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3-00361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3〕106号 | 成文日期 | 2023-11-09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点击率 |
致公党市委会:
贵单位关于《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的建议》已转交我局。感谢您对我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工作发展情况,将有关意见反馈给您。
一、杭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杭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钱塘区汇聚多家传统整车企业及产业链企业,余杭区是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滨江区为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的智能化、网联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已开放余杭、萧山、临安等地71条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累计开放道路里程115公里左右,累计为阿里达摩院、华为、飞步科技、英伟达、零跑科技、博信智联、优行科技、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8家自动驾驶测试企业发放测试牌照36张,累计测试里程达到100万公里,事故率为零。
二、已开展有关工作
自2016年西湖云栖小镇创建国家5G车联网示范区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出台相关政策管理办法。为规范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工作,2018年我市推出《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今年我市出台了《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根据国家要求对原有《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已于5月5日正式实施。《办法》支持在物流配送、短途接驳、智能公交、环卫作业、养护作业等领域开展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培育智能交通领域新业态。
(二)启动《杭州市促进智能网联车辆创新应用条例》立法。立足杭州实际,坚持需求导向,借鉴上海、深圳、苏州、无锡等地立法经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低速无人车”两大类产品,做出“量产车上路通行、道路测试与应用、商业化运营”三方面具体规定,并充分听取相关车企和单位意见建议,目前已由市司法局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至6月21日结束。
(三)加快引导整车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吉利、广汽、长安福特等整车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自动驾驶功能搭载率。2022年,吉利钱塘基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60%,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35%。
(四)稳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在杭州湾信息港启动5G自动驾驶微公交项目,在5公里路程内实现对道路的智能化改造,配合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的无人小巴,实现市民游客地铁短途接驳。此外,已完成机场高速、市心路等5个车路协同改造项目,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硬件设施支撑。稳步推进驾培行业智能教学场景落地,开展教练车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课题研究,已在3家驾校开展教练车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试点。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网联化、智能化正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贵单位提案中提出的出台政策、引育平台、商业运营等问题和有关建议,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专门机构。成立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创新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建委、市城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设立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创新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统筹协调工作,研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成立相应的国资平台,承接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场景示范应用等。
(二)加快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落地。依托智能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浙江中心),建立智能网联测试服务平台,加强自动驾驶模拟仿真测试,稳步推进开放道路测试。紧抓杭州亚运会契机,加大应用场景开放,谋划推动亚运自动驾驶应用。开展地铁站到小区(园区)智能接驳示范应用,解决群众最后1公里的出行难题;推动湘湖、西湖等景区开展环线接驳,解决景区交通拥堵问题;围绕环卫作业、垃圾转运等场景,发展自动驾驶在专用车领域的应用;开展城市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约车)试点营运。通过开放场景,推动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三)优化智能网联车辆产业布局。鼓励各区县政府结合辖区基础优势及发展需求,建设差异化特色示范区,不断丰富示范应用场景。支持钱塘区、滨江区建设全域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支持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协同区,大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治堵,开展车辆示范应用,逐步形成全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布局。
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高端装备处魏兆宏,电话:85257115。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