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3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3〕139号 成文日期 2023-11-03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14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11-03 10:58      浏览次数:

刘嵬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杭州市生物医药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建议》(临平1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卫健委、市税务局、市委组织部会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加大创新研发扶持力度、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企业院所协同创新、加强法规辅导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建议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具有针对性。

一、关于加大创新研发扶持力度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奖励。在《若干意见》中已经将国家1类新药临床试验,按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对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经评审给予研发投入40%,单个品种最高给予分别为600万元、1200万元、3000万元资金支持的基础上,2022年10月,我市又出台《若干措施》将单个品种最高支持调整为1000万元、2000万元、4000万元。二是支持海外注册上市。我市出台《若干措施》,对取得国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首次取得FDA、CE、PMDA等市场准入资质并在相关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每个产品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奖励额度最高500万元。三是鼓励引进创新药项目。我市出台《若干措施》,对获得国家药械注册证书的1类新药最高给予500万元,2类新药最高给予300万元,3类生物制品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3—5类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化学仿制药,最高给予100万元。

二、关于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方面。一是推动本地产品应用。2021年4月,市经信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召开首次杭产药械应用工作推进会,首批遴选23个器械产品及32个药品产品,在市属医疗机构推广应用。22年,贝达药业有三个品种(凯美纳、贝美纳、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入创新优质杭产药械推荐目录。据统计,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目录内产品采购量和使用量分别达到21095.74万元和20296.11万元。二是指导商保支持创新产品。2021年,市医保局指导商业保险机构创新推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项目“西湖益联保”。该项目在进一步提高我市大病、重病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将在杭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的医保目录外创新药品和医用耗材纳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赔付范围,积极支持在杭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产品在临床使用。

三、关于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一是大力招引海外人才。市经信局围绕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行业,积极引进海外工作经历、具有博士学位、掌握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产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培育高端专业人才。重点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未来工厂”建设等9大专题开展培训19期,参训企业人员1440人次。组织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次。三是推进人才计划落地。市委组织部深化实施“西湖明珠工程”,紧贴“五大产业生态圈”引有高端人才,把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22年全市累计认定生命健康领域高端人才1612人,并制定了《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实施意见》,构筑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出“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新模式,健全以货币化补贴、共有产权房、人才租赁房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引育留用”全过程服务,提升高端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四是现有人才税收政策。个人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关于加强企业院所协同创新方面。一是促进创新协同。市卫健委实施医企融合“揭榜挂帅”科技扶持专项,首创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构建“企业—部门—医院”三方联动机制,对全市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资源进行整合,促使医企提前融合,2021年以来,已组织开展8期项目对接会,参与医院、医企约480家,合作项目755项,涉及研发金额4.22亿元。有效缩短科创转化周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二是提升临床能力。市卫健委引导学科进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尝试。目前,各市属医院依托自身特色优势学科,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型病房(床)建设,在部分领域已与产业发生协同效应,其中市七医院设立“2+X”模式研究型病房推进基础和临床研究有机结合,已参与国际、牵头全国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三是鼓励产学研用合作。市科技局继续引进共建各类创新载体,建设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推进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西湖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科创平台建设。围绕供需两端提供精准化的对接服务,支持MAH持证转化交易平台,构建医研企整合互通立交桥,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提供药品持证转化服务。

五、关于加强法规辅导政策指导方面。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指导。自2021年以来,市医保局牵头会同市经信局建立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平台,对在杭生物医药企业经常性开展医保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税务部门进一步做好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充分利用征纳沟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施精准辅导培训,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发挥药品监管部门服务载体作用,在产业相对聚集的钱塘、萧山、桐庐、临平设立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搭建与省级相关部门绿色通道,对企业在审评审批方面给予指导和前期预审,有效压缩审评审批流程和核查审批时限。结合当前数字化改革大背景,对接“浙药赋能”网上柔性服务站落地,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三是加强统筹协调。22年,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工作要求,对标各地一流政策,完善制定了《关于加快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按照构建产业生态的思路,对生物医药研发、临床、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政策支撑,与国内头部城市形成比较优势。分别由市科技局在研发(动物实验)方面、市卫健委在临床研究方面、市经信局在产业化方面、市场监管局在注册审批方面、市医保局在国家省级集采推广方面给予政策指导服务。

再次感谢您一直支持关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合理化建议,和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生物医药产业处许伟民,电话:8525709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33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3〕139号

