信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的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目前,省经信厅正在牵头研究在省级层面支持“中国视谷”建设的政策举措。4月11日,市经信局赴工信部有关司局汇报“中国视谷”建设、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发展等情况,获得部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站在部省高度强化顶层设计。在部省的指导下,制定出台《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3〕58号),编制印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方案、规划)。三是坚决扛起属地责任。市级层面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下设立“中国视谷”专项工作组,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旭东任组长,由20多个相关单位组成。萧山区、滨江区共同组建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专班,建立了“专班+管委会+公司”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推动“窗口园区”由浙江视觉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实体化运营工作。

(二)完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打造优势产业平台。一是合作打造一流“窗口园区”。在“窗口园区”,两区探索形成了税收分成、经济指标双统筹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萧山提供空间,共同导入项目”的发展模式创新。特别合作园揭牌两年以来,“窗口园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窗口园区”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是推动两大核心引领。滨江区发挥视觉智能产业核心区作用,加快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集群产业能级;萧山区加快打造时代智造大走廊,推动规划编制调整,腾出一批连片产业用地,扩大视觉智能产业承载空间;做大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三是强化四区特色协同。余杭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千亿级产业优势,持续做强高端软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打造视觉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钱塘区持续做大智能计算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等智造领域,打造视觉智能产业智造新高地。

(三)建立培育招引联动机制,打造一流企业梯队。一是建立“链主+专精特新”协同培育体系。开展市级“链主”企业认定,建立“链主”培育企业库和视觉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库。2023年,培育国家和省级“链主”企业7家、市级“链主”企业8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41家。二是实施产业链链式招商。围绕视觉智能产业链“一链一图三清单”,开展三、四级赛道研究,梳理可招引企业信息。发布“中国视谷”城市机遇,开展央企招引行动,实现中国电信视联网项目落地余杭区。2023年,全市视觉智能产业累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235亿元。三是发挥场景应用牵引作用。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本地视觉智能企业对接,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成果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帮助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2023年,新增视觉智能领域“链主工厂”1家、“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7家。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一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聚焦视觉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等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成立由海康、大华、新华三等龙头企业作为发起单位的国家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3年,新增视觉智能领域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家,省视觉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市视觉智能概念验证中心落地窗口园区。二是实施视觉智能“标准+”行动。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通过标准建设有效抢占产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鼓励“链主”企业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2023年,全市视觉智能领域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标准26项。海康威视荣获全省首个制造业领域中国质量奖。三是组建“中国视谷”产业基金。发起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中国视谷”全产业链体系进行战略布局,招引落地当红齐天、西湖烟山等视觉智能产业链标志性项目8个,总投资173亿元。四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持续加大对视觉智能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授权力度。组建包含院士专家、企业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等117人在内的“中国视谷”专家库,举办专家活动6场。精准绘制视觉智能“人才图谱”。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高质量建设“中国视谷”是我市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关键着力点和重要突破口,我们将积极采纳贵委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擦亮“中国视谷”产业地标,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放大部省共建效应推进项目落地。一是建立部省会商机制。市经信局会同“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专班,正谋划利用今年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契机,力争召开首次中国视谷部省市联席会议,在更高层级上进一步推动“中国视谷”建设。该项工作已在5月15日召开的“中国视谷”建设推进会上向孙旭东常委、副市长做了汇报。我们将按照市领导指示要求,编制部省合作支持“中国视谷”具体事项清单,争取建立部省联席会商机制。二是加快打造优势产业平台。发挥实体化运营机构作用,加强视觉智能项目导入。深化滨萧特别合作模式,加快未来网络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2024年,力争视谷创新中心一期园区入住率达到100%,滨萧合作引进视觉智能龙头企业创新业务板块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不少于2个。发挥滨江区、萧山区两大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视觉智能产业能级提升。三是争取要素资源支持。发挥杭州视觉智能集群这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用,争取工信部通过新一轮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对“中国视谷”建设给予支持。争取部省项目审批支持,加快JHT项目“窗口指导”审批。

(二)突出龙头引领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一是丰富视觉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发挥海康、大华、新华三等链主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推动视觉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和数实融合领域扩大应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20个以上视觉智能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在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安全、交通治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各打造不少于5个典型应用案例。二是推动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企业创建国家级“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建设。深入探索城市产业名片建设,争取获评中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名片。三是加快组建国家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聚全国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力量,助推“中国视谷”加快建设。

(三)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中国视谷”首位度。一是积极争取数字经济标准化提升试点,在工业视觉、虚拟现实等领域征集标准化试点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通过标准建设有效抢占产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中国视谷”重点领域落实国家标准领跑者制度。二是举办“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引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引导海康、大华探索“智涌钱塘”“共筑万象生态”等新型展会形式,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产业对接会议品牌,持续提高“中国视谷”产业集聚能力。三是加强“中国视谷”品牌宣传,力争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全面展示中国视谷两周年建设成效,扩大视谷影响力;同时在杭州市域范围内统一展示“中国视谷”形象,在西湖天幕大屏、国大城市大屏等热门商圈展示“中国视谷”户外广告。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电子处吕明忠,电话:8525707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16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7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4〕113号

发布日期

2024-11-07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11-07 11:39

浏览次数:

