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5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3〕097号 成文日期 2023-11-09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点击率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11-09 11:45      浏览次数:

艾冬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切实解决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困难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为此,我市出台实施《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激发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支持产业链协作和技术攻关、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注入“资金流”等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局和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吸纳,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强链补链能力。

(一)促进融通发展。一是长期保持与市军民融合办协调沟通,为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加军民融合协作做好服务,同时重点推荐一批军工企业参评专精特新称号。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图,引导专精特新企业依托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立足五大产业生态圈,2022年,全市开展产业链“百场万企”对接活动35场,累计参加企业3033家,对接订单额度220亿元,融资362亿元,对接项目196个。优选277家专精特新企业637个产品纳入2023年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助力优质杭产品树品牌、占市场。三是精心筹备第三届全国专精特新发展大会,组织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大会展览、主题论坛、产业对接等系列活动。

(二)鼓励大胆创新。一是推进“专精特新”高企化。全市共四批20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高企化率已达100%。二是实施“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全市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销号507家、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销号175家,实现100%清零。三是推进高企规上化、规上高企化的“两化”行动。据初步统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含月度新进)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有566家。四是开展“揭榜挂帅”行动,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大华、春风动力等一批大企业向工信部提出了“发榜”相关创新技术需求。

(三)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每年制定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工作要点,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实现100%全覆盖。印发《杭州市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首次提出针对数字工程服务商的奖补政策。鼓励软件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积极参与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工程服务产业,助力杭州数字经济二次腾飞。全市计划通过发布数字工程服务商数字化服务指数,每年评选不超过10家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奖补金额最高200万元/家。

二、推动“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数智生产能级。

(一)加强资金保障。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改资助计划,运用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专项资金拨付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资金更好惠及企业,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启动制造业技改、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5G、数字化攻关、未来工厂等5类项目资助计划,2022年全市累计拨付技改专项资金8亿余元。

(二)建好“未来工厂”。发挥数字工程服务机构作用,打造一批行业改造示范标杆企业,根据企业技改技术水平和投资规模等,分档予以技改补贴。落实好市“未来工厂”奖补政策,对评定为“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2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2022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新增市“未来工厂”培育企业147家,占全市新认定企业38.1%。

(三)开发“产业大脑”。组织推进信息业分区分行业产业大脑和场景建设,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研发创新。印制电路板、无人驾驶等分行业产业大脑入选省首批7个信息业分区分行业产业大脑名单,在年终省厅公布的2022年度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4个)及产业大脑优秀案例(3个),杭州市上榜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组织推进省级“数字工厂”培育创建,全省首批17家“数字工厂”标杆企业中杭州占13家、22家培育类企业中杭州占12家。

三、集聚资本要素,注入企业健康发展能量。

(一)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银行机构创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股债联动”模式,推出“专精特新贷”,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担保综合费率。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专精特新险”,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完善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专精特新专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为银行高效筛选客户,降低信贷风险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帮助企业提高了贷款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二)积极推动上市。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工作,提出打造区域性资本市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服务体系,完善金融要素畅通循环并精准服务的区域性资本市场功能体系,合作建设北交所浙江基地,推进创设“浙江专精特新板”。根据工作安排,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协调北交所浙江服务基地建设事宜,经过前期反复酝酿、协商,推动西湖区人民政府完成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以及浙股交签订《关于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基地暨北交所浙江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北交所浙江基地已经完成硬装工作和运行的各项硬件要求;同时,积极谋划“一基地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的长效运作模式,全力配合筹建“浙江专精特新板”。目前,专精特新板建设方案已完成,拟待省政府同意后联合发文。

(三)组织银企对接。加强与杭州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政银企联动,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创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扩大融资额度,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制造业。争取省市产业基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与社会性投融资机构合作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助推工业项目建设作用。截至2022年,全市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服务制造业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制造业企业授信总额超200亿元、制造业贷款超100亿元。

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持续重点落实《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以较大力度和积极举措,主动引导预期、激发企业活力,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人才培育、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也希望您持续关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中小企业发展处黄略,电话:8525708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3-00352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3〕097号

