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9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4〕128号 成文日期 2024-11-0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关联类型
点击率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9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发布时间:2024-11-07 12:17      浏览次数:

吉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智能物联全产业链,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创新城市的建议》提案,经市经信局主办,市数据资源局、市科技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智能物联是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杭州的优势特色产业,涵盖视觉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智能仪表6条产业链。刘捷书记亲自担任链长。2022年以来,刘捷书记2次调研、3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动了智能物联产业由串企成链,到聚链成群,再到集群成圈产业更高级形态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全市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1202家在库企业,实现营收8435.3亿元,同比增长7.0%,完成全年8000亿元的目标任务。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是生态圈的产业底座,实现营收848.4亿元,同比增长5.3%,达到5年前的3倍左右,在全省占比接近40%。视觉智能产业链是生态圈最大的二级赛道,实现营收7763.2亿元,同比增长7.1%。“中国视谷”是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打造的产业新地标。杭州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实现营收4506.1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生态圈整体增速4.3个百分点,对全市智能物联产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首次“中国软件名城”评估全国第二,人工智能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实现营收2280.7亿元,同比增长2.1%。高质量运营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算力网络加快形成,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杭州市智能计算中心、浙江算力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网络通信产业链实现营收1080.1亿元,同比下降1.5%,形成了通信器件、光纤光缆和网络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拥有中国(余杭)5G创新园和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等高能级产业平台,集聚了新华三、富春江通信等一批龙头企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智能仪表产业链是我市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产品门类全、应用范围广、竞争力强的细分产业,实现营收945.9亿元,同比增长9.0%,培育聚光科技、中控技术、海兴电力、威星智能等一批在全国有5较大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推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在制定出台智能物联1个纲领性政策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个专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2023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个专项支持政策,编制印发《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相互衔接,总领、分项、专项梯次配套的“1+4+2”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夯实了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是产业集群建设提档升级。2022年数字安防集群成为全市唯一、全省数字经济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成功将数字安防集群更名为视觉智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印发《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视觉智能集群由国家级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聚焦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世界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支撑省经信厅完成《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2024年工作要点》编制,推动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由市级层面上升到省级层面。在全省“一核两极多点”总体布局中,杭州作为唯一核心,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推动“面向工业环境的高灵敏宽动态图像传感器应用研究及产业化”等8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攻关项目。20个项目纳入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清单。之江实验室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8家,排名全国第4位,以“1+2+18+7+N”新型实验室体系构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硬核支撑。加快打造智能物联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发布《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新增市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单位15家,其中智能物联领域4家,探索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的新范式。

四是标志性工程加快起势。将“中国视谷”作为智能物联生态圈标志性工程,纳入浙江省与工信部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入选国家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试点城市。引入浙江视觉智能创新中心负责“窗口园区”实体化运营。窗口园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萧滨合作共建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开工,成为浙江首个工业上楼3.0项目。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合作,举办了“中国视谷杯”“创客中国”两大全国性大赛,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工业文化中心等专题调研中国视谷。建立“中国视谷”权威发布平台和统一宣传标识,组建“中国视谷”融媒体中心,在央视新闻等发布原创报道30余篇。

五是城市物联底座不断夯实。全面推进杭州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围绕开发部署一套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建设一套感知终端管理台账、完善配套的物联感知基础设施、营造开放权威的物联感知生态圈等重点工作,打造“可感知、可预警、可处置、可闭环、可复盘、安全可靠”的城市物联感知体系。CIM平台通过一二期建设已初步建成全市域统一的二三维空间基础底座,汇集全市域地表影像模型及主城区1000平方公里规模,通过城市大脑汇聚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16大类42小类城市数据落图展示、应用,形成地下隐患智防、综合视频赋能感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亚运道路塌陷防治等一批“CIM+”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公共安全图像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视频监控资源接入能力从15万路提升至100万路,资源共享能力从100万路提升至500万路。

六是场景试点应用首创突破。聚焦智能物联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鼓励各地开展新场景新应用试点示范。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海康威视、阿里云、中控技术等8家重点企业入选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总包服务商,迪普科技等42家智能物联重点企业入选2023年省级数字化服务商,加快向广大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布我市六大标志性智能网联车辆应用场景、全国首个中心城区高铁站出行线路,启动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安全监测平台、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先行试点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业基础、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生态体系等方面,加快推动构建智能物联全产业链体系,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创新城市。

