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8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3〕136号 成文日期 2023-11-09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4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11-09 18:32      浏览次数:

民盟杭州市委: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杭州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的特色、优势和活力所在,是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重要支撑。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带领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准确把握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高度关注和重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需求减弱、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等困难和问题,不断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贵委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数智升级、加快引培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强中小企业产融对接服务、加大中小企业政策供给等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局和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宣贯执行《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过程中,对您的意见建议做了吸收运用。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一)依梯度建库。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成长路径建立企业培育库。目前我市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00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6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家(全国第六)。

(二)分赛道育优。对照国家、省专精特新称号认定标准,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制定“生态圈—产业链—赛道—企业”培育路径图。近九成专精特新企业来自五大产业生态圈,其中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已集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家、单项冠军企业22家。每年通过“创客中国”杭州赛区挖掘“种子企业”,参赛企业中已有69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探索建设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如滨江区华业产业园集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按层级奖励。汇聚各级资金,打好政策“组合拳”。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区两级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全力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评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目前我市28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已获得中央奖补资金8691万元。实施“凤凰行动”,对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每家300万元财政奖励。各区、县(市)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出台专项激励举措。

二、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

(一)提升研发能力。一是稳步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创建,不断健全“1+2+11+7+N”的新型实验室体系,新增省新型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中心262家、省企业研究院76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4家,布局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持续提升创新能级。二是加快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全市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销号507家、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销号175家,实现100%清零。三是发挥国有平台作用,开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依托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高校、院所、企业等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二次开发等服务,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二)培育服务机构。一是成立市中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联系服务,定期开展政企恳谈会,收集和反映中小微企业诉求,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获取信息、拓宽视野、反映诉求的平台。二是发展高质量服务机构,发文明确支持发展研究开发、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科技服务业,鼓励各区、县(市)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吸纳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引进重点高校、高能级科研平台、知名企业和机构设立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作用,组织杭州市企业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三是大力培育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引入社会人才资源,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专业从事技术转移、分析评估、合同服务、概念验证到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落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技术合同登记员队伍,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量质齐升。

(三)加强引才育才留才。一是持续加大人才招引,深化实施“西湖明珠”工程,将每年遴选10名左右具有成长为顶尖人才潜力的培养对象,给予每人每年2000万元、连续3年的培养经费。启动2023“青春潮创季”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开展定向招聘活动加强精准匹配。推动“三定三评”扩大企业授权认定范围,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加大激励和政策支持。二是持续推进成果转化,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精心实施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持续做精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一会一赛”人才品牌活动。推动“三定三评”扩大企业授权认定范围,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加大激励和政策支持。三是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以杭州“人才码”为核心的“一码六服务 人才杭帮彩”服务机制,推广“人才杭州”微信小程序,拓展“人才码”“青荷码”应用场景。

(四)支持“首台套”认定。一是深入组织贯彻实施《关于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的意见》,利用多种途径、平台进行宣传、解读,将相关内容点对点推送到重点企业。二是认真做好首台套产品认定推荐和推广应用资金项目征集工作。全市2022年共有60项装备被推荐申报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其中推荐申报国际级首台(套)装备7项。共有49项产品列入省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占全省认定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累计1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榜省首台(套)装备名单,占全市总数的60%。分两次征集杭州市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资金奖励项目。三是认真组织首台套产品对接活动。2022年全市有68项产品被列入《浙江省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组织5项产品列入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展示馆展示,配合省厅组织开展了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场活动暨首台套产品展示馆开馆仪式,会同市人保财险等机构组织3场首台套产品专场对接活动。

三、加强金融支撑,扶持中小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引导银行机构创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股债联动”模式,推出“专精特新贷”,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担保综合费率。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专精特新险”,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二是引导融资担保机构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持续减费让利,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助力中小企业纾困作用。2022年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余额超300亿元,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79%,较上年降低0.08个百分点。三是扩大金融风险池,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高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上城区签订合作协议,启动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科创金融风险池,积极探索科创金融创新路径。

(二)不断优化银企对接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完善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汇集政府部门的企业信用数据,打造形成一个集金融超市、融资撮合、信用服务等多功能一站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92家,帮助10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2900亿元,其中95%为授信金额1000万以下普惠小微贷款,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二是加强与杭州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政银企联动,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创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扩大融资额度,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制造业。三是争取省市产业基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与社会性投融资机构合作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助推工业项目建设作用。截至2022年,全市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服务制造业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制造业企业授信总额不少于200亿元、制造业贷款不少于100亿元。

(三)不断完善减负降本政策协调监督体系。一是做好减负降本政策宣传,通过网络直播做好减负降本政策宣讲,用好“亲清直播间”主平台。完善“政灵通平台”,让政策找企业,增强企业获得感。市税务局组织“云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政策培训辅导,通过浙江税务征纳沟通平台推送个性化“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礼包”、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公告、留抵退税政策提醒纳税信用级别适用调整提醒等。二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省减负降本政策,定期进行政策执行情况监测。今年1-4月为企业减负降本287.21亿元,有望提前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为企业减负降本500亿元的目标任务。三是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2022年先后组织全市13个区、县(市)和80个市级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本单位因业务往来与中小企业形成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拖欠情况进行2轮排查,共排查出欠款148笔、8174.63万元,全部欠款均得到化解。今年5月,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开展工信领域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排查行动,并监督欠款主体及时清偿账款。

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市三级党委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要求,围绕抓好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三个领域,聚焦精准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也希望您持续关注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中小企业发展处黄略,电话:8525708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8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3〕136号

