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2-00003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22-01-07 |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工作动态 |
点击率 |
累计服务无人机运行4.6万余架次,推动无人机在物流、医疗、应急救援、城市数字化综合巡查等领域开展应用,在余杭区划设25平方公里空域范围用于无人机户外测试场建设……
昨日,杭州市空地一体无人系统工作研讨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召开,会议现场亮出了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的最新“成绩单”。
空地一体无人系统是一个新兴概念,主要指无人机和无人车在城市交通和数字化治理中的应用。举办此次研讨会,是未来科技城深化“三服务”,为了推动辖区内相关企业更好发展。会议为期两天,首日研讨主题聚焦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
2020年10月,杭州入选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目标定位为城市场景,为浙江省唯一。
试验区建设一年多来,有哪些进展?
“在体制机制、管理服务、创新应用、基础设施等方面,试验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也形成输出了一些成果。”杭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获批后杭州就成立了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以余杭区为建设主体,同时还编制了《杭州市无人机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运行手册》《杭州市无人机应急处置预案》等。
此外,杭州未来科技城受杭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牵头组建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开展杭州地区低空空域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工作,保障低空无人机安全有序运行。
“中心组建后,就自主研发了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系统,为无人机运营商和用户等提供准入、运行监控、基础设施、飞行情报、空中动态信息等公共服务,实现杭州市低空空域管理、低空安全防护、民航飞行信息管理服务、公共安全管理和用户服务功能。”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车海翔说。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系统已稳定上线运行570多天,累计服务无人机运行4.6万余架次、运行时间1万余小时,其中2021年运行3.1万余架次、运行时间近7000小时。
车海翔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的行业标准《城市低空无人驾驶航空物流航线划设规范(征求意见稿)》于2021年7月正式在民航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杭州还将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民航局组织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区服务提供实施指南》等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起草。
与此同时,杭州大力推进无人机在物流、医疗、应急救援、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不少市民已有体验。
比如,杭州已有无人机企业开展同城配送、外卖服务,开辟血液、医疗样本配送等专用航线,探索用无人机解决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等。
试验区建设和多领域场景应用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统计,目前在杭州已有250余家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培训、运营等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无人机产业生态。
为推动试验区建设和无人机产业发展,杭州还大力推进5G网络低空覆盖建设,目前覆盖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在余杭区划设25平方公里空域范围用于无人机户外测试场建设,针对不同运行场景,利用产业园区、未来社区、大型写字楼等区域进行无人机地面起降点和起降场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继续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争取形成输出更多成果。”杭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