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资源库)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20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3-07-0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计划总结
点击率
杭州工信经济发展2022年总结和2023年安排
来源: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3-07-07 11:09      浏览次数:

2022年,市经信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全年目标,以超常规举措推进“稳企业强主体”“畅循环稳工业”攻坚行动,努力克服需求收缩、疫情散发、有序用电等因素影响,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工信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杭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国务院督查激励首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城市(州)”;“杭州市精准发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经济运行“十本账”工作法获得王浩省长肯定表扬“既实事求是,又应统尽统”,在全省经信系统推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度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居全省第一。

一、2022年工信经济总体情况

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4197.5亿元,增长0.3%,列全省第1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1%,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4%,高于全省9.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比重27.1%,同比增长2.8%。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465亿元,下降0.5%;规上工业百元营收成本81元,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6%,创历史最高水平;亩均税收57.68万元、亩均增加值220.94万元,均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4%、4.2%,均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一)全力以赴抓好链长制,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快速推进。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组建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梳理“一链一图三清单”,制定出台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召开五大产业生态圈专班会议,落实产业谋划、政策迭代、项目招引、企业培育、科技支撑、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举措。加快415X产业集群培育,5个集群入围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7个集群入围协同区创建名单;3个产业群已入围省第二批“新星”产业群,“核心区”“协同区”入围数均居全省第一。

(二)全力以赴抓好数字经济,硬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召开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实施数字经济“1248”计划,厚积数字经济“二次爆发”新动能。杭州在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上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第一方阵;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等传统优势产业能级,巩固发展基本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纳入全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成功举办“2022杭州云栖大会”“未来大会”,持续打造全球技术领袖、产业精英、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共聚的顶级数字科技盛会。

(三)全力以赴抓好腾笼换鸟,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持续推进。全年累计整治销号高耗低效企业1449家、盘活工业用地20361亩、腾出用能49.5万吨,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位、第三位。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连片开发,累计整理100亩以上连片地块34宗,200亩以上14宗,500亩以上2宗。制定印发《杭州市本级“腾笼换鸟”专项周转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全年下达15.3亿市级腾笼换鸟资金。

(四)全力以赴抓好主体培育,企业梯队进一步优化。2022年,全市工信领域共有千亿级企业8家、百亿级企业47家。印发《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共新增1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208家,总量居全国城市第六位;其中,新增5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累计28家;新增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8家,累计企业34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五,非指标单列城市第一。开展“千名干部助千企”精准服务活动,实现规上工业100%覆盖,停产减产重点企业100%帮扶。加快政策直达快享,企业减负降本1196.3亿元。

(五)全力以赴抓好数字化改革,资源要素配置效能逐步提高。贯彻落实全省双月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精神,紧盯产业现代化、流通现代化、企业服务、要素保障等7条跑道,紧抓重大应用场景、未来工厂和产业大脑3个“牛鼻子”,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展市级“未来工厂”评定,年度新增培育企业386家,评定企业58家,其中,评定“链主工厂”5家、“智能工厂”18家、“数字化车间”35家。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杭州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稳进提质中扛起省会城市担当,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

具体做到以下6个方面:

(一)在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强化项目招引。瞄准全球、全国的头部企业、头部机构、头部团队,着力构筑产业链生态链招商新模式。重点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补链强链,力争招引亿元以上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300个以上。建立重点企业投资项目清单,实施常态化跟踪服务,全力以赴争取存量企业新生项目在杭投资。二是放大政策效应。切实做好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现有产业政策的宣贯和兑现工作,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出台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产业政策,谋划细分产业政策和配套政策,做好全年政策储备和政策组合,保持政策调整的前瞻性和延续性。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全力争创国家视觉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促进创新要素向五大产业生态圈领域企业集聚。四是高质量打造标志性成果。聚焦一些重点、可突破的点位,争创视觉智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医药港”。谋划组织有全国影响力的论坛,找准突破点位,发布创新成果。五是加强考核统筹。建立五大产业生态圈监测统计体系和“打擂赛马”机制,谋划五大产业生态圈的区县(市)、部门考核办法,加强运行分析和研判。