(一)在夯实高能级产业基础方面。

一是深化产业链“链长+链主”制。用好在全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重大机制,发挥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强力推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县(市)领导领衔机制,坚持全市一盘棋,指导区、县(市)根据自身智能物联产业禀赋,聚焦生态圈整体或优势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建立“链长+链主”推进机制,实现产业链链长制贯通到底。建立生态圈链主企业培育清单,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力争培育智能物联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链主企业4家以上。聚焦前瞻布局一批重点细分赛道,区分优势赛道、潜力赛道和未来赛道,建立二级赛道三级赛道评估机制。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平台。聚焦智能物联等重点领域,发挥现有智能物联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培育单位作用,加强原创成果的技术分析、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促进更多的智能物联原创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以杭州高新区(滨江)等平台为依托,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动孵化器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深化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的联动,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积极推进浙江大学脑机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工业控制、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区块链与数据安全、中电海康自旋芯片与技术等智能物联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省CMOS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为我市智能物联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三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和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产业生态培育,升级杭州通信骨干网和城域网,重点加强县域5G网络优质覆盖,扩大网络通信产品市场需求。统筹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设,落实阿里云与浙江算力科技合作协议,加快算力中心一期项目、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三期一阶段)建设,构建国内领先的“多元异构”智能计算平台,推动加快形成多元算力供给能力。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智能算力超过3000PFlops,初步形成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边缘算力相互融合的算力支撑体系。

(二)在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链“卡脖子”、国产替代、补链延链强链等重大现实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部省层面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通过“揭榜挂帅”“邀标”等方式,聚焦核心器件、高端芯片、敏感材料、智能传感器、操作系统、高性能服务器、通用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全年支持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各30项,实施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项。

二是抢占智能物联新增长点。围绕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通用智能、元宇宙、未来网络、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遴选支持一批“新雏鹰”企业,为杭州新质生产力培育、智能物联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蓄势助力。鼓励智能物联领域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力争全年组建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10个以上。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按照“省科小、国高企、省小巨人、省领军”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力争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5家、省科技小巨人10家、国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推动科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200家以上。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三)在推广智能物联示范应用方面。

一是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利用对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通信设备制造3个重点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重要契机,加强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打造一批标杆案例。发挥杭州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优势,聚焦工业可视化、缺陷检测、产品组装定位引导、人机协作交互等重点场景应用需求,重点在市属国企、“中国视谷”核心区和协同区打造20个以上摸得着、看得见,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应用案例。

二是探索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重点场景。聚焦智慧出行,用好全国首个开放中心城区至高铁站、全国第二个开放中心城区至机场智能网联车辆出行路线的机遇,加快打造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场景。聚焦加快低空数字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低空电子围栏、地面增强站等飞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空飞联”通管设施支撑,加快建设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三是赋能服务消费提能升级。推动智能物联先进技术和产品与服务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组织形态、商业模式数字化重塑,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升级消费体验。支持基于自主可控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创新全屋智能、智能办公等应用场景,加大对海康、大华、宇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首台(套)产品的采购力度和试用范围,力争推广100项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高标准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深化智能物联在文娱、文旅、电竞等数字文化领域应用。2024年,力争新建省级智慧商圈2个,在文旅企业、会展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公共交通服务、公共展览馆等重点领域,各打造典型应用案例不少于5个。

(四)在着力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方面。

一是加快补链强链项目招引。持续更新招商清单和重点跟踪项目库,根据智能物联三级、四级赛道研究成果,动态调整招引赛道方向,梳理形成招商目标企业清单200家。实施招大引强行动,吸引国内外智能物联优势企业来杭布局,积极引入区域总部、研发制造等重大项目,力争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以上。深化“幸会·杭州”城市机遇发布、示范平台联合招商、基金“招投联动”等机制,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在产业链各细分赛道,持续加强重点项目招引,力争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300亿元左右。

二是发挥链主引领带动作用。建立生态圈链主企业培育清单,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努力创建国家级、省级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加快推进聚链成群。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延伸布局、创新业务板块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生态开放、品牌标准建设等。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发挥链主企业和链主培育企业作用,建立健全产业链上下游生产配套体系,持续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比例,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支持链主企业国际化发展,开展智能物联企业海外市场分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精确指引。2024年,力争培育新增智能物联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链主企业不少于4家。

三是推进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全面对标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指标体系,锚定视觉智能国家级集群培育提升目标,深入实施产业优化、强基攻坚、场景拓展、制造升级等8大行动,推动视觉智能集群由国家级加快向世界级提升。持续发挥好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作用,争取工信部通过新一轮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对杭州集群建设给予支持。推进广立微、行芯科技、华芯程等重点企业联动打造国家级半导体签核中心。积极争取环杭州湾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力争国家视觉智能集群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9%左右。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电子处吕明忠,电话:8525707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16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92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4〕128号

