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89452/2024-00290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件编号 | 杭经信提〔2024〕126号 | 成文日期 | 2024-11-07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关联类型 | ![]() |
点击率 |
边亦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人力资源局、市科协、市数据资源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行业赋能发展,对政策、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七个方面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市“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的已落实到工作中。
一、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焦点。近年来杭州市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已有一定成效:
(一)人工智能产业初具规模。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产品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自然》等国际期刊收录杭州在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机器学习等核心领域最新成果数十项,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阿里云天池大数据众智平台降低了开发者接触使用科研数据门槛,杭州市数据开放平台累计开放数据集3489个、数据项165.41亿条,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开放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阿里“通义”、蚂蚁“百灵”、网易“玉言”等大模型和新华三“百业灵犀”、海康威视视觉模型、安恒“恒脑安全”等行业专用模型落地应用,模型应用能力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二)应用示范场景丰富。杭州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行业应用,从智慧城市的高效管理到智能制造的精准巡检,再到各类融合场景的创新实践,以场景融合建设助推成果转化推广。2021—2023年,全市累计征集发布人工智能重点应用场景清单7批次264项,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11项,入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名单17项。深化融合应用,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2023年新增市级“未来工厂”培育企业280家,新增评定企业53家。
(三)人才引领成效显著。杭州市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努力,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重要人才聚集地和创新高地。2023年,新招收进站博士后1006人,其中,198人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方面研究;开展钱江特聘专家柔性引才工作,为6家人工智能领域设岗单位选聘研究专家,涵盖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能物联等领域,集聚“高精尖缺”人才“为我所用”;积极落实人工智能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计划,支持推动我市各地各单位做好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审申报推荐工作。举办“创客天下·杭向未来杭州市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共征集304个博士后科创项目参赛,其中,人工智能相关项目32个;2023年,确定资助41个企业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人工智能类项目10个。
(四)科技活动丰富多样。杭州市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和前沿科学技术的科普教育工作,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通过开展课程活动、举办比赛竞赛、举行主题展览等,围绕最新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探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热点难点,传播先进数字技术与先进典型案例和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知识,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消除恐惧与误解。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进一步统筹推进城市大脑2.0,以AIGC为主攻方向,全面探索大模型技术应用。目前已针对基层干部,开展了29期“互学互看”,对1800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城市大脑经典场景建设、功能、数据支撑、业务优化及使用情况的培训,培养他们数字理念、数字思维、提高数字技能。
二、下步推进我市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举措
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包括在基础层重点发展自主核心技术通用芯片,加快发展新型存储器,优化发展智能网络设备,推进数据中心优化布局和集约化建设;在技术层全力推动本地基础大模型能力水平提升,支持行业垂直大模型定制优化和应用,引入高质量数据集,整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集;在应用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引领行动,发展医疗、交通、治理、政务等创新应用场景。
为推进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将在《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投入。
(一)政策支持与引导。为抢抓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去年7月已出台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基础上,围绕高水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和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算力普惠供给为驱动,以模型创新突破为关键,以数据有序流通为支撑,以场景融合应用为牵引,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推进体系,为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提供有力支撑。依托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开展算力伙伴征集,通过算力资源有效匹配和算力券补助,形成统一的算力提供标准,全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载体,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AI芯片、算力卡和高功率密度液冷服务器等关键硬件产品攻关,加强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训练和推理技术攻关。统筹推进公共数据平台、产业数据仓建设,探索建设行业语料训练中心、行业大模型预训练底座等,支撑行业大模型创新孵化。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完善多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之江实验室和龙头企业优势,加快设立浙江省人工智能学院,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学院。发挥国家、省、市引才计划作用,支持企业招引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评选市级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统筹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招引,梳理产业链“卡脖子”短板环节和重点布局赛道,制定三张招引清单。
(四)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引导在杭院校设置交叉学科,鼓励校企联合设立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培育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支持企业招引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推动龙头企业发布基础大模型“全家桶”开源版本,支持全球优秀开源模型和开发者在“魔搭”等大模型开源社区集聚,争取开源大赛人工智能赛道落地。
(五)示范案例与社会意识。稳步推进科技馆建设和创建新质生产力科普馆群落,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推出杭州数字素养科普讲堂,联合部委办局,着眼“三支队伍”建设,提升全市公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开展有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数字货币、智慧城市、数字乡村、5G技术、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前沿科技方面的专题性、成果性科学传播活动,助力杭州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
(六)部门合作资源整合。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市辖部门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以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明确合作目标,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促进产业融合与创新。这些措施旨在形成合力,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七)数据开放与共享。杭州市将继续鼓励企业和机构开放数据资源,促进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数据基础。出台《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构建“一所一中心三平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发布多领域征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的通告,确定多领域的授权运营主体,推进数据产品训练及场景落地。
杭州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还需要您继续关心支持,同时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技术创新处陈张平,电话85257071。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