发布日期

2023-11-03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1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11-03 10:58

浏览次数:

刘嵬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杭州市生物医药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建议》(临平1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卫健委、市税务局、市委组织部会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加大创新研发扶持力度、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企业院所协同创新、加强法规辅导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建议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具有针对性。

一、关于加大创新研发扶持力度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奖励。在《若干意见》中已经将国家1类新药临床试验,按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对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经评审给予研发投入40%,单个品种最高给予分别为600万元、1200万元、3000万元资金支持的基础上,2022年10月,我市又出台《若干措施》将单个品种最高支持调整为1000万元、2000万元、4000万元。二是支持海外注册上市。我市出台《若干措施》,对取得国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首次取得FDA、CE、PMDA等市场准入资质并在相关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每个产品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奖励额度最高500万元。三是鼓励引进创新药项目。我市出台《若干措施》,对获得国家药械注册证书的1类新药最高给予500万元,2类新药最高给予300万元,3类生物制品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3—5类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化学仿制药,最高给予100万元。

二、关于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方面。一是推动本地产品应用。2021年4月,市经信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召开首次杭产药械应用工作推进会,首批遴选23个器械产品及32个药品产品,在市属医疗机构推广应用。22年,贝达药业有三个品种(凯美纳、贝美纳、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入创新优质杭产药械推荐目录。据统计,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目录内产品采购量和使用量分别达到21095.74万元和20296.11万元。二是指导商保支持创新产品。2021年,市医保局指导商业保险机构创新推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项目“西湖益联保”。该项目在进一步提高我市大病、重病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将在杭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的医保目录外创新药品和医用耗材纳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赔付范围,积极支持在杭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产品在临床使用。

三、关于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一是大力招引海外人才。市经信局围绕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行业,积极引进海外工作经历、具有博士学位、掌握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产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培育高端专业人才。重点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未来工厂”建设等9大专题开展培训19期,参训企业人员1440人次。组织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次。三是推进人才计划落地。市委组织部深化实施“西湖明珠工程”,紧贴“五大产业生态圈”引有高端人才,把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22年全市累计认定生命健康领域高端人才1612人,并制定了《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实施意见》,构筑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出“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新模式,健全以货币化补贴、共有产权房、人才租赁房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引育留用”全过程服务,提升高端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四是现有人才税收政策。个人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关于加强企业院所协同创新方面。一是促进创新协同。市卫健委实施医企融合“揭榜挂帅”科技扶持专项,首创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构建“企业—部门—医院”三方联动机制,对全市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资源进行整合,促使医企提前融合,2021年以来,已组织开展8期项目对接会,参与医院、医企约480家,合作项目755项,涉及研发金额4.22亿元。有效缩短科创转化周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二是提升临床能力。市卫健委引导学科进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尝试。目前,各市属医院依托自身特色优势学科,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型病房(床)建设,在部分领域已与产业发生协同效应,其中市七医院设立“2+X”模式研究型病房推进基础和临床研究有机结合,已参与国际、牵头全国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三是鼓励产学研用合作。市科技局继续引进共建各类创新载体,建设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推进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西湖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科创平台建设。围绕供需两端提供精准化的对接服务,支持MAH持证转化交易平台,构建医研企整合互通立交桥,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提供药品持证转化服务。

五、关于加强法规辅导政策指导方面。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指导。自2021年以来,市医保局牵头会同市经信局建立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平台,对在杭生物医药企业经常性开展医保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税务部门进一步做好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充分利用征纳沟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施精准辅导培训,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发挥药品监管部门服务载体作用,在产业相对聚集的钱塘、萧山、桐庐、临平设立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搭建与省级相关部门绿色通道,对企业在审评审批方面给予指导和前期预审,有效压缩审评审批流程和核查审批时限。结合当前数字化改革大背景,对接“浙药赋能”网上柔性服务站落地,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三是加强统筹协调。22年,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工作要求,对标各地一流政策,完善制定了《关于加快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按照构建产业生态的思路,对生物医药研发、临床、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政策支撑,与国内头部城市形成比较优势。分别由市科技局在研发(动物实验)方面、市卫健委在临床研究方面、市经信局在产业化方面、市场监管局在注册审批方面、市医保局在国家省级集采推广方面给予政策指导服务。

再次感谢您一直支持关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合理化建议,和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生物医药产业处许伟民,电话:8525709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