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9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杭经信提〔2024〕127号 成文日期 2024-11-0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关联类型
点击率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8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发布时间:2024-11-07 12:14      浏览次数:

汤海苗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后疫情时代,如何恢复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第38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杭州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恢复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亲清在线”平台在疫情期间上线以来,仍在不断升级迭代继续帮助企业政策享受“直达快享”,截至目前已累计兑付金额858.58亿元,累计政策数达6916条,兑现企业60余万家,兑现员工超217万人次;2022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经信局深入推进“千名干部助千企”精准服务活动,让懂企业、懂产业的干部派驻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今年,杭州聚焦企业办事痛点、难点、堵点,推出10件“为企办实事”项目,赋能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企业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出台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局和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吸纳,着重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转型引领,助力中小企业找准发展之路

(一)抢抓试点机遇,有效搭建中小企业发展载体。作为成功入选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城市推进工作,积极推动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通信设备制造3个细分行业55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一是加强政策联动,降低转型成本。各地通过针对轻量化应用项目发放“数字赋能券”等形式,优化企业领券、项目实施及兑现流程,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在数改推进赋能作用。做好项目答辩评审工作,将适配改造需求的产品优先纳入新一年度产品库。二是打造服务高地,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化改造服务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打造区域服务品牌,激发区域智能制造服务创新活力在全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支撑全区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优化供给服务,加速智改数转。依托专家智库和社会力量持续培育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出台系列文件加快智造供给产业发展,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大培育智能制造供给企业力度,对培育服务商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服务商更好赋能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四是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强化协同发展。各地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平台企业优化自身业务,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由消费型平台向生产型平台转变,与区内优质制造资源开展合作,推动区域内合作,发展“组织型制造”新模式,大力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体系。

(二)发展专精特新,全面加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重点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一是政策扶持精准滴灌。出台实施《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的实施意见》,针对文中明确的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支持企业产业链能级提升等8个方面26条举措,逐条做好任务分解,协调相关部门细化落实,着力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二是服务赋能提升质效。开展专精特新政策宣讲区县行,深入区县(市)、重点乡镇街道平台、小微园等开展专精特新政策宣教和申报辅导。统筹开展“十链百场万企”融通对接、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护航行动等服务活动,培养壮大中小型“腰部”企业。三是梯度培育扩大体量。坚持金字塔式梯度培育机制,推动我市中小企业走以专精特新为标志的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13家,位列全省第1;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1家,位列全国第6、省会城市第1。

二、发挥政策效能,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落地国家和省减负降本惠企政策,2023年全年为企业减负超900亿元。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抵减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在省经信厅的指导下,市经信局组织区、县(市)相关部门开展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5批次申报工作,完成5000余家企业的审核推荐工作。税务部门积极落实促进产业发展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等专项优惠政策,以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免等普惠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持续加大优质载体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大力开展小微企业园、孵化器建设。近四年,建德、余杭、萧山、桐庐、淳安等区、县(市)积极打造升级版小微企业园,分别获得750万元、1000万元、1000万元、750万元、300万元的省级财政专项奖励,用于支持和建设小微企业园。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成果转化园(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持续培育孵化科技企业。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8家,累计65家,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二是持续加大运营奖补力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新建制造类小微企业园,给予建设主体不超过200万元奖励,经区、县(市)政府批准后,可按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分割单位进行产权分割,转让给产业链相关企业。对制造业产值占比超过50%的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给予运营主体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制造业产值占比连续三年超过50%、绩效评估优秀的,再给予500万元奖励。制定出台《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实施运营资助、绩效奖励、升级奖励等政策。对年度绩效评价为五星、四星等次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运营资助。三是不断加强园区运营服务支撑。首批优选4家银行建立“杭州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伙伴银行”,分别授信20亿元,三年全口径融资额度80亿元,推出专项金融服务,解决小微企业园和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4家“伙伴银行”已与43个小微企业园、267家企业达成合作,成功授信16.59亿元。

