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2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3〕086号 成文日期 2023-11-01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16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11-01 15:57      浏览次数:

张银锋代表:

您在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数字化背景下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收悉。本建议由杭州市经信局主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建委、市委宣传部会办,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与我市工业设计重点工作高度一致。近年来,我市围绕创新和转化,大力推动工业设计产业,杭州工业设计产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商业模式与产业生态日趋丰富,设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产业融合趋势明显。2021年,我市新获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个,总数16个,新增数和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和2022年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为10个、13个,总数76个。2021年和2022年全市工业设计服务纯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4.58%和12.48%。

一、主要做法

(一)抓主体,促进产业整体实力增长

市经信局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深入调查研究,于2021年完成编制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发展目标,整合资源,服务重点,协调推进,积极培育壮大设计主体,依托杭州市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把握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新趋势,着力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水平,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设计产业集群,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加强设计标准化,指导工业设计协会会同相关单位组织编制小家电工业设计标准。引导设计企业深度嵌入传统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的链条,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支持设计企业对标国际头部企业,创新组织机制,从产品创新转向服务创新与战略咨询,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支持阿里举办U设计周,组织企业参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智造大奖、当代好设计奖、广交会CF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动员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设计赋能活动。2022年,杭州市共计72件设计产品荣获德国iF设计奖,其中1件iF金质奖2022;46件设计产品荣获红点设计奖。1件产品获工信部颁发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1个产品获全球首批“绿叶标”荣誉。

(二)抓培育,推进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

工业设计人才是核心,我们把培育优秀设计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2022年以来,我们会同市跨境综试办联合举办三期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培训班,培养设计企业的国际战略思维,12位设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组织申报高级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2022年11人通过浙江省高级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审。指导工业设计协会开展春季校园招聘,整合17家工业设计企业的47个就业、实习岗位,面向杭州14所高校工业设计系招聘。共收到205份意向简历,十余位学生通过初筛进行了面试,其中入职5位。杭州市集聚了一批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共有8人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居第2位。瑞德设计的晋常宝、博乐设计的沧泠等入选德国iF大奖评委。

(三)抓重点,形成工业设计良好产业生态

立足杭州市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围绕五大产业链生态圈,对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制造业计划”等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工业设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驱动传统优势产业和经典产业的动能转换,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健康产品与服务产业、时尚家居产业、文化产业等六大领域。同时,积极探索“设计+品牌培育”“设计+电商联动”“设计+协同”等商业模式与多元业态,其中,瑞德自主孵化的品牌“缤兔”成为天猫美妆冰箱第一品类;博乐在天猫推出首个设计驱动型卖场型集合店,成为探索“互联网+”模式的设计驱动型品牌生态典型范例;飞鱼、圣奥、老板、泰普森、顾家等龙头企业在境内外设立设计部门,以杭州为总部的区域化、国际化设计协作平台日渐成型。

(四)抓转化,提升工业设计创新驱动能力

工业设计不仅要有专业底气,更要接制造业的地气。我们加速推动工业设计资源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未来工厂”建设,发挥工业设计在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创新驱动作用。主办或支持社会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设计对接会,征集印发杭州市工业设计优秀案例集,引导工业设计企业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拥抱工业设计、促进提升发展。鼓励杭州设计企业“走出去”,打造长三角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设计赋能增长极。加强设计企业与省市两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融合发展,提升工业设计对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目前,杭州市工业设计已成为长三角城市,尤其是省内各市制造业的创新外脑。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杭州制造业外迁一定程度导致本地设计业务量增长缓慢,对设计行业规模持续壮大造成了不利影响。龙头骨干企业的实力与国际顶尖设计企业相比尚显不足,缺少具有突出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设计成果。人才面临结构性短缺,育人体系亟待完善,尤其是西部县市受区域、教育和周边生活配套等条件限制,招引高层次设计人才困难;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制造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审核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持续存在,行业竞争秩序亟待改善。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实施您提出的四条建议,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为重点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加强设计成果转换,不断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跃进。

