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25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3〕079号 成文日期 2023-08-23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20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08-23 19:01      浏览次数:

朱红芬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关于在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中提高临平角色定位的建议》(临平20号)收悉。该建议由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明确临平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一)明确临平为四个产业生态圈的重点区域

2022年5月,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聚力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聚“链”成“圈”,全力开创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统筹推进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时,考虑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我局按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实施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结合省“415X”产业集群工作,对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区域分布进行梳理研究,经报请孙旭东副市长批示同意后,于3月29日以市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确定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区域的函》,对重点空间布局进行明确。其中,重点支持临平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建设。

同时,加快“415X”产业集群培育,推动临平产业“核心区+协同区”的产业布局,目前临平区现代纺织与服装(时尚服装)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生物药)等2个集群入围协同区创建名单。

(二)临平区纳入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规划的核心范围

城东智造大走廊区域是全市工业经济的主阵地。目前,我局正着手进行大走廊产业规划编制,作为推进全市制造业产业体系重塑的关键抓手和构建统筹协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结合我市近年行政区划调整和平台整合实际,遵循产业集聚(占全市制造业总量60%以上)、空间连片充裕、与城西科创大走廊联动互促等原则,目前明确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范围为:钱塘区、滨江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5城区。

(三)全力支持临平区特色产业平台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就临平算力小镇规划创建工作与省发改委多次充分沟通,力争算力小镇成功纳入2023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同时,科学合理开展园区绩效评价。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出台 《杭州市“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导则》中,同步建立全市特色产业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地评价指标进行了差异化设置,其中临平区系数设定为1.1,低于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等城区。此外,在全市开发区 (园区)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设定上,考虑临平区实际情况,对余杭经开区开展实地调研,力求规上企业总营收增速等11个指标任务设定能既符合实际又有难度,推动临平区开发区 (园区)工作争先进位。

二、加大对临平地区的要素导入

(一)全力保障临平发展的用地需求。一是拓展发展空间。通过新一轮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释放临平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可新增的建设用地潜力空间4.78万亩,全力拓展临平区未来发展空间。二是强化指标保障。全力协助临平区的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对于已纳入该产业库的项目,将按照《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及奖励管理办法》,条件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积极争取临平区项目用地的奖励及预支用地指标,对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省级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缺口部分,市级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加快土地供应。指导临平区编制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做地三年滚动计划,支持临平区加大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做地出让力度,积极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地等项目”。

(二)全力支持临平招引落地强链补链项目。去年以来,全市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其中,2022年临平区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20个,包括皓阳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等6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今年以来,一是强化市级专班赋能。市级产业招大引强专班实施更加扁平化的产业链生态链招商新模式,在导入优质项目、重大项目研判等方面为区县赋能。结合临平实际,已推送55家重点目标企业,在有效触达的基础上,生成了一批重点盯引项目。二是强化市区联动招商。4月12-13日,我市赴深圳开展招商活动,临平区随团参加。通过招商推介、恳谈交流、企业走访等形式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意向投资企业信息11家,获取5个具体项目信息。三是强化项目统筹推进。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和项目调度协调月度例会机制。截至目前,孙旭东副市长已主持召开3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调度会议,临平区的图达通总部项目有关产业基金投入等事项在会上进行了协调。下一步将把涉及人才、资金、土地、基金等要素保障以配套细则的形式加以固化,真正实现聚力全市要素资源招大引强。

(三)全力发挥财政、政策、人才要素保障服务效能支持临平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聚焦助力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2023年市级财政新增安排6.4亿元预算资金,设立重点产业生态圈发展专项,专门用于支持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保障。2022年,市级层面先后制定出台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产业政策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三是稳步推进人才授权认定。创新人才认定模式,在重点工信企业率先实施授权认定高层次人才。

三、支持临平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临平作为杭州“融沪桥头堡”,有着天然地理优势,还是城东智造大走廊与G60创新走廊对接的关键节点,在沪杭合作、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和省市战略,在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同样需要扛起大区大县的责任担当。临平区是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一核四园”中的“一园”,我们鼓励开展区域合作,强化区县(市)联动,补齐生物医药发展产业链,重点支持临平区发挥生物技术药、小分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发展优势,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是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的五百级重点发展区,特别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一极两翼”中的重要“一翼”,临平区要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集聚地,重点构建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同时,临平区是新材料、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的重点区域,是全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力量。

时尚产业是临平区的支柱产业。杭州市鼓励临平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传统企业申报2023年市级“未来工厂”评定。特别是已经纳入杭州市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计划的家纺行业。目前,临平区列入省、市“未来工厂”培育库企业4家。同时,支持临平区以实施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的契机,加快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关于您提出的“在政府采购时,加强本地化支持,将杭产品优先纳入推荐目录”,根据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禁止对供应商实施差别待遇或歧视性待遇,不得非法限定企业所在地,不得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政府采购市场,且政府采购领域无推荐商品目录。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首台套”“浙江制造精品”等企业产品入驻政采云制造(精品)馆,以进一步畅通展示销售渠道,加强本地化支持。

下阶段,在产业项目引育及产业生态打造过程中,我们将以五大产业生态圈布局为导向,统筹安排项目落地空间,在土地指标、能耗和产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临平一定倾斜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规划研究处陈小玲,电话:8525719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253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3〕079号