(三)精准施策助推企业稳健发展。一是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杭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民营经济最强市任务举措清单》,构建形成提信心增预期、降门槛扩领域等5个方面32项,共185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制定出台“8+4”经济政策,具体涉及各类配套政策81个。据市财政局统计,截至3月10日,市级资金已拨付121.75亿元,占年度支持总额(490亿元)的24.8%,快于时序进度。二是优化育规上规稳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支持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上规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包含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置成长培育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涉企执法监管和社会信用修复机制、支持“智转数改”、助力市场开拓、激发小微企业园载体作用、支持第三方机构服务、推动升规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立健全企业联系服务机制等10项措施内容。在设置成长培育期、统筹新升规企业对财政收入年度贡献新增部分资金使用、建立企业成长“陪跑员”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园运营机构培育等助企发展上进行了创新;在新升规企业的升规奖励、执法监管、社会信用修复等方面上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新升规企业申请技改补助、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和认定的门槛。

三、加大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一)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推广“连续贷+灵活贷”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保障力度。全面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分组分批次走进园区和企业,持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二)发挥担保增信作用。完善融资担保行业整体环境,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融合,持续扩大小微业务规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目前小微业务已全覆盖全市。截至2023年12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和“三农”业务余额220.56亿元。

(三)完善数智金融平台。持续优化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银行、小贷、担保、股权投资等一站式多元融资服务体系,联动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等特色融资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名单制对接,拓展中小企业的线上融资渠道。今年3月,由市经信局、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与首批8家银行共同合作的“专精特新贷”落地,共同向注册在杭州市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信贷产品。截至5月24日,专精特新贷已惠及184家企业,累计贷款金额达14.7亿元。未来目标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000家、撬动新增企业贷款100亿元,充分发挥“财+银+担”杠杆放大效应,实现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资金层面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帮助。协同相关单位,对标一流,加大改革攻坚、探索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惠企政策再精准、公平竞争再强化、政务服务再增值、法治保障再有力、亲清关系再提升。

感谢您对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处杨俊玲,电话:8525709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29日

索引号

002489452/2024-00291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文号

杭经信提〔2024〕127号

发布日期

2024-11-07

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8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11-07 12:14

浏览次数:

汤海苗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后疫情时代,如何恢复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第38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杭州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恢复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亲清在线”平台在疫情期间上线以来,仍在不断升级迭代继续帮助企业政策享受“直达快享”,截至目前已累计兑付金额858.58亿元,累计政策数达6916条,兑现企业60余万家,兑现员工超217万人次;2022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经信局深入推进“千名干部助千企”精准服务活动,让懂企业、懂产业的干部派驻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今年,杭州聚焦企业办事痛点、难点、堵点,推出10件“为企办实事”项目,赋能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企业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出台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局和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吸纳,着重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转型引领,助力中小企业找准发展之路

(一)抢抓试点机遇,有效搭建中小企业发展载体。作为成功入选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城市推进工作,积极推动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通信设备制造3个细分行业55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一是加强政策联动,降低转型成本。各地通过针对轻量化应用项目发放“数字赋能券”等形式,优化企业领券、项目实施及兑现流程,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在数改推进赋能作用。做好项目答辩评审工作,将适配改造需求的产品优先纳入新一年度产品库。二是打造服务高地,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化改造服务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打造区域服务品牌,激发区域智能制造服务创新活力在全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支撑全区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优化供给服务,加速智改数转。依托专家智库和社会力量持续培育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出台系列文件加快智造供给产业发展,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大培育智能制造供给企业力度,对培育服务商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服务商更好赋能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四是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强化协同发展。各地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平台企业优化自身业务,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由消费型平台向生产型平台转变,与区内优质制造资源开展合作,推动区域内合作,发展“组织型制造”新模式,大力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体系。