(二)在推进数字经济二次爆发上求突破。一是推动智能物联产业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数字经济“1248”行动,推进《关于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视觉智能为引领,以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为重点,加强重大项目靶向招引和重大平台建设。落实部省合作协议,聚焦实体化落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和城市名片打造,“三位一体”推进“中国视谷”建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光子芯片等未来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强新基建建设。做好杭州市数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布局未来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深化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推动5G在楼宇、地下空间等场所的网络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26个,擦亮“千兆城市”金名片。做好亚运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亚运期间公网高质量运营。三是着力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紧跟数字经济系统最新架构变化,做好省级示范和揭榜项目迭代升级与推广应用;指导区、县(市)深化推进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新范式,并在推进过程中提炼好产业组织变革的杭州经验。

(三)在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上抢先机。一是抓好产业培育。智能物联领域,积极推进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视觉智能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开展细分领域产业赛道研究,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领域力争有明显突破。力争2023年智能物联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生物医药领域,强化“一核四园多点”规划布局刚性,市级层面加强对M3用地统筹,加快GMP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差异化发展。加强统筹省级医院临床资源,引导省级医院优先服务在杭企业开展临床试验。精准召开医药企业对接会,探求精准合作项目,持续推进杭产药械推广应用。力争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高端装备领域,围绕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提升整车产能,积极推进零跑汽车、万向创新聚能城动力电池项目、吉利桐庐动力电池项目等建成试生产。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区建设,扩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支持机器人整零企业联合实施一批产品升级改造、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力争在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聚焦视觉机器人上下游重点企业,建设机器视觉产业“新星”产业群,占领全国AMR/AGV发展新高地。加强增减材一体化制造研究,加快突破增材制造扫描数据软件、核心器件、制造装备及3D打印材料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等问题,大力推进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化。力争2023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6500亿元。新材料领域,落实钱塘、建德、临安属地责任,抓好3个省级化工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推进临安新能源和高分子材料、桐庐磁性材料等“新星”产业集群打造。合力打造杭州新材料产业园2.0,围绕膜产业链抓关键节点招引配套。力争2023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700亿元。绿色能源领域,在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熔盐储能等领域加大企业培育和政策扶持力度,提前进行产业链储备和布局。加快现有储能项目建设的同时,打造一批“光储充(换)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带动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企业集群发展提升薄膜电池产业优势,研究制定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标准,推动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力争2023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二是深化“腾笼换鸟”攻坚。用好腾换专项资金,总结推广腾换典型经验,全力营造比学赶超攻坚氛围。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加大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用好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政策组合拳,强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不断提升发展质效。三是进一步落实落细“十本账”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十本账”迭代更新机制,每月开展地毯式摸排梳理并动态更新实际执行情况。将“十本账”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区、县(市)考核,对项目竣工日期明显滞后、投产后新增产值较预估有较大差距、因服务不到位导致企业外迁的区、县(市),采取通报、约谈、保留考核基数等方式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把“十本账”的摸排预估值转化为2023年工业产值上的增长指数。四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品”,遴选同类优质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力争小微企业园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阵地。推荐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园申报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省四星级、五星级小微企业园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小微企业园平安护航亚运会专项行动,着力排查整治小微企业园安全生产隐患。

(四)在推进市场主体培育服务上出实招。一是推动企业梯队培育。做强头部,完善“问题直通车”“一事一议”等研究决策机制,力争2023年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着眼未来发展动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六大系。做优中部,引导中小企业沿着“省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梯队培育体系稳步成长,力争2023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省“隐形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做实底部,加强企业小升规培育,力争全年目标1000家。二是积极服务产业人才。稳步推进工信领域重点企业授权认定工作,扩大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开展海外引才,力争各级海外人才计划入选数在全省争先进位,确保人才到岗率保持全省前列。探索实施工程师引育,积极引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获奖选手,搭建技术与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全市工程技术领军人才遴选。三是持续开展助企服务。继续开展好“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推动“8+4”政策包落地见效,推进全市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应用场景,让政策找企业,提高企业覆盖面,增强企业获得感。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措施,做到“第一时间+顶格优惠+政策直达”。四是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推进互联网公用接入服务的改革。

(五)在推进产业数字赋能水平上再深化。一是创新推进“未来工厂”建设。聚焦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持续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消费互联网产业化转型,加快推动“未来工厂”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杭州制造存量提升和增量突破。二是培育壮大服务支撑。进一步培育发展数字工程服务产业,规模化、持续开展数字工程服务供需对接活动,落实数字工程服务专项扶持政策,不断巩固扩大杭州数字工程服务能力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工程服务商。三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产业大脑”建设和“三个全覆盖”数字化改造目标,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为重点,推动平台建设由“技术驱动型”向“业务驱动型”转变,确保认定省级平台数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2月28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204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07