致公党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集体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视谷建设的建议》提案,经市经信局主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积极争取部省支持,持续塑造“中国视谷”品牌。一是全力争取部省支持。学习借鉴武汉“中国光谷”、合肥“中国声谷”的经验做法,努力向上争取要素资源,全面提升“中国视谷”建设能级。2022年10月,在乌镇物联网峰会上,“中国视谷”建设正式纳入工信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的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目前,省经信厅正在牵头研究在省级层面支持“中国视谷”建设的政策举措。4月11日,市经信局赴工信部有关司局汇报“中国视谷”建设、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发展等情况,获得部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站在部省高度强化顶层设计。在部省的指导下,制定出台《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3〕58号),编制印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方案、规划)。三是坚决扛起属地责任。市级层面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下设立“中国视谷”专项工作组,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旭东任组长,由20多个相关单位组成。萧山区、滨江区共同组建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专班,建立了“专班+管委会+公司”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推动“窗口园区”由浙江视觉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实体化运营工作。

(二)完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打造优势产业平台。一是合作打造一流“窗口园区”。在“窗口园区”,两区探索形成了税收分成、经济指标双统筹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萧山提供空间,共同导入项目”的发展模式创新。特别合作园揭牌两年以来,“窗口园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窗口园区”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是推动两大核心引领。滨江区发挥视觉智能产业核心区作用,加快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集群产业能级;萧山区加快打造时代智造大走廊,推动规划编制调整,腾出一批连片产业用地,扩大视觉智能产业承载空间;做大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三是强化四区特色协同。余杭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千亿级产业优势,持续做强高端软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打造视觉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钱塘区持续做大智能计算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等智造领域,打造视觉智能产业智造新高地。

(三)建立培育招引联动机制,打造一流企业梯队。一是建立“链主+专精特新”协同培育体系。开展市级“链主”企业认定,建立“链主”培育企业库和视觉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库。2023年,培育国家和省级“链主”企业7家、市级“链主”企业8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41家。二是实施产业链链式招商。围绕视觉智能产业链“一链一图三清单”,开展三、四级赛道研究,梳理可招引企业信息。发布“中国视谷”城市机遇,开展央企招引行动,实现中国电信视联网项目落地余杭区。2023年,全市视觉智能产业累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235亿元。三是发挥场景应用牵引作用。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本地视觉智能企业对接,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成果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帮助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2023年,新增视觉智能领域“链主工厂”1家、“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7家。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一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聚焦视觉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等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成立由海康、大华、新华三等龙头企业作为发起单位的国家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3年,新增视觉智能领域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家,省视觉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市视觉智能概念验证中心落地窗口园区。二是实施视觉智能“标准+”行动。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通过标准建设有效抢占产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鼓励“链主”企业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2023年,全市视觉智能领域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标准26项。海康威视荣获全省首个制造业领域中国质量奖。三是组建“中国视谷”产业基金。发起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中国视谷”全产业链体系进行战略布局,招引落地当红齐天、西湖烟山等视觉智能产业链标志性项目8个,总投资173亿元。四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持续加大对视觉智能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授权力度。组建包含院士专家、企业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等117人在内的“中国视谷”专家库,举办专家活动6场。精准绘制视觉智能“人才图谱”。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高质量建设“中国视谷”是我市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关键着力点和重要突破口,我们将积极采纳贵委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擦亮“中国视谷”产业地标,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放大部省共建效应推进项目落地。一是建立部省会商机制。市经信局会同“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专班,正谋划利用今年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契机,力争召开首次中国视谷部省市联席会议,在更高层级上进一步推动“中国视谷”建设。该项工作已在5月15日召开的“中国视谷”建设推进会上向孙旭东常委、副市长做了汇报。我们将按照市领导指示要求,编制部省合作支持“中国视谷”具体事项清单,争取建立部省联席会商机制。二是加快打造优势产业平台。发挥实体化运营机构作用,加强视觉智能项目导入。深化滨萧特别合作模式,加快未来网络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2024年,力争视谷创新中心一期园区入住率达到100%,滨萧合作引进视觉智能龙头企业创新业务板块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不少于2个。发挥滨江区、萧山区两大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视觉智能产业能级提升。三是争取要素资源支持。发挥杭州视觉智能集群这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用,争取工信部通过新一轮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对“中国视谷”建设给予支持。争取部省项目审批支持,加快JHT项目“窗口指导”审批。

(二)突出龙头引领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一是丰富视觉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发挥海康、大华、新华三等链主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推动视觉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和数实融合领域扩大应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20个以上视觉智能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在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安全、交通治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各打造不少于5个典型应用案例。二是推动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企业创建国家级“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建设。深入探索城市产业名片建设,争取获评中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名片。三是加快组建国家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聚全国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力量,助推“中国视谷”加快建设。

(三)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中国视谷”首位度。一是积极争取数字经济标准化提升试点,在工业视觉、虚拟现实等领域征集标准化试点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通过标准建设有效抢占产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中国视谷”重点领域落实国家标准领跑者制度。二是举办“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引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引导海康、大华探索“智涌钱塘”“共筑万象生态”等新型展会形式,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产业对接会议品牌,持续提高“中国视谷”产业集聚能力。三是加强“中国视谷”品牌宣传,力争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全面展示中国视谷两周年建设成效,扩大视谷影响力;同时在杭州市域范围内统一展示“中国视谷”形象,在西湖天幕大屏、国大城市大屏等热门商圈展示“中国视谷”户外广告。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电子处吕明忠,电话:8525707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