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3-00375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3〕120号 | 成文日期 | 2023-11-09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点击率 |
周旭一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关于加强细分领域精准发展定位,促进生物医药“链式+集群”发展的建议》(463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卫健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强化产业定位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链式+集群”新发展模式、拓宽技术人才评定渠道、疏通细分领域“断点”“堵点”等方面的建议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具有针对性。
一、关于强化产业定位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一是明确各区细分赛道。2020年,我局围绕“一核四园多点”,对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牵头制定《杭州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突出了各区发展优势;2022年,印发《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各区功能分工,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二是打造产学研用平台。市科技局重点做好重点科研平台包括西湖、良渚2家省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等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服务工作,大力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截至2022年9月,共计输出科技成果1824项,技术交易额22.82亿元;吸纳科技成果1507项,技术交易额27.82亿元,促使大量生物医药技术交易成果在本市落地转化。三是加大招引力度。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工作根据全市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特别是产业链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助力全市重点平台逐步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特色。
二、关于打造“链式+集群”新发展模式方面。一是重视产业链招商。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招引专班,对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坚持按照“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平台+资本”模式,成功推进药明生物、天境生物、信达、赛默飞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推进了贝达、启明等发展壮大;同时瞄准IVD、IT+BT、CGT、合成生物学等我市优势产业和前沿赛道,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二是支持“链主”整合资源。以IVD龙头企业迪安诊断为牵头单位,联合中翰盛泰、奥泰生物等上市公司,汇聚23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起建立IVD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共同打造IVD产业园。并由联盟企业、杭实集团、落地区县三方共同注资成立专项产业基金作为配套进行创新项目招引及孵化。
三、关于拓宽技术人才评定渠道方面。一是招引专业人才。会同市人社局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为13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延揽703个职位、4400余岗位人才。二是创新人才授权认定。我局配合市委人才办完善紧缺实用人才政策,优化授权规则,全市共授权632家企业认定紧缺实用人才。做好人才审核认定工作,累计认定7000余人,推动人才办理落户801人、子女入学377人、购买首套住房43人、车牌竞价补贴2281人,累计补贴金额6663.22万元。有效扩大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为企业引才留才增加砝码。
四、关于疏通细分领域“断点”“堵点”方面。一是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近期孙旭东副市长召开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听取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及诉求,随后交办各相关部门及时与企业沟通对接,推进有关问题诉求的解决。目前涉及中翰盛泰提出的5个问题中,2个已经解决,2个正在推进,其中关于“缩短新增收费项目审核周期”的建议,由于完善新增医疗项目权限在省级医保部门,已将企业的有关诉求上报了省医保局。二是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在省内率先成立市级卫健创新与转化中心,打造“天目论健”医疗健康发展论坛品牌,疏通医企合作渠道。并首创医企融合“揭榜挂帅”科技扶持专项,推动医企融合关口前移。已组织开展8期项目对接会,参与医院、医企约480家,合作项目755项,涉及研发金额4.22亿元。有效整合研究资源、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三是出台支持政策。我局牵头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于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质的医疗机构,每年为本市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服务项目达到5、15、30项以上的,分别给予牵头单位最高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的资助,分别给予参与单位最高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资助。
再次感谢您一直支持关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合理化建议,和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生物医药产业处许伟民,电话:8525709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