发布日期

2024-11-07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9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11-07 12:17

浏览次数:

吉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智能物联全产业链,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创新城市的建议》提案,经市经信局主办,市数据资源局、市科技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智能物联是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杭州的优势特色产业,涵盖视觉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智能仪表6条产业链。刘捷书记亲自担任链长。2022年以来,刘捷书记2次调研、3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动了智能物联产业由串企成链,到聚链成群,再到集群成圈产业更高级形态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全市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1202家在库企业,实现营收8435.3亿元,同比增长7.0%,完成全年8000亿元的目标任务。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是生态圈的产业底座,实现营收848.4亿元,同比增长5.3%,达到5年前的3倍左右,在全省占比接近40%。视觉智能产业链是生态圈最大的二级赛道,实现营收7763.2亿元,同比增长7.1%。“中国视谷”是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打造的产业新地标。杭州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实现营收4506.1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生态圈整体增速4.3个百分点,对全市智能物联产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首次“中国软件名城”评估全国第二,人工智能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实现营收2280.7亿元,同比增长2.1%。高质量运营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算力网络加快形成,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杭州市智能计算中心、浙江算力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网络通信产业链实现营收1080.1亿元,同比下降1.5%,形成了通信器件、光纤光缆和网络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拥有中国(余杭)5G创新园和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等高能级产业平台,集聚了新华三、富春江通信等一批龙头企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智能仪表产业链是我市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产品门类全、应用范围广、竞争力强的细分产业,实现营收945.9亿元,同比增长9.0%,培育聚光科技、中控技术、海兴电力、威星智能等一批在全国有5较大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推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在制定出台智能物联1个纲领性政策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个专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2023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个专项支持政策,编制印发《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相互衔接,总领、分项、专项梯次配套的“1+4+2”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夯实了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是产业集群建设提档升级。2022年数字安防集群成为全市唯一、全省数字经济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成功将数字安防集群更名为视觉智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印发《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视觉智能集群由国家级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聚焦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世界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支撑省经信厅完成《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2024年工作要点》编制,推动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由市级层面上升到省级层面。在全省“一核两极多点”总体布局中,杭州作为唯一核心,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推动“面向工业环境的高灵敏宽动态图像传感器应用研究及产业化”等8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攻关项目。20个项目纳入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清单。之江实验室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8家,排名全国第4位,以“1+2+18+7+N”新型实验室体系构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硬核支撑。加快打造智能物联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发布《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新增市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单位15家,其中智能物联领域4家,探索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的新范式。

四是标志性工程加快起势。将“中国视谷”作为智能物联生态圈标志性工程,纳入浙江省与工信部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入选国家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试点城市。引入浙江视觉智能创新中心负责“窗口园区”实体化运营。窗口园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数字经济产业园。萧滨合作共建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开工,成为浙江首个工业上楼3.0项目。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合作,举办了“中国视谷杯”“创客中国”两大全国性大赛,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工业文化中心等专题调研中国视谷。建立“中国视谷”权威发布平台和统一宣传标识,组建“中国视谷”融媒体中心,在央视新闻等发布原创报道30余篇。

五是城市物联底座不断夯实。全面推进杭州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围绕开发部署一套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建设一套感知终端管理台账、完善配套的物联感知基础设施、营造开放权威的物联感知生态圈等重点工作,打造“可感知、可预警、可处置、可闭环、可复盘、安全可靠”的城市物联感知体系。CIM平台通过一二期建设已初步建成全市域统一的二三维空间基础底座,汇集全市域地表影像模型及主城区1000平方公里规模,通过城市大脑汇聚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16大类42小类城市数据落图展示、应用,形成地下隐患智防、综合视频赋能感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亚运道路塌陷防治等一批“CIM+”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公共安全图像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视频监控资源接入能力从15万路提升至100万路,资源共享能力从100万路提升至500万路。

六是场景试点应用首创突破。聚焦智能物联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鼓励各地开展新场景新应用试点示范。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海康威视、阿里云、中控技术等8家重点企业入选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总包服务商,迪普科技等42家智能物联重点企业入选2023年省级数字化服务商,加快向广大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布我市六大标志性智能网联车辆应用场景、全国首个中心城区高铁站出行线路,启动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安全监测平台、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先行试点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业基础、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生态体系等方面,加快推动构建智能物联全产业链体系,助力杭州打造自主创新城市。