杭州工信经济发展2022年总结和2023年安排

发布日期: 2023-07-07 11:09

浏览次数:

2022年,市经信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全年目标,以超常规举措推进“稳企业强主体”“畅循环稳工业”攻坚行动,努力克服需求收缩、疫情散发、有序用电等因素影响,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工信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杭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国务院督查激励首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城市(州)”;“杭州市精准发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经济运行“十本账”工作法获得王浩省长肯定表扬“既实事求是,又应统尽统”,在全省经信系统推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度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居全省第一。

一、2022年工信经济总体情况

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4197.5亿元,增长0.3%,列全省第1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1%,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4%,高于全省9.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比重27.1%,同比增长2.8%。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465亿元,下降0.5%;规上工业百元营收成本81元,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6%,创历史最高水平;亩均税收57.68万元、亩均增加值220.94万元,均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4%、4.2%,均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一)全力以赴抓好链长制,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快速推进。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组建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梳理“一链一图三清单”,制定出台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召开五大产业生态圈专班会议,落实产业谋划、政策迭代、项目招引、企业培育、科技支撑、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举措。加快415X产业集群培育,5个集群入围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7个集群入围协同区创建名单;3个产业群已入围省第二批“新星”产业群,“核心区”“协同区”入围数均居全省第一。

(二)全力以赴抓好数字经济,硬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召开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实施数字经济“1248”计划,厚积数字经济“二次爆发”新动能。杭州在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上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第一方阵;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等传统优势产业能级,巩固发展基本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纳入全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成功举办“2022杭州云栖大会”“未来大会”,持续打造全球技术领袖、产业精英、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共聚的顶级数字科技盛会。

(三)全力以赴抓好腾笼换鸟,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持续推进。全年累计整治销号高耗低效企业1449家、盘活工业用地20361亩、腾出用能49.5万吨,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位、第三位。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连片开发,累计整理100亩以上连片地块34宗,200亩以上14宗,500亩以上2宗。制定印发《杭州市本级“腾笼换鸟”专项周转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全年下达15.3亿市级腾笼换鸟资金。

(四)全力以赴抓好主体培育,企业梯队进一步优化。2022年,全市工信领域共有千亿级企业8家、百亿级企业47家。印发《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共新增1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208家,总量居全国城市第六位;其中,新增5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累计28家;新增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8家,累计企业34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五,非指标单列城市第一。开展“千名干部助千企”精准服务活动,实现规上工业100%覆盖,停产减产重点企业100%帮扶。加快政策直达快享,企业减负降本1196.3亿元。

(五)全力以赴抓好数字化改革,资源要素配置效能逐步提高。贯彻落实全省双月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精神,紧盯产业现代化、流通现代化、企业服务、要素保障等7条跑道,紧抓重大应用场景、未来工厂和产业大脑3个“牛鼻子”,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展市级“未来工厂”评定,年度新增培育企业386家,评定企业58家,其中,评定“链主工厂”5家、“智能工厂”18家、“数字化车间”35家。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杭州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稳进提质中扛起省会城市担当,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

具体做到以下6个方面:

(一)在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强化项目招引。瞄准全球、全国的头部企业、头部机构、头部团队,着力构筑产业链生态链招商新模式。重点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补链强链,力争招引亿元以上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300个以上。建立重点企业投资项目清单,实施常态化跟踪服务,全力以赴争取存量企业新生项目在杭投资。二是放大政策效应。切实做好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现有产业政策的宣贯和兑现工作,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出台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产业政策,谋划细分产业政策和配套政策,做好全年政策储备和政策组合,保持政策调整的前瞻性和延续性。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全力争创国家视觉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促进创新要素向五大产业生态圈领域企业集聚。四是高质量打造标志性成果。聚焦一些重点、可突破的点位,争创视觉智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医药港”。谋划组织有全国影响力的论坛,找准突破点位,发布创新成果。五是加强考核统筹。建立五大产业生态圈监测统计体系和“打擂赛马”机制,谋划五大产业生态圈的区县(市)、部门考核办法,加强运行分析和研判。