(一)深化设计基础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进一步健全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推动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壮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探索工业设计研究院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争取在5G应用、物联网、健康养老、智慧医疗、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产生一批标志性的设计基础研究成果。引导杭州的大院名所深化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设计基础理论体系,加大对关键设计软件开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模型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全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开展工业设计和定制化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基础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擦亮“杭州设计”品牌,营造工业设计良好氛围

持续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确保工业设计高端机构数量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组织好、参加好各类设计大赛,“杭州市长杯”、阿里巴巴U设计周,力争我市企业在国内外各类设计大奖中获取优秀成绩。严厉打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的惩戒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作,加强自我监督,提升杭州设计的国际形象。加强工业设计成果宣传,介绍杭州龙头设计企业、精英设计师与示范案例,持续提升工业设计价值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三)深入推进设计融入城乡,提升工业设计全价值链服务能力

在制造业领域,加速推动工业设计资源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未来工厂”建设,加强工业设计在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创新驱动作用。继续鼓励众包众筹众创等设计制造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探索创新创意的知识共享平台建设。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设计企业与省市两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融合发展,提升工业设计对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打造“设计+”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在城乡建设领域,鼓励工业设计企业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未来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推广新型智慧应用在杭先行先试,强化工业设计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引领服务作用。围绕助力企业拓市场,我们大力支持社会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设计对接会,鼓励杭州设计企业“走出去”,打造长三角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设计赋能增长极。

(四)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支持我市高校设计院与企业设计中心、设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研究课题、学科设置、实习实训,鼓励设计师走进学校举办培训。开展设计专场招聘,鼓励企业为杭州优秀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联合相关部门为工业设计师提供高端培训。鼓励有条件制造业企业分设独立运作的工业设计中心,加强众创空间对新兴设计机构和设计品牌的孵化,吸纳更多的设计人才参与。不断深化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融合创新程度。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特此反馈。

联系人:产业合作处劳志龙,电话:8525710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22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3〕086号

发布日期

2023-11-01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1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11-01 15:57

浏览次数:

张银锋代表:

您在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数字化背景下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收悉。本建议由杭州市经信局主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建委、市委宣传部会办,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与我市工业设计重点工作高度一致。近年来,我市围绕创新和转化,大力推动工业设计产业,杭州工业设计产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商业模式与产业生态日趋丰富,设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产业融合趋势明显。2021年,我市新获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个,总数16个,新增数和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和2022年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为10个、13个,总数76个。2021年和2022年全市工业设计服务纯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4.58%和12.48%。

一、主要做法

(一)抓主体,促进产业整体实力增长

市经信局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深入调查研究,于2021年完成编制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围绕发展目标,整合资源,服务重点,协调推进,积极培育壮大设计主体,依托杭州市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把握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新趋势,着力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水平,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设计产业集群,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加强设计标准化,指导工业设计协会会同相关单位组织编制小家电工业设计标准。引导设计企业深度嵌入传统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的链条,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支持设计企业对标国际头部企业,创新组织机制,从产品创新转向服务创新与战略咨询,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支持阿里举办U设计周,组织企业参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智造大奖、当代好设计奖、广交会CF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动员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设计赋能活动。2022年,杭州市共计72件设计产品荣获德国iF设计奖,其中1件iF金质奖2022;46件设计产品荣获红点设计奖。1件产品获工信部颁发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1个产品获全球首批“绿叶标”荣誉。

(二)抓培育,推进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

工业设计人才是核心,我们把培育优秀设计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2022年以来,我们会同市跨境综试办联合举办三期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培训班,培养设计企业的国际战略思维,12位设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组织申报高级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2022年11人通过浙江省高级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审。指导工业设计协会开展春季校园招聘,整合17家工业设计企业的47个就业、实习岗位,面向杭州14所高校工业设计系招聘。共收到205份意向简历,十余位学生通过初筛进行了面试,其中入职5位。杭州市集聚了一批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共有8人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居第2位。瑞德设计的晋常宝、博乐设计的沧泠等入选德国iF大奖评委。