发布日期

2023-11-09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11-09 11:45

浏览次数:

艾冬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切实解决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困难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为此,我市出台实施《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激发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支持产业链协作和技术攻关、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注入“资金流”等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局和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吸纳,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强链补链能力。

(一)促进融通发展。一是长期保持与市军民融合办协调沟通,为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加军民融合协作做好服务,同时重点推荐一批军工企业参评专精特新称号。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图,引导专精特新企业依托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立足五大产业生态圈,2022年,全市开展产业链“百场万企”对接活动35场,累计参加企业3033家,对接订单额度220亿元,融资362亿元,对接项目196个。优选277家专精特新企业637个产品纳入2023年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助力优质杭产品树品牌、占市场。三是精心筹备第三届全国专精特新发展大会,组织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大会展览、主题论坛、产业对接等系列活动。

(二)鼓励大胆创新。一是推进“专精特新”高企化。全市共四批20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高企化率已达100%。二是实施“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全市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销号507家、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销号175家,实现100%清零。三是推进高企规上化、规上高企化的“两化”行动。据初步统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含月度新进)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有566家。四是开展“揭榜挂帅”行动,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大华、春风动力等一批大企业向工信部提出了“发榜”相关创新技术需求。

(三)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每年制定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工作要点,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造“百千万”工程,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实现100%全覆盖。印发《杭州市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首次提出针对数字工程服务商的奖补政策。鼓励软件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积极参与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工程服务产业,助力杭州数字经济二次腾飞。全市计划通过发布数字工程服务商数字化服务指数,每年评选不超过10家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奖补金额最高200万元/家。

二、推动“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数智生产能级。

(一)加强资金保障。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改资助计划,运用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专项资金拨付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资金更好惠及企业,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启动制造业技改、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5G、数字化攻关、未来工厂等5类项目资助计划,2022年全市累计拨付技改专项资金8亿余元。

(二)建好“未来工厂”。发挥数字工程服务机构作用,打造一批行业改造示范标杆企业,根据企业技改技术水平和投资规模等,分档予以技改补贴。落实好市“未来工厂”奖补政策,对评定为“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500万元、2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2022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新增市“未来工厂”培育企业147家,占全市新认定企业38.1%。

(三)开发“产业大脑”。组织推进信息业分区分行业产业大脑和场景建设,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研发创新。印制电路板、无人驾驶等分行业产业大脑入选省首批7个信息业分区分行业产业大脑名单,在年终省厅公布的2022年度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4个)及产业大脑优秀案例(3个),杭州市上榜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组织推进省级“数字工厂”培育创建,全省首批17家“数字工厂”标杆企业中杭州占13家、22家培育类企业中杭州占12家。

三、集聚资本要素,注入企业健康发展能量。

(一)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银行机构创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股债联动”模式,推出“专精特新贷”,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担保综合费率。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专精特新险”,为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产品。完善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专精特新专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为银行高效筛选客户,降低信贷风险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帮助企业提高了贷款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二)积极推动上市。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工作,提出打造区域性资本市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服务体系,完善金融要素畅通循环并精准服务的区域性资本市场功能体系,合作建设北交所浙江基地,推进创设“浙江专精特新板”。根据工作安排,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协调北交所浙江服务基地建设事宜,经过前期反复酝酿、协商,推动西湖区人民政府完成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以及浙股交签订《关于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基地暨北交所浙江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北交所浙江基地已经完成硬装工作和运行的各项硬件要求;同时,积极谋划“一基地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的长效运作模式,全力配合筹建“浙江专精特新板”。目前,专精特新板建设方案已完成,拟待省政府同意后联合发文。

(三)组织银企对接。加强与杭州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政银企联动,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创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扩大融资额度,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制造业。争取省市产业基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与社会性投融资机构合作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助推工业项目建设作用。截至2022年,全市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服务制造业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制造业企业授信总额超200亿元、制造业贷款超100亿元。

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持续重点落实《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以较大力度和积极举措,主动引导预期、激发企业活力,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人才培育、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也希望您持续关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反馈。

联系人:中小企业发展处黄略,电话:8525708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