(二)在推进数字经济二次爆发上求突破。一是推动智能物联产业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数字经济“1248”行动,推进《关于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视觉智能为引领,以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为重点,加强重大项目靶向招引和重大平台建设。落实部省合作协议,聚焦实体化落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和城市名片打造,“三位一体”推进“中国视谷”建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光子芯片等未来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强新基建建设。做好杭州市数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布局未来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深化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推动5G在楼宇、地下空间等场所的网络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26个,擦亮“千兆城市”金名片。做好亚运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亚运期间公网高质量运营。三是着力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紧跟数字经济系统最新架构变化,做好省级示范和揭榜项目迭代升级与推广应用;指导区、县(市)深化推进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新范式,并在推进过程中提炼好产业组织变革的杭州经验。

(三)在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上抢先机。一是抓好产业培育。智能物联领域,积极推进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视觉智能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开展细分领域产业赛道研究,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领域力争有明显突破。力争2023年智能物联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生物医药领域,强化“一核四园多点”规划布局刚性,市级层面加强对M3用地统筹,加快GMP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差异化发展。加强统筹省级医院临床资源,引导省级医院优先服务在杭企业开展临床试验。精准召开医药企业对接会,探求精准合作项目,持续推进杭产药械推广应用。力争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高端装备领域,围绕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提升整车产能,积极推进零跑汽车、万向创新聚能城动力电池项目、吉利桐庐动力电池项目等建成试生产。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区建设,扩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支持机器人整零企业联合实施一批产品升级改造、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力争在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聚焦视觉机器人上下游重点企业,建设机器视觉产业“新星”产业群,占领全国AMR/AGV发展新高地。加强增减材一体化制造研究,加快突破增材制造扫描数据软件、核心器件、制造装备及3D打印材料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等问题,大力推进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化。力争2023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6500亿元。新材料领域,落实钱塘、建德、临安属地责任,抓好3个省级化工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推进临安新能源和高分子材料、桐庐磁性材料等“新星”产业集群打造。合力打造杭州新材料产业园2.0,围绕膜产业链抓关键节点招引配套。力争2023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700亿元。绿色能源领域,在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熔盐储能等领域加大企业培育和政策扶持力度,提前进行产业链储备和布局。加快现有储能项目建设的同时,打造一批“光储充(换)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带动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企业集群发展提升薄膜电池产业优势,研究制定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标准,推动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力争2023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二是深化“腾笼换鸟”攻坚。用好腾换专项资金,总结推广腾换典型经验,全力营造比学赶超攻坚氛围。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加大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用好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政策组合拳,强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不断提升发展质效。三是进一步落实落细“十本账”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十本账”迭代更新机制,每月开展地毯式摸排梳理并动态更新实际执行情况。将“十本账”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区、县(市)考核,对项目竣工日期明显滞后、投产后新增产值较预估有较大差距、因服务不到位导致企业外迁的区、县(市),采取通报、约谈、保留考核基数等方式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把“十本账”的摸排预估值转化为2023年工业产值上的增长指数。四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品”,遴选同类优质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力争小微企业园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阵地。推荐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园申报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省四星级、五星级小微企业园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小微企业园平安护航亚运会专项行动,着力排查整治小微企业园安全生产隐患。

(四)在推进市场主体培育服务上出实招。一是推动企业梯队培育。做强头部,完善“问题直通车”“一事一议”等研究决策机制,力争2023年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着眼未来发展动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六大系。做优中部,引导中小企业沿着“省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梯队培育体系稳步成长,力争2023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省“隐形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做实底部,加强企业小升规培育,力争全年目标1000家。二是积极服务产业人才。稳步推进工信领域重点企业授权认定工作,扩大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开展海外引才,力争各级海外人才计划入选数在全省争先进位,确保人才到岗率保持全省前列。探索实施工程师引育,积极引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获奖选手,搭建技术与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全市工程技术领军人才遴选。三是持续开展助企服务。继续开展好“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推动“8+4”政策包落地见效,推进全市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应用场景,让政策找企业,提高企业覆盖面,增强企业获得感。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措施,做到“第一时间+顶格优惠+政策直达”。四是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推进互联网公用接入服务的改革。

(五)在推进产业数字赋能水平上再深化。一是创新推进“未来工厂”建设。聚焦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持续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消费互联网产业化转型,加快推动“未来工厂”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杭州制造存量提升和增量突破。二是培育壮大服务支撑。进一步培育发展数字工程服务产业,规模化、持续开展数字工程服务供需对接活动,落实数字工程服务专项扶持政策,不断巩固扩大杭州数字工程服务能力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工程服务商。三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产业大脑”建设和“三个全覆盖”数字化改造目标,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为重点,推动平台建设由“技术驱动型”向“业务驱动型”转变,确保认定省级平台数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