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4-00270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4〕106号 | 成文日期 | 2024-11-07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关联类型 | ![]() |
点击率 |
邹礼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食品饮料产业能级,助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助力特色优势产业所做工作
(一)数字化助力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杭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链为发力主阵地,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强化供给、需求、生态“同向发力”,聚焦“未来工厂”体系建设和数字工程服务产业发展,迭代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全市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制造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以政策驱动为引领,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设、模式创新、新型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创新性探索,提炼形成一批可输出易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知识模型和能力组件,有效赋能行业企业智能化升级。打造出一批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链主工厂”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梯队,充分释放企业新上或更新改造技术及设备的投资需求,不断满足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变化导向,可大力提升食品饮料等产业发展的能量级。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未来工厂”992家,评定“未来工厂”159家。
2024年,全市拟新增培育市级“未来工厂”200家以上。其中,“链主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智能工厂”50家。“链主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评定的数量分别不超过5家、20家和50家,每家分别奖补500万元、200万元和80万元。
(二)政策助力特色优势产业。
为推进杭帮菜研发,提升中国杭帮菜品牌,加快构建杭州预制菜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体系,把中国杭帮菜和杭州预制菜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美食文化新品牌、城市形象新名片、经济发展新动能。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帮菜研发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和《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两份政策文件以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宗旨,以“文化引领、爆款打造、产业集聚、齐头并进”为原则,以杭帮菜研发和预制菜产业为锚点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杭帮菜研发和预制菜全产业链布局,建设全国预制菜产业高地,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二是围绕十大行动开展了五项评选认定。其中杭州市餐饮业“新六名”工程评选认定了杭帮菜大师12位、杭帮菜名厨30位、名服务师18位、新杭帮名菜26道、新杭帮名点小吃7道、杭州美食特色伴手礼(预制菜)19道、杭帮菜品牌餐厅36家、杭帮菜特色餐厅11家、名美食街一条;首批预制菜产业示范企业认定了9家;首批杭帮菜传承人定向班认定1个;首批“杭帮菜星推官”认定了10位。组织开展首批预制菜产业示范企业等认定工作,下发《杭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首批预制菜产业示范企业等名单的通知》(杭商务〔2023〕258号),认定首批预制菜产业示范企业9家,杭帮菜传承人定向班1个。
(三)项目引领特色优势产业。
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食品产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2023年,立项实施了“坚果产品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利用龙井茶(中小叶)夏秋茶资源生产杭州白茶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标准体系构建”“生鲜农产品品质管控与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涉及食品饮料产业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加大对食品饮料领域的研发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四)提能升级特色优势产业。
2023年,制定了《杭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实施方案》,培育认定了10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分别是西湖区茶产业、萧山区特色蔬菜、余杭区径山茶、临平区塘栖枇杷、钱塘区奶牛、临安区天目雷笋、富阳区鲜竹笋、桐庐县蜂产业、淳安县龙井茶、建德市蔬菜草莓。10条全产业链包含链主企业38家,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1家、县级及以上家庭农场443家、县级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6个。10条农业全产业链产值212.18亿元,其中加工业产值80.4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平均70%,有省级以上科研支持平台19个,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入推广经费投入3.7亿元。
(五)科技赋能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研究院所开展农业科技协作工作。一是围绕提升农业基础研究能力,创建省级或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能力,使相关技术创新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二是强化科技园区和基地的创新示范,推动建成2个农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6个专业产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用好(海南)南繁科研育种中心、(径山)种业科技创新园、(九堡)种业创业园、旱杂粮北繁(内蒙古)基地和“数字种业”平台。三是提升企业高校院所联合体建设,围绕数字化改革和工厂化农业,在融合交叉领域,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做实民生工程。
加大食品工业政策扶持,统筹功能区域布局,激发创新驱动新活力,支持品牌发展战略。拓展智能制造新空间,鼓励食品包装机械和机器人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机构进园区,制定做实“机器换人”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培育产业链条延伸新业态,打造基地+加工+电商的新业态模式。实施以保健和特医大健康食品为我市新先导产业的激励政策,培育食品产业增长极。
(二)优化发展环境。
增大食品企业发展用地指标,对融合种植养殖“一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能套用工业用地要求,或建设支撑“一产”持续发展的专属经济特区,从根本上扭转我市食品企业外迁发展的倾向。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企业专利、产品标识等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假冒的打击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三)强化政策引导。
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充分筹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食品工业技术改造以及“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和特色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租赁方式流转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建设专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原料季节性收购的信贷支持。引导食品企业向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制定杭州老字号食品饮料企业传承发展条例,推进依法经营和发展。
(四)融入数字经济。
大力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原料和产品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监管技术体系,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建立并完善物联网+数据精准化溯源技术体系,推进冷链物流全链条无缝化贮运标准化与质量安全控制科学化。探索电子商务新模式,支持传统食品产业积极建设名优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加大科技创新。
将继续鼓励食品饮料领域企事业单位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驱动力作用,持续强化和支持食品饮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也会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食品饮料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食品饮料相关企业集聚,推动相关领域重点企业研究院和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食品饮料产业创新动能。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消费品产业处刘文吉,电话8525710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