发布日期

2023-08-23

市经信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平2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8-23 19:01

浏览次数:

朱红芬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关于在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中提高临平角色定位的建议》(临平20号)收悉。该建议由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明确临平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一)明确临平为四个产业生态圈的重点区域

2022年5月,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聚力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聚“链”成“圈”,全力开创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统筹推进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时,考虑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我局按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实施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结合省“415X”产业集群工作,对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区域分布进行梳理研究,经报请孙旭东副市长批示同意后,于3月29日以市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确定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区域的函》,对重点空间布局进行明确。其中,重点支持临平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建设。

同时,加快“415X”产业集群培育,推动临平产业“核心区+协同区”的产业布局,目前临平区现代纺织与服装(时尚服装)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生物药)等2个集群入围协同区创建名单。

(二)临平区纳入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规划的核心范围

城东智造大走廊区域是全市工业经济的主阵地。目前,我局正着手进行大走廊产业规划编制,作为推进全市制造业产业体系重塑的关键抓手和构建统筹协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结合我市近年行政区划调整和平台整合实际,遵循产业集聚(占全市制造业总量60%以上)、空间连片充裕、与城西科创大走廊联动互促等原则,目前明确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范围为:钱塘区、滨江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5城区。

(三)全力支持临平区特色产业平台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就临平算力小镇规划创建工作与省发改委多次充分沟通,力争算力小镇成功纳入2023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同时,科学合理开展园区绩效评价。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出台 《杭州市“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导则》中,同步建立全市特色产业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地评价指标进行了差异化设置,其中临平区系数设定为1.1,低于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等城区。此外,在全市开发区 (园区)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设定上,考虑临平区实际情况,对余杭经开区开展实地调研,力求规上企业总营收增速等11个指标任务设定能既符合实际又有难度,推动临平区开发区 (园区)工作争先进位。

二、加大对临平地区的要素导入

(一)全力保障临平发展的用地需求。一是拓展发展空间。通过新一轮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释放临平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可新增的建设用地潜力空间4.78万亩,全力拓展临平区未来发展空间。二是强化指标保障。全力协助临平区的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对于已纳入该产业库的项目,将按照《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及奖励管理办法》,条件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积极争取临平区项目用地的奖励及预支用地指标,对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省级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缺口部分,市级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加快土地供应。指导临平区编制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做地三年滚动计划,支持临平区加大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做地出让力度,积极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地等项目”。

(二)全力支持临平招引落地强链补链项目。去年以来,全市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其中,2022年临平区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20个,包括皓阳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等6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今年以来,一是强化市级专班赋能。市级产业招大引强专班实施更加扁平化的产业链生态链招商新模式,在导入优质项目、重大项目研判等方面为区县赋能。结合临平实际,已推送55家重点目标企业,在有效触达的基础上,生成了一批重点盯引项目。二是强化市区联动招商。4月12-13日,我市赴深圳开展招商活动,临平区随团参加。通过招商推介、恳谈交流、企业走访等形式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意向投资企业信息11家,获取5个具体项目信息。三是强化项目统筹推进。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和项目调度协调月度例会机制。截至目前,孙旭东副市长已主持召开3次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调度会议,临平区的图达通总部项目有关产业基金投入等事项在会上进行了协调。下一步将把涉及人才、资金、土地、基金等要素保障以配套细则的形式加以固化,真正实现聚力全市要素资源招大引强。

(三)全力发挥财政、政策、人才要素保障服务效能支持临平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聚焦助力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2023年市级财政新增安排6.4亿元预算资金,设立重点产业生态圈发展专项,专门用于支持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保障。2022年,市级层面先后制定出台智能物联、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产业政策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三是稳步推进人才授权认定。创新人才认定模式,在重点工信企业率先实施授权认定高层次人才。

三、支持临平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临平作为杭州“融沪桥头堡”,有着天然地理优势,还是城东智造大走廊与G60创新走廊对接的关键节点,在沪杭合作、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和省市战略,在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同样需要扛起大区大县的责任担当。临平区是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一核四园”中的“一园”,我们鼓励开展区域合作,强化区县(市)联动,补齐生物医药发展产业链,重点支持临平区发挥生物技术药、小分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发展优势,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是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的五百级重点发展区,特别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一极两翼”中的重要“一翼”,临平区要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集聚地,重点构建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同时,临平区是新材料、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的重点区域,是全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力量。

时尚产业是临平区的支柱产业。杭州市鼓励临平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传统企业申报2023年市级“未来工厂”评定。特别是已经纳入杭州市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计划的家纺行业。目前,临平区列入省、市“未来工厂”培育库企业4家。同时,支持临平区以实施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的契机,加快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关于您提出的“在政府采购时,加强本地化支持,将杭产品优先纳入推荐目录”,根据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禁止对供应商实施差别待遇或歧视性待遇,不得非法限定企业所在地,不得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政府采购市场,且政府采购领域无推荐商品目录。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首台套”“浙江制造精品”等企业产品入驻政采云制造(精品)馆,以进一步畅通展示销售渠道,加强本地化支持。

下阶段,在产业项目引育及产业生态打造过程中,我们将以五大产业生态圈布局为导向,统筹安排项目落地空间,在土地指标、能耗和产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临平一定倾斜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规划研究处陈小玲,电话:8525719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