发布日期

2023-11-09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4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11-09 18:32

浏览次数:

民盟杭州市委: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杭州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的特色、优势和活力所在,是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重要支撑。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带领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准确把握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高度关注和重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需求减弱、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等困难和问题,不断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贵委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数智升级、加快引培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强中小企业产融对接服务、加大中小企业政策供给等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局和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宣贯执行《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过程中,对您的意见建议做了吸收运用。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一)依梯度建库。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成长路径建立企业培育库。目前我市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00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6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家(全国第六)。

(二)分赛道育优。对照国家、省专精特新称号认定标准,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制定“生态圈—产业链—赛道—企业”培育路径图。近九成专精特新企业来自五大产业生态圈,其中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已集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家、单项冠军企业22家。每年通过“创客中国”杭州赛区挖掘“种子企业”,参赛企业中已有69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探索建设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如滨江区华业产业园集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按层级奖励。汇聚各级资金,打好政策“组合拳”。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区两级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全力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评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目前我市28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已获得中央奖补资金8691万元。实施“凤凰行动”,对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每家300万元财政奖励。各区、县(市)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出台专项激励举措。

二、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

(一)提升研发能力。一是稳步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创建,不断健全“1+2+11+7+N”的新型实验室体系,新增省新型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中心262家、省企业研究院76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4家,布局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持续提升创新能级。二是加快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全市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销号507家、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销号175家,实现100%清零。三是发挥国有平台作用,开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依托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高校、院所、企业等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二次开发等服务,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二)培育服务机构。一是成立市中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联系服务,定期开展政企恳谈会,收集和反映中小微企业诉求,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获取信息、拓宽视野、反映诉求的平台。二是发展高质量服务机构,发文明确支持发展研究开发、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科技服务业,鼓励各区、县(市)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吸纳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引进重点高校、高能级科研平台、知名企业和机构设立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作用,组织杭州市企业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三是大力培育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引入社会人才资源,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专业从事技术转移、分析评估、合同服务、概念验证到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落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技术合同登记员队伍,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量质齐升。

(三)加强引才育才留才。一是持续加大人才招引,深化实施“西湖明珠”工程,将每年遴选10名左右具有成长为顶尖人才潜力的培养对象,给予每人每年2000万元、连续3年的培养经费。启动2023“青春潮创季”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开展定向招聘活动加强精准匹配。推动“三定三评”扩大企业授权认定范围,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加大激励和政策支持。二是持续推进成果转化,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精心实施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持续做精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一会一赛”人才品牌活动。推动“三定三评”扩大企业授权认定范围,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加大激励和政策支持。三是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以杭州“人才码”为核心的“一码六服务 人才杭帮彩”服务机制,推广“人才杭州”微信小程序,拓展“人才码”“青荷码”应用场景。

(四)支持“首台套”认定。一是深入组织贯彻实施《关于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的意见》,利用多种途径、平台进行宣传、解读,将相关内容点对点推送到重点企业。二是认真做好首台套产品认定推荐和推广应用资金项目征集工作。全市2022年共有60项装备被推荐申报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其中推荐申报国际级首台(套)装备7项。共有49项产品列入省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占全省认定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累计1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榜省首台(套)装备名单,占全市总数的60%。分两次征集杭州市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资金奖励项目。三是认真组织首台套产品对接活动。2022年全市有68项产品被列入《浙江省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组织5项产品列入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展示馆展示,配合省厅组织开展了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场活动暨首台套产品展示馆开馆仪式,会同市人保财险等机构组织3场首台套产品专场对接活动。

三、加强金融支撑,扶持中小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引导银行机构创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股债联动”模式,推出“专精特新贷”,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担保综合费率。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专精特新险”,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二是引导融资担保机构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持续减费让利,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助力中小企业纾困作用。2022年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余额超300亿元,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79%,较上年降低0.08个百分点。三是扩大金融风险池,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高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上城区签订合作协议,启动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科创金融风险池,积极探索科创金融创新路径。

(二)不断优化银企对接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完善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汇集政府部门的企业信用数据,打造形成一个集金融超市、融资撮合、信用服务等多功能一站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92家,帮助10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2900亿元,其中95%为授信金额1000万以下普惠小微贷款,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二是加强与杭州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政银企联动,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创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扩大融资额度,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制造业。三是争取省市产业基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与社会性投融资机构合作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助推工业项目建设作用。截至2022年,全市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服务制造业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制造业企业授信总额不少于200亿元、制造业贷款不少于100亿元。

(三)不断完善减负降本政策协调监督体系。一是做好减负降本政策宣传,通过网络直播做好减负降本政策宣讲,用好“亲清直播间”主平台。完善“政灵通平台”,让政策找企业,增强企业获得感。市税务局组织“云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政策培训辅导,通过浙江税务征纳沟通平台推送个性化“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礼包”、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公告、留抵退税政策提醒纳税信用级别适用调整提醒等。二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省减负降本政策,定期进行政策执行情况监测。今年1-4月为企业减负降本287.21亿元,有望提前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为企业减负降本500亿元的目标任务。三是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2022年先后组织全市13个区、县(市)和80个市级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本单位因业务往来与中小企业形成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拖欠情况进行2轮排查,共排查出欠款148笔、8174.63万元,全部欠款均得到化解。今年5月,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开展工信领域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排查行动,并监督欠款主体及时清偿账款。

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市三级党委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要求,围绕抓好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三个领域,聚焦精准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也希望您持续关注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中小企业发展处黄略,电话:8525708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