(一)在夯实高能级产业基础方面。

一是深化产业链“链长+链主”制。用好在全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重大机制,发挥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强力推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县(市)领导领衔机制,坚持全市一盘棋,指导区、县(市)根据自身智能物联产业禀赋,聚焦生态圈整体或优势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建立“链长+链主”推进机制,实现产业链链长制贯通到底。建立生态圈链主企业培育清单,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力争培育智能物联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链主企业4家以上。聚焦前瞻布局一批重点细分赛道,区分优势赛道、潜力赛道和未来赛道,建立二级赛道三级赛道评估机制。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平台。聚焦智能物联等重点领域,发挥现有智能物联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培育单位作用,加强原创成果的技术分析、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促进更多的智能物联原创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以杭州高新区(滨江)等平台为依托,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动孵化器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深化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的联动,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积极推进浙江大学脑机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工业控制、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区块链与数据安全、中电海康自旋芯片与技术等智能物联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省CMOS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为我市智能物联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三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和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产业生态培育,升级杭州通信骨干网和城域网,重点加强县域5G网络优质覆盖,扩大网络通信产品市场需求。统筹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设,落实阿里云与浙江算力科技合作协议,加快算力中心一期项目、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三期一阶段)建设,构建国内领先的“多元异构”智能计算平台,推动加快形成多元算力供给能力。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智能算力超过3000PFlops,初步形成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边缘算力相互融合的算力支撑体系。

(二)在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链“卡脖子”、国产替代、补链延链强链等重大现实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部省层面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通过“揭榜挂帅”“邀标”等方式,聚焦核心器件、高端芯片、敏感材料、智能传感器、操作系统、高性能服务器、通用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全年支持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各30项,实施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项。

二是抢占智能物联新增长点。围绕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通用智能、元宇宙、未来网络、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遴选支持一批“新雏鹰”企业,为杭州新质生产力培育、智能物联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蓄势助力。鼓励智能物联领域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力争全年组建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10个以上。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按照“省科小、国高企、省小巨人、省领军”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力争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5家、省科技小巨人10家、国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推动科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200家以上。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三)在推广智能物联示范应用方面。

一是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利用对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通信设备制造3个重点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重要契机,加强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打造一批标杆案例。发挥杭州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优势,聚焦工业可视化、缺陷检测、产品组装定位引导、人机协作交互等重点场景应用需求,重点在市属国企、“中国视谷”核心区和协同区打造20个以上摸得着、看得见,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应用案例。

二是探索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重点场景。聚焦智慧出行,用好全国首个开放中心城区至高铁站、全国第二个开放中心城区至机场智能网联车辆出行路线的机遇,加快打造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场景。聚焦加快低空数字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低空电子围栏、地面增强站等飞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空飞联”通管设施支撑,加快建设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三是赋能服务消费提能升级。推动智能物联先进技术和产品与服务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组织形态、商业模式数字化重塑,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升级消费体验。支持基于自主可控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创新全屋智能、智能办公等应用场景,加大对海康、大华、宇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首台(套)产品的采购力度和试用范围,力争推广100项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高标准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深化智能物联在文娱、文旅、电竞等数字文化领域应用。2024年,力争新建省级智慧商圈2个,在文旅企业、会展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公共交通服务、公共展览馆等重点领域,各打造典型应用案例不少于5个。

(四)在着力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方面。

一是加快补链强链项目招引。持续更新招商清单和重点跟踪项目库,根据智能物联三级、四级赛道研究成果,动态调整招引赛道方向,梳理形成招商目标企业清单200家。实施招大引强行动,吸引国内外智能物联优势企业来杭布局,积极引入区域总部、研发制造等重大项目,力争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以上。深化“幸会·杭州”城市机遇发布、示范平台联合招商、基金“招投联动”等机制,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在产业链各细分赛道,持续加强重点项目招引,力争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300亿元左右。

二是发挥链主引领带动作用。建立生态圈链主企业培育清单,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努力创建国家级、省级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加快推进聚链成群。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延伸布局、创新业务板块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生态开放、品牌标准建设等。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发挥链主企业和链主培育企业作用,建立健全产业链上下游生产配套体系,持续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比例,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支持链主企业国际化发展,开展智能物联企业海外市场分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精确指引。2024年,力争培育新增智能物联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链主企业不少于4家。

三是推进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全面对标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指标体系,锚定视觉智能国家级集群培育提升目标,深入实施产业优化、强基攻坚、场景拓展、制造升级等8大行动,推动视觉智能集群由国家级加快向世界级提升。持续发挥好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作用,争取工信部通过新一轮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对杭州集群建设给予支持。推进广立微、行芯科技、华芯程等重点企业联动打造国家级半导体签核中心。积极争取环杭州湾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力争国家视觉智能集群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9%左右。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电子处吕明忠,电话:8525707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