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3-00380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3〕125号 | 成文日期 | 2023-11-09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点击率 |
许宏波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关于加快打造中国医药港的建议》(55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市区联动机制、出台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空间保障、做强人才支撑、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议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具有针对性。
一、关于建立市区联动机制方面。近期,市经信局多次赴钱塘区开展生物医药产业调研活动,与钱塘区政府及经科、发改等部门座谈,对打造“中国医药港”要形成专班机制深入交流讨论,要做好要素保障,充分整合资源,完善产业生态,推动生物医药数智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出台“中国医药港”建设专项政策方面。2022年10月,我局牵头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药械研发投入、临床研究费用、产业化项目、拓展海外市场、集采中标、产业基金、税收、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都给予扶持或奖励,已加强政策支持。
三、关于设立生命健康产业专项资金方面。充分发挥杭州已有泰格医药和市区两级政府合作成立的200亿基金为代表的专项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资本手段实现优质项目招引。加强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基金、区县(市)的联动,优化投前决策和投后管理服务。
四、关于加强科技基础研究方面。一是多方引智,注重基础研究。市卫健委主动对接在杭优质高校,先后和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西湖大学等著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学科建设,打造高端研究平台;全职引进杰青徐骁、李涛,柔性引进郑树森院士、段树民院士、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陆林院士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将聚焦肿瘤防治、干细胞发育与器官再生和精神疾病个体化诊断新技术、个体化药物治疗和闭环调控新技术等关键科学问题。此外,市卫健委和西湖大学联合建设的P3实验室、与华大集团共同谋划建设的精准医疗中心也在稳步推进中。二是注重科创,推动三链融合。市卫健委着力突出临床研究与市场需求结合,增强源头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三轮驱动”强劲动力。发挥全市医疗机构高峰学科团队作用,重点开展新产品研发和疾病基础研究;发挥全市医院机构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团队作用,重点对已上市药品、器械进行改良或拓展应用新领域。在市属医院全面推动临床研究型病房(床)建设、建设市级共享型生物样本库、市卫健创新与转化中心,借助“揭榜挂帅”项目形成的三方联动机制,促使医企提前融合,对全市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资源发挥有效整合作用,促进“三链融通”实现,形成“三轮驱动”大好局面,推动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三是扶持龙头,提升新药研发能力。市市场监管局指出要缩短科研成果转化进程,支持企业联合研发、优势互补,达到快速研发、规模生产并尽快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四是加强合作,引进共建各类创新载体。市科技局将整合现有的科技专项,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攻关、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生命健康领域科技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科技研发机构;鼓励市级医院参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和医学成果转化能力。
五、关于强化空间要素保障方面。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我局牵头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一核四园多点”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合理布点特色产业园区。近期我局已组织开展市级特色园区评定工作,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开展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建设,经认定的市级特色园区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的,市级财政对其所在地区、县(市)予以投资总额20%的资助,由各地对投资主体给予相应奖励的条款。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市科技局重点围绕“一核四园多点”,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壮大创新策源优势,催生发展新动能。通过创新政策引导、科技项目支持、科研条件建设等多种方式,集中培育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效整合科技资源,鼓励协同创新,打造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新型实验室体系,着力培育高水平生命健康领域创新平台,广泛汇聚行业创新资源,整体推动生命健康领域产业发展。
六、关于做强生物医药人才支撑方面。一是大力招引海外人才。我局围绕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行业,积极引进海外工作经历、具有博士学位、掌握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产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取得积极进展。二是探索工程师培育计划。深化与浙大城市学院、浙大杭州科创中心等院校平台合作,联合推进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培养。聚焦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当年遴选支持20名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三是培育高端技能人才。重点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未来工厂”建设等9大专题开展培训19期,参训企业人员1440人次。组织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次。
七、关于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方面。一是批准设立柔性服务站。钱塘区已申请设立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搭建与省级相关部门绿色通道,对企业在审评审批方面给予指导和前期预审,有效压缩审评审批流程和核查审批时限。将监管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市市场监管局已批准柔性服务站。二是做好省市平台搭建。市卫健委将做好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继续推进P3实验室等高能级研究平台联合建设,强化和高校、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持续提高基础研究能力;推动市级共享型生物样本库落地,建立样本共享机制,补全完善科创链;培养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开展成果转化实践,提升服务链品质。
再次感谢您一直支持关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合理化建议,和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生物医药产业处许伟民,电话:8525709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