(二)发展专精特新,全面加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重点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一是政策扶持精准滴灌。出台实施《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的实施意见》,针对文中明确的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支持企业产业链能级提升等8个方面26条举措,逐条做好任务分解,协调相关部门细化落实,着力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二是服务赋能提升质效。开展专精特新政策宣讲区县行,深入区县(市)、重点乡镇街道平台、小微园等开展专精特新政策宣教和申报辅导。统筹开展“十链百场万企”融通对接、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护航行动等服务活动,培养壮大中小型“腰部”企业。三是梯度培育扩大体量。坚持金字塔式梯度培育机制,推动我市中小企业走以专精特新为标志的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13家,位列全省第1;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1家,位列全国第6、省会城市第1。

二、发挥政策效能,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落地国家和省减负降本惠企政策,2023年全年为企业减负超900亿元。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抵减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在省经信厅的指导下,市经信局组织区、县(市)相关部门开展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5批次申报工作,完成5000余家企业的审核推荐工作。税务部门积极落实促进产业发展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等专项优惠政策,以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免等普惠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持续加大优质载体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大力开展小微企业园、孵化器建设。近四年,建德、余杭、萧山、桐庐、淳安等区、县(市)积极打造升级版小微企业园,分别获得750万元、1000万元、1000万元、750万元、300万元的省级财政专项奖励,用于支持和建设小微企业园。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成果转化园(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持续培育孵化科技企业。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8家,累计65家,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二是持续加大运营奖补力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新建制造类小微企业园,给予建设主体不超过200万元奖励,经区、县(市)政府批准后,可按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分割单位进行产权分割,转让给产业链相关企业。对制造业产值占比超过50%的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给予运营主体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制造业产值占比连续三年超过50%、绩效评估优秀的,再给予500万元奖励。制定出台《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实施运营资助、绩效奖励、升级奖励等政策。对年度绩效评价为五星、四星等次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运营资助。三是不断加强园区运营服务支撑。首批优选4家银行建立“杭州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伙伴银行”,分别授信20亿元,三年全口径融资额度80亿元,推出专项金融服务,解决小微企业园和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4家“伙伴银行”已与43个小微企业园、267家企业达成合作,成功授信16.59亿元。

(三)精准施策助推企业稳健发展。一是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杭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民营经济最强市任务举措清单》,构建形成提信心增预期、降门槛扩领域等5个方面32项,共185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制定出台“8+4”经济政策,具体涉及各类配套政策81个。据市财政局统计,截至3月10日,市级资金已拨付121.75亿元,占年度支持总额(490亿元)的24.8%,快于时序进度。二是优化育规上规稳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支持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上规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包含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置成长培育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涉企执法监管和社会信用修复机制、支持“智转数改”、助力市场开拓、激发小微企业园载体作用、支持第三方机构服务、推动升规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立健全企业联系服务机制等10项措施内容。在设置成长培育期、统筹新升规企业对财政收入年度贡献新增部分资金使用、建立企业成长“陪跑员”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园运营机构培育等助企发展上进行了创新;在新升规企业的升规奖励、执法监管、社会信用修复等方面上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新升规企业申请技改补助、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和认定的门槛。

三、加大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一)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推广“连续贷+灵活贷”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保障力度。全面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分组分批次走进园区和企业,持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二)发挥担保增信作用。完善融资担保行业整体环境,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融合,持续扩大小微业务规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目前小微业务已全覆盖全市。截至2023年12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和“三农”业务余额220.56亿元。

(三)完善数智金融平台。持续优化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银行、小贷、担保、股权投资等一站式多元融资服务体系,联动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等特色融资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名单制对接,拓展中小企业的线上融资渠道。今年3月,由市经信局、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与首批8家银行共同合作的“专精特新贷”落地,共同向注册在杭州市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信贷产品。截至5月24日,专精特新贷已惠及184家企业,累计贷款金额达14.7亿元。未来目标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000家、撬动新增企业贷款100亿元,充分发挥“财+银+担”杠杆放大效应,实现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资金层面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帮助。协同相关单位,对标一流,加大改革攻坚、探索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惠企政策再精准、公平竞争再强化、政务服务再增值、法治保障再有力、亲清关系再提升。

感谢您对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处杨俊玲,电话:8525709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4年5月29日