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8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4〕123号 成文日期 2024-11-0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关联类型
点击率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5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发布时间:2024-11-07 12:05      浏览次数:

尤旭琳委员:

您好!您的《关于推动我市船舶修造业发展的建议》已转交我局。感谢您对我市船舶修造行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市船舶修造行业发展情况,将有关意见反馈给您。

一、杭州市船舶修造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我市地处内河、港口条件不佳等现实因素,杭州港内河船舶以货船为主,无大型船舶,其数量约占总数的70%左右。客船以从事旅游为主,主要在千岛湖、富春江、新安江等水域景区航行,西湖、西溪、湘湖、青山湖等水域主要是小型旅游观光船。

目前,全市船舶企业共13家,主要分布在萧山区、富阳区、淳安县和建德市,产品主要有船用齿轮箱、内河船舶、游艇等。头部企业有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杭州华鹰游艇有限公司。2023年,全市船舶装备产值约30亿元。

二、已经开展有关工作

(一)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工信部提出加快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战略性新兴产业。船舶工业是我省海洋强省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415X产业集群培育的重点方向,出台了《浙江省船舶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等多项文件政策,瞄准深海、远洋、绿色、智能发展方向,以壮大产业规模实力为目标,以造船扩量、修船攀高、船配提质、海工突破为主线,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协同为抓手,以符合国际质量要求为标杆,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产业自主研发设计、绿色智能修造及需求供给能力,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新时代制造强省、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为鼓励船舶新能源化发展,市级层面出台《关于印发杭州市交通碳达峰水路领域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通知》(杭交发〔2023〕71号)《关于保障落实全市水路领域碳达峰工作任务的通知》(杭公港〔2023〕94号)《关于印发杭州市内河新建新能源船舶资金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杭公港〔2023〕105号)等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总规层面明确水域岸线和水系治理提升上位要求。《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河湖水域岸线和水系治理提升的上位管控要求。一是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科学划定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明确各类水生态空间功能定位、主要用途和管控要求。严格水域岸线空间、功能与资源管控,控制开发利用强度,维护河湖岸线自然形态。到2035年,河湖水库水面面积不减少,河湖水库水面率保持在6.13%以上。二是治理提升钱塘江水系、苕溪水系和大运河水系。钱塘江水系西部山地丘陵地区以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山洪防治为重点,保护山区河流,禁止河道截弯取直或以任何其他形式占用河道影响行洪;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科学开展退耕还水还湖,恢复水网湖面,提升城市蓄洪排涝功能。苕溪水系上游强化水源涵养和泄洪功能,禁止占用或堵塞行洪河道;下游提升雨洪蓄滞功能,提升防洪弹性。运河水系开展河道整治与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城市公园建设提升滨水地区生态景观。

(三)专项规划层面明确杭州港及骨干航道网布局。《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杭州港总体布局及骨干航道网布局要求。一是杭州港总体布局要求为规划形成“一港、十区、十三大内河作业区、二十大旅游集散中心、八大游艇基地”的内河港口空间格局。二是骨干航道网布局要求为全市布局总里程500千米以上的骨干航道和多条支线航道,包括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京杭运河(含二通道)、杭甬运河、浦阳江、渌渚江、分水江、武獐线等在内的主要河道均已纳入。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积极完善相关机制,加快推进船舶修造业转型升级,助力船舶修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障船厂岸线用地。区、县(市)分港区规划编制中已考虑船厂岸线。为进一步满足需要,市交通运输局将积极协调规资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属地政府,提高对于船厂岸线用地规划布局的稳定性和预见性,增加对船厂用地需求的支持力度。

(二)做好船舶检验质量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质检人员业务培训,并通过完善星级质检员管理机制,建立船厂质检分级体系。定期组织骨干验船师队伍走进船企宣讲政策、传授技术。优化建造和维修检验流程,简化报检程序,引入检验数字化管理和远程检验机制,提升检验服务质量。

(三)推动船舶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建设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引导船厂开展新能源船舶研发和建造转化,提高新能源船舶新造比例,在享受国家相关政策优惠的同时,推动行业协同创新,组建内河船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大型化、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船舶发展。

以上情况反馈给您,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魏兆宏,电话:85257115,传真号码:8525710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6月10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8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4〕123号