(三)抓重点,形成工业设计良好产业生态

立足杭州市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围绕五大产业链生态圈,对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制造业计划”等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工业设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驱动传统优势产业和经典产业的动能转换,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健康产品与服务产业、时尚家居产业、文化产业等六大领域。同时,积极探索“设计+品牌培育”“设计+电商联动”“设计+协同”等商业模式与多元业态,其中,瑞德自主孵化的品牌“缤兔”成为天猫美妆冰箱第一品类;博乐在天猫推出首个设计驱动型卖场型集合店,成为探索“互联网+”模式的设计驱动型品牌生态典型范例;飞鱼、圣奥、老板、泰普森、顾家等龙头企业在境内外设立设计部门,以杭州为总部的区域化、国际化设计协作平台日渐成型。

(四)抓转化,提升工业设计创新驱动能力

工业设计不仅要有专业底气,更要接制造业的地气。我们加速推动工业设计资源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未来工厂”建设,发挥工业设计在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创新驱动作用。主办或支持社会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设计对接会,征集印发杭州市工业设计优秀案例集,引导工业设计企业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拥抱工业设计、促进提升发展。鼓励杭州设计企业“走出去”,打造长三角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设计赋能增长极。加强设计企业与省市两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融合发展,提升工业设计对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目前,杭州市工业设计已成为长三角城市,尤其是省内各市制造业的创新外脑。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杭州制造业外迁一定程度导致本地设计业务量增长缓慢,对设计行业规模持续壮大造成了不利影响。龙头骨干企业的实力与国际顶尖设计企业相比尚显不足,缺少具有突出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设计成果。人才面临结构性短缺,育人体系亟待完善,尤其是西部县市受区域、教育和周边生活配套等条件限制,招引高层次设计人才困难;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制造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审核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持续存在,行业竞争秩序亟待改善。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实施您提出的四条建议,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为重点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加强设计成果转换,不断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跃进。

(一)深化设计基础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进一步健全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推动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壮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探索工业设计研究院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争取在5G应用、物联网、健康养老、智慧医疗、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产生一批标志性的设计基础研究成果。引导杭州的大院名所深化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设计基础理论体系,加大对关键设计软件开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模型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全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开展工业设计和定制化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基础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擦亮“杭州设计”品牌,营造工业设计良好氛围

持续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确保工业设计高端机构数量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组织好、参加好各类设计大赛,“杭州市长杯”、阿里巴巴U设计周,力争我市企业在国内外各类设计大奖中获取优秀成绩。严厉打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的惩戒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作,加强自我监督,提升杭州设计的国际形象。加强工业设计成果宣传,介绍杭州龙头设计企业、精英设计师与示范案例,持续提升工业设计价值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三)深入推进设计融入城乡,提升工业设计全价值链服务能力

在制造业领域,加速推动工业设计资源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未来工厂”建设,加强工业设计在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创新驱动作用。继续鼓励众包众筹众创等设计制造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探索创新创意的知识共享平台建设。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设计企业与省市两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融合发展,提升工业设计对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打造“设计+”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在城乡建设领域,鼓励工业设计企业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未来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推广新型智慧应用在杭先行先试,强化工业设计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引领服务作用。围绕助力企业拓市场,我们大力支持社会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设计对接会,鼓励杭州设计企业“走出去”,打造长三角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设计赋能增长极。

(四)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支持我市高校设计院与企业设计中心、设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研究课题、学科设置、实习实训,鼓励设计师走进学校举办培训。开展设计专场招聘,鼓励企业为杭州优秀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联合相关部门为工业设计师提供高端培训。鼓励有条件制造业企业分设独立运作的工业设计中心,加强众创空间对新兴设计机构和设计品牌的孵化,吸纳更多的设计人才参与。不断深化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融合创新程度。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特此反馈。

联系人:产业合作处劳志龙,电话:8525710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