发布日期

2024-11-07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5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11-07 12:05

浏览次数:

尤旭琳委员:

您好!您的《关于推动我市船舶修造业发展的建议》已转交我局。感谢您对我市船舶修造行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市船舶修造行业发展情况,将有关意见反馈给您。

一、杭州市船舶修造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我市地处内河、港口条件不佳等现实因素,杭州港内河船舶以货船为主,无大型船舶,其数量约占总数的70%左右。客船以从事旅游为主,主要在千岛湖、富春江、新安江等水域景区航行,西湖、西溪、湘湖、青山湖等水域主要是小型旅游观光船。

目前,全市船舶企业共13家,主要分布在萧山区、富阳区、淳安县和建德市,产品主要有船用齿轮箱、内河船舶、游艇等。头部企业有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杭州华鹰游艇有限公司。2023年,全市船舶装备产值约30亿元。

二、已经开展有关工作

(一)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工信部提出加快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战略性新兴产业。船舶工业是我省海洋强省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415X产业集群培育的重点方向,出台了《浙江省船舶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等多项文件政策,瞄准深海、远洋、绿色、智能发展方向,以壮大产业规模实力为目标,以造船扩量、修船攀高、船配提质、海工突破为主线,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协同为抓手,以符合国际质量要求为标杆,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产业自主研发设计、绿色智能修造及需求供给能力,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新时代制造强省、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为鼓励船舶新能源化发展,市级层面出台《关于印发杭州市交通碳达峰水路领域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通知》(杭交发〔2023〕71号)《关于保障落实全市水路领域碳达峰工作任务的通知》(杭公港〔2023〕94号)《关于印发杭州市内河新建新能源船舶资金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杭公港〔2023〕105号)等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总规层面明确水域岸线和水系治理提升上位要求。《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河湖水域岸线和水系治理提升的上位管控要求。一是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科学划定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明确各类水生态空间功能定位、主要用途和管控要求。严格水域岸线空间、功能与资源管控,控制开发利用强度,维护河湖岸线自然形态。到2035年,河湖水库水面面积不减少,河湖水库水面率保持在6.13%以上。二是治理提升钱塘江水系、苕溪水系和大运河水系。钱塘江水系西部山地丘陵地区以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山洪防治为重点,保护山区河流,禁止河道截弯取直或以任何其他形式占用河道影响行洪;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科学开展退耕还水还湖,恢复水网湖面,提升城市蓄洪排涝功能。苕溪水系上游强化水源涵养和泄洪功能,禁止占用或堵塞行洪河道;下游提升雨洪蓄滞功能,提升防洪弹性。运河水系开展河道整治与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城市公园建设提升滨水地区生态景观。

(三)专项规划层面明确杭州港及骨干航道网布局。《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杭州港总体布局及骨干航道网布局要求。一是杭州港总体布局要求为规划形成“一港、十区、十三大内河作业区、二十大旅游集散中心、八大游艇基地”的内河港口空间格局。二是骨干航道网布局要求为全市布局总里程500千米以上的骨干航道和多条支线航道,包括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京杭运河(含二通道)、杭甬运河、浦阳江、渌渚江、分水江、武獐线等在内的主要河道均已纳入。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积极完善相关机制,加快推进船舶修造业转型升级,助力船舶修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障船厂岸线用地。区、县(市)分港区规划编制中已考虑船厂岸线。为进一步满足需要,市交通运输局将积极协调规资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属地政府,提高对于船厂岸线用地规划布局的稳定性和预见性,增加对船厂用地需求的支持力度。

(二)做好船舶检验质量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质检人员业务培训,并通过完善星级质检员管理机制,建立船厂质检分级体系。定期组织骨干验船师队伍走进船企宣讲政策、传授技术。优化建造和维修检验流程,简化报检程序,引入检验数字化管理和远程检验机制,提升检验服务质量。

(三)推动船舶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建设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引导船厂开展新能源船舶研发和建造转化,提高新能源船舶新造比例,在享受国家相关政策优惠的同时,推动行业协同创新,组建内河船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大型化、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船舶发展。

以上情况反馈给您,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魏兆宏,电话:85257115,传真号码:8525710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